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徐秀玲 《考试周刊》2014,(74):41-41
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的新理念,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独语状态,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也使沉寂的语文课堂显得生机勃发。那么,如何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呢?一要全力打造"对话场",培养学生的对话意识,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二要在课堂中,教师运用各种智慧手段,实现高效"对话"。教师要学会倾听,精心预设,拓宽对话领域,适当点拨,弹性推动生成,提高对话质量。  相似文献   

2.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的本质就是学生和教师沟通的活动,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式进行的"对话活动".小学数学课堂的对话主要是课堂大交流的对话、教学主体之间的对话、教学主体的自我对话三种类型.本文作者就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对话课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花 《文教资料》2012,(15):163-164
;对话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词,成为人们一种生活的状态。作为学校教育主要途径的课堂教学必然会与对话"联姻"。课堂是师生双方共同的舞台,是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场所。当下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导演着一次又一次热闹的场景对话,似乎只要课堂有了对话与互动,就是好课,其实并非如此。因此,对话课堂研究就有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展开有效对话关键是平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阅读教学只有"尊重"教科书编者、文本,才能展开平等对话,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2012,(20):43
引子这场讨论缘起于一所学校的一个课题研究。2012年6月12日,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教育集团银城小学的报告厅内,一场关于课堂"对话"的讨论异常热烈。银城小学以生动的案例展示了5年来对"对话教学"的研究与思考。他们在课题报告中总结道:我们提炼出"对话课堂"的"五大核心理念"和"五大操作要素"。"五大核心理念"包括:第一,基于理解的教学。对话课堂是充分展示"主体间性"的地方,追求以尊重为前提的"教师—学生"、"学生—教师"间的和谐协奏。第二,促进分享的教学。对话课堂  相似文献   

6.
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一种"对话交流导入主题,对话运用探究主题,对话生成深化主题"的"对话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努力将课堂、学校、家庭、社会这四大途径紧密结合,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做到全面互动,共享生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教师必须是文本阅读的主导对话者、讨论探究是实施"对话教学"的最佳方式、互动交流是实施"对话教学"的有效保障三方面论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教师应该采取"对话"的方式进行,因为"对话"将真正地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其实并没有充分的结合,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方案进行课堂组织,而学生则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这样的方式必然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难以实现充分的课堂交流。而采用"对话"的方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题,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对话是对话者双方相互理解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反思的过程,对话是探索一定真理、知识的手段,是一种课堂哲学,是教学行为的基本原型。可以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一、阅读教学中如何"对话"(一)理解内涵,正确"对话""对话"是一个极为普通的词语,但在教学中却是一只新  相似文献   

10.
正新课标提出了"对话"的理念,即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堂中的对话并非程式化的一问一答,而是思维碰撞和体验交互的复杂过程,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和复合性。甚至面对同一文本或同一话题,其对话课堂也不尽相同,每一次对话都有其独特性。对话是培养思维、丰富感受、创造知识和更新自我的过程。对话形式主要有四种形式: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和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这四种对话形式中,如果说师本对话是整个对话教学的前提,那么生本对话则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是对话意识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对话式课堂"应该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交流的,不断迸发创造火花的,"对话式教学"理应使得小学品德课堂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大量"作秀"对话,突出地表现在教师或是放任学生自由对话,或是限制学生对话,或是对话空洞、离题。社会呼唤和谐,课堂呼唤和谐,对话呼唤和谐、平等。摒弃"作秀"的对话,回归朴实,让对话者真正融洽地"和谐对话",并采取措施,提高课堂对话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三角对话”练习在口译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颖 《考试周刊》2009,(22):133-135
“三角对话”练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口译课堂组织形式.其优点在于真实地模拟了现场的实战性并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近年来在口译课堂中广为采用。本文阐述了口译教学中“三角对话”练习的三种常见模式及在应用中的优缺点.提出了对话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师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辅以课堂实例介绍了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三角对话”口译练习,包括对话设计、材料选择、课堂组织及口译质量监控等。  相似文献   

14.
"心灵对话"语文课堂是指在常态的教学中,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已有认知被充分调动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中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本文从学生、教师和文本三个方面提出了建构"心灵对话"的语文课堂的设想.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新课标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自己的课堂里广泛实践着对话教学。对话教学作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精神在课堂上得以充分实现的切入点,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袁雯 《成才之路》2014,(13):48-49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思考着:应该给学生一个怎样的语文课堂?一、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是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老师主宰着课堂。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上,我们要把一个"对话"的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展示课堂特有的灵性和生命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对话式教学"的含义入手,讨论了大学英语"对话式教学"的四个主要模式,即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间的对话.通过对这四种模式的介绍和具体实施过程的探讨,加深教师对于"对话式教学"的理解,以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 ,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 ,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1]这话至少有这样三层意思 :一是教学即是对话 ,二是对话是一种精神 ,三是贯穿对话精神的教学才是优秀教学。而“灌输型”的语文教学不具备对话精神。它以教师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一种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单向行为。教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讲稿在课堂上表演 ,在这种表演中 ,教师是知识权威的象征 ,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平等、轻松、自由的对话机会被…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话题,承担着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形式创新的期待。就其运用于目前中职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研究和实践来看,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本文试以一线教师视角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让"对话"真正融入语文的几点建议:打破形式,以学生为对话主体;紧扣学科,教师引导对话;重视自我沉淀,在对话中培育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0.
"对话式"阅读教学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重要形式,多数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经掌握对话式教学的实施精髓,但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却没有详细地说明和解释。本文从教师作为对话者、活动者、组织者等方面对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探索,力求通过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使"对话式"阅读教学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