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儿童是伴随城市化进程而形成的一个群体,他们的交往状况影响了其身心健康程度和受教育质量。研究以交往体验为切入点,采取现象学的方法,收集并分析儿童交往体验的生活逸事,揭示其意义结构与特征。交往体验可以作为进入农村留守儿童“内隐世界”的窗口,是提升他者认知的核心和培养家庭共情力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留守儿童人数逐渐增多,其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研究也日益丰富.歧视知觉是留守儿童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已有的研究更关注歧视知觉的水平,并未深入讨论其发生的过程性与情境性.因此本研究以湖南省醴陵市的28名留守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初中留守儿童的歧视知觉及其问题行为.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在言语歧视、回避、行为歧视和攻击四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歧视知觉,而歧视知觉可能引起留守儿童的回避、退缩、攻击、违纪等问题行为.最后,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教育及干预的意见与建议,以期促进留守儿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学的调查发现,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大都较为疏远,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普遍不理想、行为存在不同程度偏差、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等诸多问题。为此,学校应加大寄宿制建设力度、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纠正思想行为偏差以树立科学人生观、重视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以及学习问题等,切实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使用自编积极心理品质问卷、青少年亲社会倾向量表和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抽取安顺市6所学校4-6年级学生,通过与一般儿童的比较,梳理留守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中主动帮助他人、主动求助、经常帮助做家务的人数比例高于一般儿童。除了在同伴交往方面留守儿童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在亲社会行为和情绪行为问题各因子上,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均没有差别。结果表明,尽管留守儿童"亲情缺失",但他们并没有表现出较多的心理行为问题。最后提出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农村许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华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作为改革开放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衍生品",在长期远离父母的生活与学习情况下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是因为农村经济与生活条件等因素所导致不能与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和学习,由于缺少父母亲情呵护与教育监管,留守儿童过早地承受生活的压力,不仅对其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也会影响其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出现偏差。如何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要重视的部分,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目前社会关注焦点之一,已有众多专家、学者从宏观、区域等视角进行过多种多样的调查研究.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地区教育质量的差异,以及社区教育的空白,留守儿童往往成为"双差生"、"问题儿童"群体的代名词,其行为的偏差性倾向日趋明显的现象令人担忧.本调查从微观视角对广德县千口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学业求助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学业求助问卷对188名留守儿童与209名非留守儿童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业求助行为与求助对象上差异显著;农村留守儿童在执行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主效应显著,在回避性求助行为方面性别与年级交互效应显著。寄养儿童回避性求助行为得分显著高于非寄养儿童。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适应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孤独感、委屈难过和敏感自卑是留守儿童的“代表性”情绪体验,忧虑情绪主要表现在初中留守儿童中。随着留守时间的变化,留守儿童的情绪体验存在不同的变化模式。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适应既存在积极方面,也存在消极方面。违纪、攻击和退缩行为是留守儿童群体中“偶尔或有时”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12.
很多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和家庭教育,加上和父母、监护人、学校老师情感沟通不畅,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造成亲情缺失,影响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发展.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生活现状,分析亲情缺失所产生的问题,指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重要性,最后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为考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差异,本文选取重庆市五所小学的1 720名学生作为被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部分心理健康问题;中、高年级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好于低年级组留守儿童;低、中、高年级组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好于留守儿童.实践干预建议:重新审视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与教师角色;持之以恒地提供“跟踪性教育支持”机制;建立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面向农村留守儿童的亲情综合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的“缺位”难以扭转,社会教育难以配合,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问题主要落在了学校身上。采取教育叙事研究方式.通过对一位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现状的观察与访谈.探析学校教育对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途径。通过学校的制度完善、教育的人文关怀,加强留守儿童监护人意识、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建立各种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所产生的新的社会问题.本研究采用量表法,通过与非留守儿童的比较,发现留守儿童在自尊、心理控制、情绪控制、心理支援、生活信心、社会适应等心理发展上都明显落后于非留守儿童;而且,留守儿童的性别、留守时间、年级及打工父母与留守儿童的联系状况等对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留守儿童问题现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课题。大量的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由于得不到父母的面对面的关爱,加之生活条件的贫困.在心理发展上存在一系列负性问题。诸如焦虑、孤独、内向、敏感等。这些适应不良状况,必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某小学留守儿童的实地调查,结合留守儿童群体中的优秀典型事例,探讨了如何发挥教育的作用,以促进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留守儿童因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缺少至亲关爱,缺乏法律及道德意识的培养,在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存在严重的问题.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日益增多,解决这些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在分析了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以及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后,提出了几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儿童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偏远山区,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因此,针对不同留守儿童所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班主任在努力提升教育水平的同时,更要帮助留守儿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根据其实际生活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班主任在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其文化学习水平,努力促进农村教育教学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有利于儿童成长和发展的环境是家庭,由于长期缺乏家庭互动,侨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尤为显著。"类家庭"教育模式是模拟家庭结构,帮助成员融入家庭,体验家庭生活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在比较分析各种模式的基础上发现"类家庭"教育模式与侨乡留守儿童现状存在一定的契合性,在侨乡留守儿童中应用"类家庭"教育模式是一种创新性的探索,为提高侨乡教育水平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打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学校有义务对其展开科学的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留守儿童长期与亲戚或者爷爷、奶奶相处,家庭教育理念的落后会导致其在思想、行为方面出现偏差,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造成了不利影响。对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进行深入研究,以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