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办学活力是现代教育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区县一级政府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治理主体,其职能范围和作用方式对于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尤为关键.以北京市X区为个案,分析教育行政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发挥,梳理和总结当前区县教育行政职能行使的现状,发现教育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管理部门间权责界限不清、交叉重复;管理过细过多;教育行政角色错位;治理方式和治理工具过于单一等问题.要真正给学校松绑,需要转变政府教育治理理念,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落实依法治校,规范政府教育行政职能;压缩和整合教育行政内部功能和机构,为学校减负;改革政府教育治理方式,创新使用治理工具;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提高学校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发挥地市级电大在社区大学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应当从目标、职能、运作方法三个方面厘清地市级电大举办社区教育的定位。从与地市级政府的关系看,地市级社区大学应该作为政府进行社区教育的一个行政组织和实体机构,为政府担负社区教育的业务项目;从四级网络系统看,地市级社区大学应承担行政管理、统筹协调、资源建设、教育研究、评价推广等职能;从与开放教育关系中看,地市级社区大学应采用项目制运行方式,倚重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3.
地方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与管理存在很多深层问题,包括机构设置政策空缺,职能属性与行政隶属自相矛盾,人员编制结构不合理、专业性弱等。因此,在设立地方政府派出机构、与教育部门合署办公、设立具有中介机构性质的地方教育评估机构等已有改革模式的基础上,仍需大胆创新,地方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设置应从依附走向独立。改革的重心是内部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机构应分而设之,明确各自职能范围和权力划分;应大力加强地方教育督导机构的专业性建设;培育社会组织是当务之急,理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郑学华 《天中学刊》2001,16(1):24-29
目前我国县级行政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机构庞大,冗员充斥;职能不清,责任不明;运行方式陈旧,管理手段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体制的影响,现实条件的制约,法制建设的滞后以及行政文化观念的局限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面、深入、系统的改革,目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科学界定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优化县级行政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5.
教育现代化要求教师专业化,而教师专业化成长需要教育科研机构进行组织和引领,对于基础教育领域,县级教科研机构建设对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关键性促进作用。加强县域教科研机构建设,要从人才规模扩大、职能加强、提升建制层次等方面入手,要拓展县级教科研机构的研究和管理职能,提高教科研活动组织的实效性,使县域教科研机构建设与教师专业化成长形成良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6.
促进教育行政职能由管制性向服务性的转换,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对B市X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区县教育行政职能过程中存在着职能内容交叉、职能方式单一、职能效果低下、职能理念落后的问题,实质是行政部门对"管什么"、"如何管"、"管的怎样"、"为什么管"问题的不当理解。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的职能范围,综合运用多种履职方式,建立多元职能测评体系,落实服务型职能理念,从而保障教育行政职能合理发挥。  相似文献   

7.
促进教育行政职能由管制性向服务性的转换,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对B市X区的实地调研,发现区县教育行政职能过程中存在着职能内容交叉、职能方式单一、职能效果低下、职能理念落后的问题,实质是行政部门对"管什么"、"如何管"、"管的怎样"、"为什么管"问题的不当理解。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着力构建权责明晰的职能范围,综合运用多种履职方式,建立多元职能测评体系,落实服务型职能理念,从而保障教育行政职能合理发挥。  相似文献   

8.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行政建制中最为稳定的一级行政单位,在我国政治体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县级政府数量众多,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其职能实施的如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机构是职能实施的载体。设置科学、运行顺畅、职权明确的政府机构是政府职能实施的前提。县级政府机构的设置应以职能设定为基础,遵循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要求,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向"大部门、少机构"的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创建台州市首家(也是省内惟一一家)专业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椒江区教育心理咨询站”,由专人专职负责,兼具行政和业务的双重职能。  相似文献   

10.
高校院系一级是指按学科领域或专业性质而设置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基层行政组织,具有教学和行政管理两种职能,是高校组织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亚层次组织。我国高校在院系级设置行政机构的同时,还设置了党的组织。院系级行政和党组织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组织系统,都各有自己的特殊职能。虽然在形式上是分开的,不能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1月,全国教育管理学科委员会第9次学术年会在浙江金华召开。大会学术交流以"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研究"为主题,从教育管理基础理论、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学校领导和学校改进五方面交流近年来教育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会者就教育管理研究必须关注现实问题、微观研究逐渐开始占主导、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技术型"研究方式等问题达成了共识。  相似文献   

12.
大教务与教务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兰 《滨州学院学报》2010,26(2):115-117
大教务是相对于现行小教务而言的一种教务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完全学分制的推进,大教务管理会成为高校教务管理发展的趋势,同时必然伴随着教务管理理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综合介绍了教育行政体制的涵义、教育行政体制的类型以及国外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着重阐述了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教育装备经费的主要筹措方式有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社会捐助、供应商信贷等。通过对浙江省公共财政体系改革的分析,提出把教育装备纳入政府采购的轨道,注重营造教育装备的投入机制,解决装备经费均衡投入的问题,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对主体性的论述为依据,教育管理的主体性之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的主客体维度,二是教育管理的主体间维度。然而,教育管理世界的活力和丰富性在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知识体系中被窒息,教育管理被理解为教育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并特别地理解为二者之间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导致了教育管理主体性的丧失。教育管理回归主体性,意味着教育管理的思维方式要发生根本变革,同时教育管理在理论内容、知识基础、认识方式等方面也要产生一系列改变。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的比较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教育科研资助的管理机构、资助对象、资助重点、资助经费各不相同,纵横交错,形成了以面向整个教育战线的国家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为主体、面向高校教师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项目为辅,教育内外、国内外、行政和社会组织相结合面向各自系统的多方参与的教育科研资助体系。研究者应充分了解教育科研体制及其变化,掌握各个资助机构的特点和要求,寻求适合自己研究领域的资助。  相似文献   

18.
我国部分省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收费问题上已经开始了听证的实践。将听证制度引入教育行政领域,将有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民主法制意识,调动公民主动关注、参与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教育公平、教育廉政、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思想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主义是当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潮之一 ,其基本概念 ,比如权力、对话、知识等被运用到教育管理理论中 ,形成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组织是人的社会创造物 ,是变化的、发展的 ;教育管理知识或理论也是变化的 ,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的权力也是变化的 ,分权可以使权力扩大 ,下属参与管理能够提高管理效率 ;组织本身的动态性决定了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多样性 ,把权力变为管理的实践需要有效的对话和沟通等等。这些基本思想对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校多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校区办学是我校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多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着分校区的文化建设、学分制改革的同步推进、教学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和信息技能的提高等问题,应从健全管理机构、推进二级管理体制、完善教务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加强多校区的教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