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词汇研究是日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词的词形可以从语音、文字、语法三个方面进行把握。近年来,从词义、文体色彩等语法角度进行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较多。鉴于此,本文仅从文字,即词形角度,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考察了词形对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词汇研究是日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词的词形可以从语音、文字、语法三个方面进行把握。近年来,从词义、文体色彩等语法角度进行中日同形词的比较研究较多。鉴于此,本文仅从文字,即词形角度,采用纸笔测试的方法,考察了词形对中国学生学习日语词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真  马文静 《考试周刊》2011,(87):105-106
在学习日语动词的过程中会碰到"体""态""时"等语法概念,这常常使日语学习者无所适从,混淆不清。日语动词的"体"分为四种,即持续体、存续体、完成体和准备体。其中,完成体"~てしまう"最易理解。因此,本文就日语动词的"持续体~ている/存续体~てある/准备体~ておく"这三种用法进行了辩解分析,通过对比研究为中国日语学习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内外意识”在日语授受动词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授受关系是日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日语繁杂的语法概念很容易导致用法上的混乱。然而,如果能够打破语法教学常规,从日本文化内涵的角度出发考察授受关系,在教学中引入"内外意识"的概念,就能使授受关系显得简单明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减少学生对授受动词的误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现代汉语副词"居然"的语法化历程,指出"居然"的语法化动因是因为它经常处于句子的状语位置。现代汉语副词"居然"是由形容词"居然"虚化而来的,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虚化过程,表达的是一种"出乎意料"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徐建玲 《考试周刊》2011,(75):125-126
在日常生活中,方位词"上"、"下"被广泛运用,但因为用法简单,一直得不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日语中,"上"、"下"也被广泛运用。本文从日本现在最具有权威性的《俗信故事ことわざ大辞典》中选出了部分包含"上"、"下"的谚语,着重从它们的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郑雷 《现代语文》2006,(9):34-35
语法化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个是历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语言演变的一部分,考察语法形式的来源、形成和发展的途径;一个是共时的角度,将语法化视为一种句法和语用现象,考察在日常语言使用中决定语法关系的各种手段。语法化理论(Hopper&Traugott)认为,语义相宜性和特定的句法环境是诱发一个词汇语法化的两个必要条件,然而并不是满足这两个条件的词语都一定会语法化。语法化受多种机制的作用会呈现复杂的状态,表现出程度上的不平衡性,因此在共时的平面上往往可以窥探其历时演变的轨迹。本文就试图通过共时的分析来构拟动词“看”的历时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算"的所有义项发展演变过程,为揭示"算"的词义演变趋势和特点提供了历史发展的材料,从中也可以看到"算"在词义演变中不足语法化的过程的脉络。  相似文献   

9.
朱洁 《考试周刊》2011,(46):40-42
语法化是语言演变的一个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语法化的主要机制是重新分析和类推,脱语义化、延伸、脱范畴化和腐蚀,隐喻和转喻。借助语法化理论对现代汉语"门"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门"的涵义及用法的演变。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门"的语法化进行考察,可以得知"门"其实是一个多义范畴。本文对"门"的作为后缀的用法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试图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运用语法化与类型学的理论来考察桂北平话中处置标记的语义类型、语法化过程及类型化的层次。  相似文献   

11.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2-124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强调句式,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句式的发展。得出此句式在宋金时期就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是……的"句式已发展完善,其用法和现代汉语无异。最后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是……的"句式的特征作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教材语法项目的编写是汉语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四套初级汉语综合教材语法项目的分布、呈现方式、内容和练习,发现:近期出版的教材语法项目覆盖率最高,呈现方式融入了图表等多模态形式,内容更加细化、简单、易学,练习比重和交际性增加,旨在为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定中结构中"的"字的隐现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对颜色词作定语时"的"字的隐现规律进行考察。从词性角度对颜色词进行分类,考察不同词性的颜色词作定语使用"的"的情况。从"的"的描写性标记功能分析"的"字隐现情况的原因,并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5.
周志柏 《文教资料》2006,(22):122-123
本文对日语初学者难于理解的男性和女性的语言性别差异进行了研究。从语法角度考察了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的表现特点。从文化层面对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究,最后指出了作为日语学习者的指导方针,注意事项,并预测了语言性别差异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王若楠 《林区教学》2010,(10):47-48
尽管在日语中有关身体部位的惯用表达法很多,但只针对"顔"进行研究的文章还为数不多。将通过分类解析的方法,列举出"顔"的多种惯用表达法来考察其多义性,阐明"顔"丰富多彩的形象化引申意义及用法,以期为日语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8.
单澄 《文教资料》2014,(35):195-19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一项重要的语法项目。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如何学习掌握授受动词存在一定困难。这一语言现象背后包含的日本人的内外意识是理解授受动词的一个关键切入点,内外意识在日语很多语言表达中都有所体现。本文对授受动词中体现的内外意识进行考察,利用"ウチ人称"、"ソト人称"对授受动词对人称的限制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现代汉语"毕竟"一词的属性和用法做简要总结,援引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实例,从历时演变角度考察"毕竟"作为话语标记的语法化过程,试图总结这一语法化过程的来源、演变机制及其产生原因,并以此为基点兼及对现代汉语态度副词类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音声角度研究日语内在语法规律是一个新的课题,日语的音声语言与文字语法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音声的变化规律特别是词重音、句节重音、句调以及句子重音的规则中能够窥见日语的语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