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30年代中国诗坛上唯艺术诗派病弱的呻吟,朽腐的格调,艾青于1939年提出“诗的散文美”的创作主张。他不满意的文的、“虚伪”、“雕琢”和“人工气”,而欣赏散文“不修饰的美,不需要涂脂抹粉的本色,充满了生活气息的健康。”((诗的散文美))这一主张虽然是在抗战爆发后二年提出,却是艾青长期艺术探索的成果。诗人早年曾受到十四行诗和现代诗的影响,写过《透明的夜)那样晦涩难懂的膝跪诗,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193一年作)却是“诗的散文u美”主张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从题材选择来看,这首诗走出了唯艺术派诗…  相似文献   

2.
为诗国编织彩虹的人———香港诗人犁青印象记●冯亦同在中国新诗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两位诗人的“典故”:艾青的“泪”和犁青的“笑”。艾青,这位前不久辞世的诗坛泰斗,是带着他那献给家乡农妇大堰河的忧伤歌声踏上诗坛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  相似文献   

3.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分别出现在20年代中期和30年代初期的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都是“取法象征派”的诗歌流派。前者生硬、怪异,后者深得象征派精髓而又跟民族传统相融合,在艺术上取得了自主自觉的意识。通过对这两个诗派及其代表诗人李金发、戴望舒的论述,基本上揭示了中国现代象征诗的流变轨迹──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以胡风主编的《七月》、《希望》杂志和“七月诗丛”为园地,形成了一个阵容整齐、创作风格鲜明、具有时代感和使命感的诗人群——“七月诗派”。绿原、阿垅、鲁藜、牛汉、冀汸、曾卓、罗洛、芦甸、孙钢、鲁煤、彭燕郊等,都是这一诗派的代表诗人。在这一批驰骋在四十年代诗坛的青年诗人看来,“诗不可能是自我表现,不可能是唯美的追求,更不可能是消遣、娱乐、以至追求名利的工具;对于他们……诗就是射向敌人的子弹,诗就是捧向人民的鲜花。”“七月诗派”的青年诗人们,把艺术个性和时代的性格统一起来,各自以他们独创性的作品“反射出时代和人民的精神光泽”,从而把四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推上了一个坚实的高峰。绿原、牛汉是“七月诗派”中两位才华出  相似文献   

6.
艾青与七月诗派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艾青以他独具魅力的诗作影响了一大批青年走上诗坛,这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七月诗派的中坚力量。艾青的诗学思想与七月诗派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尤其是与胡风的主张大体一致。艾青以其创作上的“楷模”作用与诗歌理论上的“导引”作用,使七月诗派的流派风格最终得以形成,艾青是七月诗派这个队伍中的一位伟大的旗手。  相似文献   

7.
清嘉庆、道光年间,广东诗坛才人辈出,灿若繁星,但后世对当时的许多诗人都缺少研究以致被人遗忘,凌扬藻就是其中的一位。凌扬藻关注民生疾苦,诗风以奇崛雄健为主而又不拘一格,继承了岭南诗派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兼收并蓄的艺术传统。凌扬藻不仅以诗才闻世,还以学识著称,是一位学者型诗人。  相似文献   

8.
艾青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最光辉的诗人,同时获得了“诗坛泰斗”和“王子”两顶桂冠,在海内海外都有着重大影响。“当然,这不是偶然的。艾青从小热爱艺术,对大自然、养育他的土地和劳动人民有真挚的情感。十八岁时,他离开了就学的杭州艺专,远去  相似文献   

9.
艾青、郭小川的诗是诗坛公认的新诗代表,这是两座将永远受到人们瞩目的艺术高峰,各有其独特的光彩。从语言上看,存在着深沉与热烈、单纯与繁富的区别,从抒情方式上看,存在着象征比拟与直抒胸臆的区别,从结构方法上看,一骈一散,一个讲究合乎绳规的结构美,一个倾向于散淡自然。艾青、郭小川作为新诗拓荒的苦心,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分别达到了各自的胜境,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艾青体,郭小川体是一个至高无上的荣誉。  相似文献   

10.
《山民》的作者韩东是20世纪80年代“先锋诗派”的代表人物。所谓“先锋诗派”也被人称为“后朦胧诗派”,是我国当代诗坛上继“朦胧诗”与“寻根诗”之后出现的一种诗歌现象。如果说“朦胧诗”更多地表达诗人的主观情绪.“寻根诗”更多地关注诗歌的民族文化内蕴,那么“先锋派”诗人则一反常态,把诗歌拉回到当代人的生活实际与个体存在中。  相似文献   

11.
在上世纪20—30年代诗坛上,号称“诗怪”的李金发以新奇怪丽的象征诗引起时人褒贬不一的评价。周作人黄参岛等为代表的肯定性见解,合乎新诗发展规律,从而印证朱自清对新诗的总结:新诗三大派——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一派比一派强”;以胡适梁实秋等为代表的否定者,带有较重的个人情绪和审美偏见,为维护自尊和捍卫正统排斥异端,所表的言论缺乏科学性,影响人们对象征诗人与新诗发展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2.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不是一个深沉的哲学家,他决不会是个伟大的诗人。”五十年的创作实践证明艾青不愧为一个深刻的思想家,因而也是个真正的诗人。作为思想家,他通过他的诗思考着时代、思考着人生,思考着作为一个战士来到世界上的责任。而他的这种思考,又是“以良知为躯体,幻想为衣衫,运动为生命,想象为灵魂”(柯勒律治语)的诗人的思考,是一种艺术的思考。如果把艾青一生的歌曲放到艺术的手术台上进行解剖,我们将明显地发现:艾青是诗歌意象艺术的大师。  相似文献   

13.
艾青与郭沫若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标时划代的大诗人。如果说郭沫若在五四时期为冲破旧诗的束缚,建立新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那么文奇则在三、四十年代为推动新诗的进一步成熟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这两位杰出诗人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不但以其大量的诗作,影响诗坛,震撼人心;而且以其不同凡响的诗论,启发、引导和激励一代诗人前进.所以,他们的诗歌理论与创作几乎成了一个时代诗坛所遵循的风范与楷模。这里所要谈到的是艾青的诗歌理论。艾青在1941年出版的《诗论》,是一本薄薄的且有沉重份量的诗歌美学论集。他用诗一样的笔调,…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到艾略特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玄学的爱好,卞之琳的诗所呈现出的不同于其他现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得到了相当的肯定。而从现代诗发展看,正是卞之琳开玄学派诗风一脉,转变了抒情诗的传统,影响及于40年代以"现实、象征、玄学"为特征的"九叶诗派",从这个意义上讲,卞之琳在诗坛的地位远未得到深入的讨论。[1]从时代背景给予诗人的烙印、诗人自我养成的个人气质以及诗人创作与翻译诗歌的主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5.
艾青的诗各类语文教材多有选录。艾青是我国现当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艾青走完了他86年的人生历程。当时的新闻媒体,在拟发艾青去世的消息时,十分注重在标题中营构诗境,以诗化的语言为诗人送行,拟出了不少令读者共鸣的佳题。例如:1.与时代同悲欢与人民共苦乐(肩题)诗人艾青告别如火人生(正题)(《人民日报》)2.大堰河畔一保姆留得华章耀千古(肩题)诗人艾青病逝(正题)(《新华日报》)3.大堰河畔涛声远犹闻先生涌诗泉(肩题)诗人艾青病逝(正题)(《…  相似文献   

16.
从初期象征诗派到现代诗派再到“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派诗歌由兴起到发展臻于成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诗歌在艺术与现实、个人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知性、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由不平衡到平衡,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 创造社诗人所形成的“创造诗派”,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中,是十分活跃的。郭沫若、成仿吾、郑伯奇、邓均吾、黄药眠,楼建南……乃至创造社后期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都创作了不少颇有影响的诗歌。与初期白话诗派、初期写实主义诗派、“小诗”派、湖畔诗派、象征诗派、新月诗派等各种不同的诗歌派别相比较,“创造诗派”的诗歌,呈现出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貌,是任何诗派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8.
提起九叶诗派,人们似乎总是最先想起穆旦、袁可嘉、郑敏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而很少有先想到杭约赫的。近年来学术界对九叶诗人的个案研究做得不少,可是关注杭约赫的章却寥若晨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当是新中国成立后,杭约赫即掷笔不再写诗了,但即使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诗坛来说,对杭约赫的诗歌所做的研究也还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九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叶认知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对“九叶”整体研究的偏失;另一方面,九叶诗人虽有共通的艺术追求,但其中每一叶都不乏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对“九叶”整体的研究无法取代对其中个体的研究。所以,现在我们来对作为“九叶”中之一叶的杭约赫做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九叶诗派做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也有助于避免把“九叶”的艺术共性与其中每一叶的艺术个性混淆起来,从而进一步了解九叶诗人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对九叶诗派有一更为客观详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诗的牵手     
屠岸 《新读写》2014,(12):52-53
艾青是中国新诗诗坛的领军人物,大诗人,被称为“诗坛泰斗”。高瑛曾以艾青夫人身份为人所知。但是,高瑛也是诗人,而且我认为她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这一点,亲爱的读者,你知道吗?高瑛的为人,坦率真诚,热情奔放。文如其人。她的诗正是她心灵的外化,是她人格的诗体表达。  相似文献   

20.
文章把艾青抗战前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进入成熟期的探索阶段和过渡阶段;并从思想精神和艺术追求上对这两个阶段分别给予了体察;在结合作品分析基础上,同中国诗歌会的“左翼”诗人以及现代派诗人进行了横向比较,探讨了艾青早期诗的独到之处,指明了艾青早期诗歌创作的个性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