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好的小说中,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好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的非个人化叙述。好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张菁秋 《知识文库》2023,(20):17-20
<正>数字化故事叙述是一种友好的接触、表达和欣赏的方式。通过将美术教学与数字化故事叙述相结合,进行多面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美术教学方法提供新的思路。此研究同时提出了基于需求的故事化叙述制作的迭代方法,用新的创作方式对传统的艺术进行传承与发扬。数字化故事叙述(Digital Storytelling)是一种于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学习方式,由加州旧金山湾区艺术家达纳·温斯格·阿奇利与乔·兰伯特发起,使用多媒体软件技术将人们的故事转化成可以与最终用户交互的数字产品。  相似文献   

3.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音乐和绘画的元素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这一切在她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到灯塔去》中得到很好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表现形式方面 ,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认为 ,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是一个有机整体 ,不能分割。她追求的艺术形式是一种非个人化的形式。在她的小说中 ,提出了人的本体论、人的认识和人类生存价值等问题 ,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 ,她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 ,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叙述者的非个人化叙述。她还运用诗化小说和象征意蕴等表现方式 ,开创了小说表现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在小说的艺术形式方面表现出非常独特的创造性和开拓性,她创造了新的人物塑造模式,在叙事方式上放弃了传统的“全知全能的叙述”,由作家的个人叙述转变为多视角叙述方式;她还运用人物自由联想、象征主义等艺术形式,给读者提供了清新的视野。这些艺术形式在她的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寒冬夜行人》中的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艺术形式有着高度的自觉,《寒冬夜行人》是反映其艺术高度自觉的典型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这种自觉体现在:其一,叙述的讲述与展示;其二,第二人称叙事。他在这两个方面的成功试验,特别是在第二人称方面的试验,达到了奇特的叙述效果。这种具有实验性质的叙述方式为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启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丛林中》与《喧哗与骚动》分别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两部作品的主体都是由叙述者的话语构成的,但两者的多角度叙述却达到了不同的艺术效果。通过对两部作品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喧哗与骚动》通过四个人的反复叙述,故事的真实面貌得以还原,读者在克服作者设置的阅读障碍后也会体验到一种新的审美感受;而《丛林中》三个当事人对同一案件的不同叙述,却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小说与现代史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历史小说中,将家族史与现代史结合起来写,立足于民间和边缘化立场叙述中国现代史成为一种极普遍的创作现象。新历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成为一种鲜活生命力的艺术形式,随着“先锋派小说”、“意识流小说”、“新感觉小说”、“新写实小说”等小说流派的出现,小说的叙述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刘索拉、马原、余华的叙述方式的革命,到王蒙小说内心独白、时序颠倒的叙述流动,到莫言感觉化、体验化的叙述狂欢,到方方、池莉、刘震云叙述低调的感伤……小说叙述结构的辐射、叙述语言的弹性和张力,叙述线条的多样性、叙述节奏的复合性,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小说的审美格局在不断变化,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0.
“艺术准不可能世界”是“可能世界理论”范围之内的新推演,《广义叙述学》中讨论的可能世界理论,以人文化的方式理解和解释叙述文本如何能够在实在、可能与不可能世界之间穿梭。艺术准不可能世界可划分为“相对异常的反常识世界”和“绝对的逻辑不可能世界”,对应“不可能事物喻”(adynaton)与“矛盾修辞格”(oxymoron)。从这两种修辞格切入艺术准不可能世界,其合集能大部分覆盖我们所讨论的“准不可能”的范围,有助于从人文角度推演,从细部展开整个艺术准不可能世界的无边地图。而“通达性”理论的引入,则有助于在理清文学艺术虚构与实在世界之间的关系,剖析纪实与虚构叙述的本质区别之外,深入分析艺术准不可能世界自身的禀赋与特质。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work was to examine and characterize student use of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expression in elementary science discourse. This interpretive study occurred over a 2‐year period in a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with a largely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This analysis focused on the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modes of expression used by combined first–second‐ and second‐grade students in a semistructured, fairly autonomous, whole‐class conversational format. Students demonstrated competence with both modes of talk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Over time, students moved toward more paradigmatic talk, but narrative examples continued to b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cience conversations. Topically, students used narrative more often for life sciences and paradigmatic talk for physical sciences. For gender there were no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narrative or paradigmatic expression. However, boys obtained more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their use of both discourse forms by either receiving more speaking turns or expressing more language features per turn. These conversations show that narrative and paradigmatic modes in science need not be in opposition but can, in fact, be used together in complementary ways that are mutually enhancing.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Res Sci Teach 39: 793–818, 2002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小说的创作从叙述语言与人物话语方面表现了其所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海明威小说叙述语言的特点体现在四个方面:运用语言提示;用动、名词写作;使用情绪语言,让作品情景诗化;对叙述语言进行选择与限制等。而在人物话语(包括对话与独白)方面,海明威用人物话语替代传统小说中的描写、叙述、议论和说明,创造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初以来,宏大叙事逐渐成为中国小说的自觉追求。由《子夜》开始的左翼宏大叙事引领了后来数十年的以"红色经典"为代表的宏大叙事的辉煌。但这种服务于政治理性主义的宏大叙事显示出结构模式化、风格单一化、思想浅表化、目的功利化的特点。新时期以来,这种宏大叙事遭到多方的质疑和拆解,很多作家通过对题材、表达方式、思想内涵诸方面的调适重构了一种新的宏大叙事,使宏大叙事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从蓝本到影像等方面解读了《罗生门》的主旨、结构等特质,旨在说明,影像与原著在叙事语言、叙事策略上是有所差异的,影片是一种推陈出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15.
以德国文论学家伊瑟尔的召唤结构为主要理论框架,对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意象意境层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透析这部小说无限深邃和宽广的内蕴,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暗算》在英雄主题、叙述策略、语言的组织上,都对当下军旅文学的审美视野进行了挑战。英雄的私语化描述,饱含情绪的主观化叙述,正奇语言的混杂,都给读者带来了新的审美感受。为此《暗算》也带来了迎合世俗文化消费的质疑,但新的叙述方式为军旅文学创作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借鉴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康拉德被认为是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者之一。为努力摆脱传统叙事方式的束缚,寻求新的形式来表达意义,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陌生化手法。小说《黑暗的心》的复型叙事结构、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语言以及“解码延迟”的陌生化手法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转义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重要思维方式,每一种转义类型都代表了语言的一种特殊策略,用于联系它所构建的领域内各现象之间的关系.隐喻实质上是再现的,换喻是还原的,提喻是综合的,而反讽则是否定的.这些隐含在每一转义类型所表现的修辞策略关系模式构成了四种历史论证形式的基础.在美国历史学家海登·怀特那里,历史诗性结构经过转义,成为了可读性的历史叙事模式,罗曼司、喜剧、悲剧、讽刺剧,也预示着历史话语中文学性的衍生.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方面的特点,从概述语言和场景语言两方面阐释了李渔白话短篇小说叙事语言的艺术个性及其艺术品格。认为其白话短篇小说概述语言:议论中见个性,叙述中见诙谐;场景语言:涉笔成趣,机趣横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教育叙事研究作为一种质的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研究领域.然而对于教育叙事研究是什么却存在着误解.教育叙事研究与教育叙事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具有的研究气质.本文对如何做教育叙事研究的一般操作步骤进行了论述,一般而言做教育叙事研究有三大步骤:做好准备工作走进参与者生活——收集整理叙事材料——撰写研究文本.此外,做好教育叙事研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由理论语言到生活化语言;研究者要与参与者保持交互主体关系;保持做研究的科学严谨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