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有组织犯罪愈显猖獗,并且已经发展到中级形态,这对我国的治安状况是个严峻的考验。2009年的"文强案"凸显出我国当下有组织犯罪与黑恶势力的新特征。我们必须对症下药,从社会反腐、行业监控和完善法律几个方面来应对日益严峻的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全国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后,“黑恶势力”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黑恶势力”赖以滋生或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趋势。因此,在今后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斗争中,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二是要严密各项管理,大力压缩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三是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坚持高压态势;四是要成立专门的反黑(或有组织犯罪)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特殊权力;五是要加强内外协作与配合,共同铲除社会毒瘤;六是要借鉴国外作法,制订专门的法律或法条,为打击黑社会犯罪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3.
经过全国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后,“黑恶势力”得到了有效遏制,但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仍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黑恶势力”赖以滋生或生存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将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和趋势。因此,在今后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斗争中,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同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二是要严密各项管理,大力压缩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生存和活动空间;三是要主动进攻,露头就打,坚持高压态势;四是要成立专门的反黑(或有组织犯罪)机构,并赋予相应的特殊权力;五是要加强内外协作与配合,共同铲除社会毒瘤;六是要借鉴国外作法,制订专门的法律或法条,为打击黑社会犯罪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4.
有组织犯罪属于一种特殊的共同犯罪方式。典型的有组织犯罪具有组织结构严密,犯罪系统呈开放性,以谋取经济利益为主要犯罪目标、并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施加影响,采用暴力、恐怖、贿赂腐蚀基本手段等特征。有组织犯罪可分为一般共同犯罪、结伙犯罪、团伙犯罪、犯罪集团、黑恶势力、黑社会性质犯罪、黑社会犯罪等类型。虽然在性质上有区别,但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应视为都是有组织犯罪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应列入打黑除恶的重点打击对象。  相似文献   

5.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犯罪呈现高发态势,除了有其深层次的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还与我国传统企业犯罪治理模式的固有缺陷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我国企业犯罪治理模式在抑制企业犯罪方面后劲不足,在简单的事后惩治企业过程中还造成了一系列消极后果。治理模式上的诸多缺陷,与其先天的国家主导性、事后性、惩罚性等特点是相伴相生、密不可分的。在反思、检视这些缺陷的基础之上,有必要将域外企业合规制度视作我国企业犯罪治理方式变革的镜鉴,推动我国传统的企业犯罪治理方式实现从国家单方治理转向国家、企业共同治理、从事后治理转向事前治理、从惩罚性治理转向预防性治理等多个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国家治理的本质是通过权力配置各种资源实现国家善治的政治实践活动。权力道德不仅是狭义上的官德,而且在广义上更是探索权力的道德制约机制、寻求权力的道德合理性、实现权力的善与文明的政治伦理范畴。国家治理与权力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国家治理是权力道德的社会实践场域;同时,权力道德是国家治理的价值表征与基础支撑,是国家治理的主体性依据。国家治理与权力道德之间的互动关系,昭示着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坚持善治理念,推进廉政治理,注重权力公共精神的培育,以实现国家治理的善治构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简约治理"理论审视林改作为国家政策"落地"村庄的过程,认为"简约治理"模式在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国家政策进入乡村社会时,并不能简单粗暴地用政治权力去推行,应该根据地方实际,引入社会力量,通过"正式权力的非正式运用"、"准官员"和"情法合一"的治理机制等方式,把国家政策的"顶层设计"化为"村庄实践",实现国家政策目标。这是中国治理的历史经验,也是当下公共政策执行的乡土智慧。  相似文献   

9.
民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文指出,犯罪民俗控制就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对良俗进行张扬,净化社会风气而形成的大量的民俗压力来实现对民众进行行为管理和约束,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的过程。犯罪民俗控制自然而然的控制特点可以较好的弥补以国家为本位控制犯罪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非法经营贵重金属和宝石的犯罪在俄罗斯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它主要表现为非法占有、保存、运输、销售及其他非法经营贵重金属和宝石的行为,具有"潜伏性"高和秘密性高的特点,并且通常带有组织犯罪的性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有组织犯罪。在当前政治、经济危机条件下,非法经营贵重金属和宝石的犯罪组织不断增多,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大与非法经营贵重金属和宝石犯罪的斗争力度具有十分的迫切性。针对已有的犯罪形势,俄罗斯现行立法加强了对贵重金属和宝石等商品的经营管理力度,这既是俄罗斯深入进行经济、社会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贿赂是一种随着国家权力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几乎伴随了人类的整个政治文明发展史。同时它也是一种严重的危害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健康发展的犯罪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一批贿赂犯罪大案要案得到揭露和惩处,体现了党中央反腐败的决心,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贿赂犯罪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贿赂犯罪新特点及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有效预防打击贿赂犯罪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青  何泽棠 《天中学刊》2013,(6):104-107
在传统社会中,过渡礼仪是民众获得社会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但在现代社会中,民众的社会身份往往由国家意识根据政治需要予以指定。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一次国家意识动用政治权力,赋予农民新身份的尝试。作为一部以合作社运动为背景的小说,《铁木前传》不仅表现了国家意识对民间秩序的干扰,也暗示了合作化运动与“社会主义成年礼”之间的镜像关系。在一个尚未进入现代的前现代社会里,面对民俗符号,权力符号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即使采取了授予新人权力、设定道德新标准等行政方法,仍然无法让农民顺利变身为社员。  相似文献   

13.
在民权运动时期,美国黑人的政治地位、经济状况和社会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黑人街头犯罪却迅速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贫富分化、种族矛盾、黑人"婴儿潮"、黑人社区社会控制机制的削弱、警察执法能力的下降和警民关系的极度恶化,构成了这一问题的社会根源。民权运动曾一度遏制了黑人的街头犯罪,但由于自身的局限及其与美国政治制度的矛盾,它总体上在黑人街头犯罪问题中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加剧了街头犯罪的恶劣程度与负面影响。黑人街头犯罪与城市黑人社区的衰落构成了恶性循环,令黑人街头犯罪问题成为美国政府与民众迄今都难以解决的社会痼疾。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7,(3):78-85
全球化时代外国人在民族国家境内犯罪主要采取主权治理模式。国家刑罚权的根据相对于国民、外国人不尽相同:刑罚适用于国民旨在确证其缔造国家共同体的社会契约的自我决定意志,使其获得复归国家共同体法秩序的基本条件;刑罚适用于境内犯罪的外国人旨在确证其为在境内社会生活而参加的"居住性契约"的自我决定意志,是否使其复归境内社会生活则需要结合其继续"缔约意思"与"履约能力"予以具体判断。民族刑罚正义是主权治理下刑法适用的合法价值观,在方向上应当保持与全球刑罚正义的一致性,实现一种"商谈"的正义。  相似文献   

15.
“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阐释范式,覆盖了政治学界针对传统中国乡村治理领域的研究。本文在重新剖析、审视这种阐释范式的基础上,认为“官治绅理”的分析逻辑虽然能够通过对治理主体进行本质性解构来说明传统乡村治理的权力逻辑与组织行为,但却忽略了乡村治理中“民意”的张力与作用,无法清晰揭示在中国传统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权力—权利内在逻辑。虽然学界已有突破原有研究框架的努力,但本文认为仍需在前人基础上将研究视角从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元主体分析维度,转向国家—民众—士绅(以民众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分析维度。并且还要突破传统研究范式仅仅从静态治理主体解构乡村治理结构的局限,从动态的治理机制视角解码中国传统乡村治理的运行规律,实现从二元结构到全景关照的研究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16.
学校治理问题是当今学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学在分析学校治理问题时,首先是把学校看作是一个“嵌入”于社会结构中的教育组织,它是在与其他社会因素互动过程中发挥其教化与社会再生产职能的;社会学视角的学校治理是一个政治、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互相博弈的动态平衡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学校内部的结构性治理和外部的功能性治理实现的;学校的结构性治理实质上是处理学校内部的“权力”分配与支配问题.功能性治理是处理学校外部的“资源”配置与分配问题;政府、社区、其他功能群体、家庭和社会文化等社会力量对学校的治理的影响是通过若干具体的社会因素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的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重社会问题,为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刑事法律界所关注.如何有效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立法机关通过制订、完善预防、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关法律制度,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性环节.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应当借鉴国际社会中有关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治理立法的成熟经验,在实体上,修改或者补充刑法,建立专门的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实体法律规范体系;在程序上,修改刑事诉讼法,设立适用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在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进一步强化、完善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犯罪预防及其治理的综合性立法;在司法体制上,确立少年法庭体制.  相似文献   

18.
中央苏区的苏维埃政权制度体系,可以视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环境和局部执政条件下创建的具有时代特点和较高治理能力的国家治理体系。从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来考察中央苏区政权制度体系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是建设了能够成为苏维埃运动坚强领导核心的没有私利的共产党;二是创造了工农群众直接参与政治的崭新模式;三是组织各种群团重构了社会组织基础,拓展了群众参与政治的空间和渠道;四是构建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保障;五是走好群众路线实现民众创造历史的主人翁地位。中央苏区的探索为今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前,集团犯罪在我国仍然存在,在某些地方甚至潜生暗长,成蔓延之势,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其社会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人口膨胀和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无序流动为集团犯罪提供了充足的主体资源;2、腐败现象成为集团犯罪赖以存在发展的"生命线";3、社会安全防范机制滞后使集团犯罪有了滋生发展的可乘之隙,防治这类犯罪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又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其一,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安全防范网络的建设;其二,整治腐败铲除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其三,加强基层群体自治组织建设,提高对集团犯罪的社会犯罪控制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防治集团犯罪,促进社会安定和大局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公共管理已不再是从政府到民众的单向政治过程,而是以民众的意见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以民众的需求为基石的公共行政。在政治民主化程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民众也不再是简单的"人民",而是具有公共参与权利与义务的公民。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则需要通过广泛吸纳公民的意见以制定公共政策、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因此,现代公共管理的困境与转型提出了对"协商民主"的诉求。"协商民主"理论所强调的公民平等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公开审议公共议题以求达成共识的理念,对于实现公民社会与国家权力的良性互动,推动政府走向善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