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文质 《现代语文》2005,(11):30-3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并且能对蒸饭、煮饭、炒饭说长道短,但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饭来。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在何处?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可以设想,若没有语言积累作为基础,想提高语文能力,完全是空中楼阁。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  相似文献   

2.
语文能力最简单的就是表现在交往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是缺少语言这“米”。虽然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反复传授,学生也铭记在心,但仍然无法把这“米”做出熟饭来。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本文主要探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积累语言。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中学语文教学理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用来形容学生作文,便是指缺少语言的学生是做不出好文章来的。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作文的方法,学生也铭记于心,对如何作文也能说长道短,但最终作文时仍是无话可说。现在的中考尤其是高考,语文科成了弱势科,语文教师自然也就是弱势群体。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学到更多的语言,积累语言。如何让学生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初中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性一环。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多聪明能干的媳妇没有米也做不出饭来。在教学中也有着同样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写作方法,学生也把方法铭记于心,却无法写出好文章来,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找到做饭的“米”,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要不断积累语言、熟悉语言,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了然于胸,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基于这种认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就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  相似文献   

8.
陈立华 《考试周刊》2007,(31):31-32
中学语文教学应将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教师要解放思想,排除顾虑,减少一些不着边际的讲解,删除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练习,淡化一些僵死的语法、文学常识的传授,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教师的思想转变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积累、掌握便一定会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为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程标准出台试行以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许多语文教师开始实践新理念新方法。然而,一些教师仅仅热衷于一些所谓的活泼教学形式,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本质追求。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它要求学生大量接触语言材料并化为己有,在学习上重感受、领悟和积累。要实现“根本任务”,就必须注重三种积累。一、语言积累学习语言要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这是儿童学习语言和传统语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头脑中有个语言库,在语言实际运用中才…  相似文献   

10.
重视语文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先后多次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较丰富的积累”,“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语文教学要把语文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把抓丰富学生语文积累作为重点.让学生的语文积累由少而多.聚沙成塔,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1.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程之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构筑语文知识的大厦,形成语文知识的汪洋大海,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途径与方法。本文就教学中如何开辟语言积累途径、教给学生语言积累的方法,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感悟、积累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教师要深刻领会新大纲的精神,指导学生认真开展阅读活动,把“读”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后还要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积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学会交往、学会办事,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可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想方设法,挖掘语文资源,开阔学习空间,增加语言积累,促进语言运用。在处理积累和运用的关系上,当前相当多的教师重视了语言的积累,增加了学生语言库存,但仅仅增加库存还远远不够,须采取措施,将学生的语言积累变成他们的积极库存,并使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结合,活跃因素,并使语言理解能在不断的盘活中增值。  相似文献   

14.
重分析、轻积累,重理性、轻诵读,重模式、轻个性是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弊端.语文课堂很少有学生的琅琅书声,而是充斥着繁琐的理性分析,常常陷入“思而不读”的怪圈.对于文章形式的分析可谓具体详尽,对文章的内容却没有几篇入心入骨的分析.这种重讲轻读的结果使学生协作时语言贫乏,句式单调,结构程式化.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更要引导学生积累生活。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作文教学的基础环节,便是先帮学生找"米"。这"米"如何找?我认为在于不断积累语言,不断内化吸收,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重视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积累成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语言积累的途径,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认知因素,  相似文献   

17.
黄秀莲 《广西教育》2012,(25):16-17
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强调:“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决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积累与运用。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呢?具体来说要从诵读、品悟、运用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堂以外努力延伸,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也是当前语文教学期待落实的目标。但目前有些教师对语文积累的理解过于片面,视野不开阔,针对性不够强。如何真正有效地创设教学环境,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怎样从课程结构上去把握语文积累呢?我认为:不能局限在语言这一层面上,我们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20.
要改变学生习作中词汇贫乏、内容浅薄的现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积累。作为语文教师,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充分利用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一课堂,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挥语言的范例——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适当补充新鲜血液——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