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笔者听一位老师讲<卖油翁>一文,课的末尾,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板书) 陈康肃:骄傲自满 卖油翁:谦虚 结论:熟能生巧 卖油翁真的是谦虚的吗?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查阅了本文的相关助读资料.  相似文献   

2.
《卖油翁》一短小精悍,讲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道理。章写了陈尧咨和卖油翁两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陈尧咨骄傲自大,卖油翁沉着冷静。围绕着这一刚一柔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之间的一段小故事,意在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学习这篇课,我们可以从中出现的“两”(两个、两处等)入手进行分析、品味。  相似文献   

3.
张洁 《现代语文》2002,(3):11-11
《现代语》2001年第九期“争鸣园地”里发表了姜旭德、柳学亭两位老师的章《惟手熟尔?——质疑<卖油翁>》一。该认为欧阳修老先生犯了论证上的逻辑错误,这一点笔不能苟同。  相似文献   

4.
浓缩的精华     
陆春芬 《现代教学》2013,(1):112-113
案例1:《卖油翁》 《卖油翁》是一篇富有哲理的短文,通过陈尧咨射箭、卖油翁酌油这两件事,形象地说明了熟能生巧、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卖油翁》是一篇重新回归到义务教育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为了深入贯彻新课改的精神实质,更好地解读文本,笔者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和时代背景,将“文言并重”“授渔为先”作为指导思想,对《卖油翁》一课进行了创新设计。此教学设计意在引导教师用足教材,用好教材,以期达成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经过具体教学实践的检验,证明此教学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平 《师道》2012,(2):28-29
容理诚老师执教的《卖油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堂跳出传统文言文教学“串讲”窠臼,以“发展”为引领、以“评价”为载体的研究课。教学中,老师充分关照学生的学习现状及能力的发展,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中.  相似文献   

7.
2020年《语文月刊》第1期《语文教学·本期关注》载一位老师大作《深阅读应该读出什么?》,文中一段文字竟有多个"疱丁"人物:其实,我们把卖油翁,疱丁和轮扁放在一起考虑,对文章主旨的解读还可以多元化。卖油翁、疱丁和轮扁都是小人物,但他们都有过人的技术,由此可得出"小人物也会有长处"结态论;卖油翁、疱丁和轮扁各自用自己的经历给陈康肃公。  相似文献   

8.
越是优秀的经典,越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解读空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有一篇脍炙人口的短文《卖油翁》,对这篇短文的解读,传统的阐释长期囿于单一的定论——本文通过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酌油事例的描写,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容理诚 《师道》2012,(2):26-28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一节课:《卖油翁》——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为什么还要上一次呢?因为我们的重点在于“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我们先做一个小测验,叫作“听其读、知其学”。  相似文献   

10.
唐建新 《师道》2012,(2):31-31
澳门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是没有升级考试的。只在要入读大学时才有一次正式的考试。面对国语程度普遍都处于初级阶段、口语普遍使用粤语、说普通话大都有些吃力的境外学生.容理诚老师别出心裁地上了《卖油翁》一课。这节课的教学体现出以下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1.
熟能生巧     
最近,我听了一堂初一语文课《卖油翁》。教师在教学中,不落俗套,颇具新意,对我颇有启发。一、套入新课,恰当自然。在旧课套入新课时,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一遍上一篇课文《卖炭翁》。两篇课文题目何其相似乃尔!一为《卖炭翁》,一为《卖油翁》。体裁不同,一诗一文。时代不同,一唐一宋。作者不同,一为白居易,一为欧阳修。然后简要的介绍了作者,只板书了一句话:“作者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前后不超过十分钟,在复习旧课  相似文献   

12.
<正>《卖油翁》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曾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一篇生动有趣又富于人生哲理的文言短文。对于卖油翁的"睨",一般注解为"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比如目前的沪教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可有人早就指出"睨"应当解释为"偏着头看,形容观赏某种事物时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时侠峰《〈卖油翁〉中"睨"字浅见》,《安徽教育》  相似文献   

13.
《师道》2013,(7):25-27
容老师的一课《卖油翁》从诵读开始,先用听的方法检测一下学生对这篇课文理解的水准,接着通过让学生齐读、个别读,并在此过程中予以评价、指导,最后教师示范读的方式,让学生的诵读水平达到准确、流畅的程度。接着以提问抢答的方式,让学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句子,这些文言句子包含着课文的重要知识点,比如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等。第三步是让学生把刚才学到的重要知识点还原到文言文当中去,  相似文献   

14.
《卖油翁》的主旨,一般都认为是“熟能生巧”。浙江省编《教参》也持同样的观点:“说明技有所长,在于熟能生巧,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笔者认为,本文并非说明“熟能生巧”,而是对“自矜”的否定。  相似文献   

15.
郭铭辉 《师道》2013,(7):27-28
容理诚老师是珠海市语文教研员、澳门中国语文新课程研究会会长,该次研讨会的灵魂领袖。他刚刚办理退休手续,但在讲台一站,犹现当年风采。他讲的是:《卖油翁》——把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我们来自珠海的教师对此并不陌生.因为他曾在许多场合讲过,并且最近还出版了专著。我也曾经从思维的角度进行过点评,  相似文献   

16.
常听人说:"书法要生,画画要熟。"这句话让我不由想起少时爱读的一篇古文《卖油翁》中"唯手熟耳"的卖油翁。的确,不论干什么工作,"手熟"是一定要做到的。如果手不熟,卖油翁的油就不会那么准确地倒进瓶子里;如果手不熟,画家手中的线条就不会形成准确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卖油翁》这篇短小精悍的散文究竟阐明什么道理?它的主题是勉勤还是戒骄?遍观各种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几乎莫不认为主题在于勉勤,在于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我的看法则不然,我认为这篇散文叙述了陈尧咨以善射自矜而受挫于卖油翁的经过,并以此阐明了不应恃技而骄的深刻道理。下面谈谈我持这种见解的理由。《卖油翁》一文摘自《归田录》。《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致仕后所作,其内容多为记述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的《卖油翁》虽短小精练,却字字珠玑,言简义丰。细细咀嚼,这篇小品文具有多重美感:起承转合的圆融之美、语言的精练生动之美、人物的对比映衬之美以及多重意蕴的丰厚之美。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核心素养课程目标的必经之路。以《卖油翁》这一篇课文为例,从统整资源、问题导学和多维探究等方面,重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的《卖油翁》短小精悍、耐人寻味。我们在为卖油翁精湛的沥油技术和他老练的应对技巧而叹服的时候,也感叹陈尧咨有骄傲自大的缺点。但是,陈尧咨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