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音字的存在是汉字充满魅力的一个原因,多音字的音义大多是紧密结合的。“蛇”字作为一个多音字,在《广韵》中有“託何切”“食遮切”“弋支切”三个不同的音。“蛇”读音为“託何切”,与“它”关系密切,但这个读音已经消失。“蛇”读音为“食遮切”和“弋支切”时,两个音所承担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蛇”字的书写形态丰富多彩,故也对出现在不同古籍中的异体字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2.
运用定量分析法,可以见出借字与本字形体存在不同程度差异,依此可将二者分为“形体迥异”、“部分相同”、“形体相近”三类。通假字不同于异体字、古今字、讹化字  相似文献   

3.
中师语文教材对注释术语“同”、“通”的使用颇为混乱,模糊了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联绵字的界限。应以通行的某一权威辞书为主要依据处理。  相似文献   

4.
《古俗字略》的主要工作是认同异体字,指明其间的“古”、“俗”、“通”关系。其中尽管有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不少疏漏。第二版《汉语大字典》对这些疏漏往往未加辨析就加以援引,由此造成了部分失误。举例分析并补正这些疑误,使其有益于《汉语大字典》的再次修订。  相似文献   

5.
“错”既能作补语,也能作状语,但“V+错”的使用频率要远远高于“错+V”,这被称为“错”作补语和状语的使用不平衡现象。该现象的产生首先是历时原因,其次,还有共时原因。从语法研究的三个层面阐释“V+错”比“错+V”更常用的共时原因,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形容词状补易位现象,并对状语和补语进行更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介词“对”和“对着”进行共时的考察分析。共时的考察表明,介词“对”、“对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古书中的用字情况非常复杂。在阅读中学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常常会遇到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异体字等不同的用字现象。古今字,就是古今同词异形而又有区别意义的一组词。古字包含今字的意义,今字是为古字的某项意义而造的。关于假借字和通假字,段玉裁说:"大抵假借之始,始于本无其字,及其后也,既有其字矣,而多为假借。"(《说文解字.叙》注)。异体字是音义完全相同,只形体有所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的一组  相似文献   

8.
《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为我们今后进一步搞好汉字规范工作给予了多方面启示:确立科学、明确的定义是做好汉字规范工作的前提;从特定阶段来看,汉字规范是稳定的,但从整个文字发展历程来看,汉字规范是需要适时调整的;对汉字进行规范,要充分考虑其特点;汉字规范工作应由政府倡导,有国家领导人参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为……起见”的语法化过程为例来探讨汉语中框式结构语法化过程中形式和意义的互动关系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为……起见”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表现,发现此框式结构内部并不是均质的。“起见”具有双线发展的语法化轨迹,本文便通过考察其中的一条(产生见解、主张一产生芥蒂、意见一标记原因、目的一标记目的)来揭示共时层面的差异形成的原因,着重揭示出其语法化的语义情境和句法环境,尤其是该格式结构内部相关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并指出最初的语境意义对其后来用法有深刻影响。文章指出,研究框式结构的语法化应该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清代承德避暑山庄音乐”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分别从音乐的名称定位、现存曲谱对比方面进行思考并对研究新思路提出见解,希望为深入的研究“清代承德避暑山座音乐”的音乐本体及社会层面分析做以铺垫,并为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合吸收了“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方法,对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词汇差异的表现形式———同词异义、同义异词、特有词和借词逐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出现的文字形体分歧现象,通常指的是繁简字、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繁简字就是一个宇的繁体和简体.这一类字经过汉字简化,已经把通用字范围以内的繁体字简化得差不多了.如“纔”与“才”,文言文中通用,现在选用“才”,淘汰了“纔”;又如“榖”与“谷”,文言文中也通用,现在用“谷”不用“榖”.凡是这样简化了的字,中学语文课本已经用简体字排印,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理解课文,所以这里不谈.这里要说的是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因为课文中把这三类字,没有分类逐字注出,有时不容易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所以有讨论分辨的必要.下面就对课文中出现的这三类字作一些简要的分析,以备研究教材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年A”(年B年同)字的结构是从禾人,人亦声的会意兼形声字,本义为禾谷仁实,语源就是禾仁、谷仁之“人”(或“仁”,明代后一般写作“仁”)。“年B”“年”是“年A”字的变形异体字,从甲金文的用例看,也是“年A”的后起字,《玉篇》等字韵书分别“年A”与“年B”“年”的字条,是形变音异而后来以异体字分化义项的结果。本文还补充了《说文》对“年B”字的解释,追溯了“年”字字形演变及分化的踪迹,探讨了甲骨文及古籍中关于“年A”“年B”的一些惯用熟语的用法,词义问题及“年”字年岁义的由来。  相似文献   

14.
音变有历时音变和共时音变。陇东方言表“现在”义的词语书写形式有六种类型:一庚、迎庚、而庚、壬庚、迎就、迎。这些说法都是“而今”或“如今”的音变造成的。考源方言词语,在搞清楚共时构造规律并联系演变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历时音变和语流音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宋本《玉篇》中形声结构异体字换用义符是有理据的,缘于造字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机结合。换用方式有三种:一是不同造字角度下的换用;二是同一造字角度下的相似换用,包括义符义近换用、义符所指事物的部分属性相同而换用两类;三是同一造字角度下的相关换用,包括义符所指事物客观上有联系而换用、人们主观上认为某些义符所指事物有联系而换用、以个别代一般三类。  相似文献   

16.
《六度集经》是三国译经家康僧会所译出的一部重要的经卷,它是研究汉语史的宝贵资料。文章试从探讨该经中的代词“厥”的用法入手,再从历史层面对其加以考察,以期为汉语史的研究做点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中,共时与历时是一对重要的概念。语言的共时态与历时态以及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的区分是目前仍有较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对这种区分进行了梳理、辨析,阐述了笔者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理解与思考。索绪尔严格地为自己规定了研究范围和对象,取共时舍历时,他所提倡的共时研究代表了学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湘西南是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方言情况较为复杂又缺乏深入研究的地区。语言接触、历史移民、民族交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湘西南地区方言情况歧异纷呈。位于沅水上游的靖州自古为“蛮夷腹心”之地,相比沅水中游的辰、沅二州,位置偏远,交通闭塞。靖州方音在湘西南范围内最接近官话,官话化程度反而高于辰、沅二州。以往的靖州方言调查研究因田野调查等工作的不足,仅停留在共时层面语言现象的静态描写。以语言接触为视角,梳理清代至今湘西南靖州方言的文献材料与研究成果,并与湘西南地区方言研究整体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研究中的若干问题,对靖州方言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武术中的“度”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器物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中所蕴含的“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武术中“度”的要义诠释,进一步揭示中国武术独特的文化内涵。研究主要结论:中国武术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意境除了在追求“形神一体”“天人合一”的境界之外,更多的体现在外显层中注重“度”的融会,强调内心对技术动作的感悟与理解,表现为一种技艺的精准把握;中间层注重“度”的协调,导向为人处事的尺度和火候,表现为一种行为方式的控制与约束;核心层注重“度”的思辨,追求天人一体的自然而然,表现为习武者“由技入道”的自然归属。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使用的中学语文课本,语文教师和学生是欢迎的,因为跟原课本相比较,新课本有许多优点。单就文言文的文字注释来说,也比原课本有了明显改进。如原课本把文言文中出现的异体字、古今字和假借字,都用“同”来注释,虽然作为面向中学生教学的教本来说也无不可,但是给予学生的总还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不便于学生去区分这三类字,尤其是那些比较复杂的古今字和假借字。因为从文字训释的原则来说,异体字是用“同”来说明的,而古今字和假借字都不应该用“同”作说明。说明古今字,按照传统的说法,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