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优秀的写人记叙文往往不是优在辞藻的华丽和结构的精巧,能让人爱不释手并为之感动的常是作者赋予作品中的人、事、景的感情。魏巍在《我的老师》中,通过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表现了“我”对蔡老师的热爱、依恋之情。白夜、柏生的《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从竺可桢的学术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共四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谈骨气》、《弈喻》;两篇自读课文是《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短论两篇》。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是理解议论文中记叙作用和记叙文中的议论作用。这是对第六单元的“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的继续学习与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同学问:《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多处运用细节描写,那么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和表现竺可桢有怎样的关系呢?如果要想明白这个道理,首先要明白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包括三篇记叙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中心,用朴实简炼的语言,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上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组成本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训练记叙文读写能力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重点应当突出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掌握同语的正确搭配.同义同的辨析及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三篇课文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上.都注重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选材《我的老师》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选取自己感情最笃、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作为材料,回忆童年最敬重的一位女教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和《任弼时同志二三  相似文献   

5.
所谓细节,就是构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或环境特征的最小的组成单位,也就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而细节描写就是对这些细枝末节的描绘,是记叙性文章最小的描写单位。可以说,在任何一篇文学作品中,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真实而又生动的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把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性状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具体来说,细节描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一、突出人物性格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6.
×××同学问:《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是怎样紧紧扣住标题中“卓越”二字来突出中心的? 答:本文从竺可桢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精心选取了五个片断,并穿插了一些细节描写,紧紧扣住“卓越”二字,热情地赞颂了竺可桢。纵观全文,作者围绕中心,选取了五个片断,处处突出了“卓越”二字。第一个片断:持之以恒,细心观察北京物候。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竺可桢长年坚持步行穿过北海公园,观察物候;二是他长期坚持早晨测量气温。  相似文献   

7.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的难点在于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如何在课文中自读自悟落实重点,突破这一难点呢?我对本课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相似文献   

8.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最突出拘表达方法是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什么是真爱。2口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的网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奎是课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迁移创造”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变“读”为“写”(或“说”)的教学设计艺术。这种艺术设计的特点是,从课文的整体阅读教学出发,淡化提问设计,不将提问作为阅读、讲析课文的抓手;注重“问题”的设置,将“问题”作为学生开启课文大门的钥匙。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迁移创造”式教学设计往往是一种“无提问式”课堂教学设计。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的教学设计便是如此。 教师安排了四个教学板块: 一、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句话人物素描”。 (竺可桢,孜孜不倦地在气象研究的领域中跋涉的卓越科学家。) 二、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竺可桢墓志铭。 (到他光辉的一生结束时,才同他心爱的科学研  相似文献   

10.
初二册第七单元:议论为主[单元课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起点之美》《弈喻》(下面比较时均以课题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题型比较。《卓》是介绍式,涉及人物“竺可桢”,身分“科学家”,评价“卓越”等项内容;《谈》是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12.
迁移创造     
有些课文,尤其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换一种方式阅读,有助于精细地理解课文,有助于归纳、提炼、表达水平的提高,也有助于学习资料的积累。这种读法,是变“读”为“写”的“迁移创造法”。例如《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可进行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共五篇课文,两篇讲读课文是:《我的老师》和《挺进报》;三篇自读课文是:《橘子》、《山的那一边》和《刘胡兰慷慨就义》。 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重点,前一篇是:一、记叙的要素,二、词义的辨析和推断;后一篇是:一、记叙要素在文中的运用,二、词义的理解和推断。依据两篇讲读课文的四个学习重点,本单元教学选择的突破口,笼统地说应该是:记叙的要素——人物、地点、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六篇文章,其中一篇讲读课文是《人类的语言》;两篇课内自读课文是《晋祠》和《从宜宾到重庆》;另外两篇课文三篇文章则是课外自读:《说明文二篇》中的《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美洲“彩蝶王”》及《听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今天教学了四年级上册《白鹅》这篇课文,我确定的目标是通过对白鹅的吃相描写,让学生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课后师父石景章老师亲自评课指导,收获颇多,并给出宝贵的建议如下——第一,要提高课堂效率。石老师认为讲授《白鹅》第二课时,只讲授白鹅的吃相和课文所用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不够饱满,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过于简单,如读课文第1、2自然段就能一目了然知道这篇课文讲什么,不用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后,增加了课文篇目,如初中由原课本每册的30篇增加到40篇,其中讲读课文每册20篇,自读课文每册20篇。新增课文大都是自读课文,以初中语文一、三、五册新增加的41篇课文来说,就有39篇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课外自读课文没有提出教学重点。”(见《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修订说明》)为此,就部分新教材加以提示并配上练习题,请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第五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三篇记叙文,一篇古诗;还有一篇读写例话《注意文章的细节》。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能注意文章的细节,懂得细节描写的好处,并能作点初步尝试。怎样才能达到这个要求呢?我们先分析一下课文。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注重了细节描写,具有细致、真实、恰到好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卖蟹》和《醉人的春夜》出自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两篇课外自读课文。教师如果将它们进行综合比较阅读指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比较相同之处。 一是主题相同。都是表现社会主义先进人物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品德。前者集中体现在少女小姑娘身上,后者集中体现在青年小伙子身上。小说通过他们的赠蟹和修车等平凡小事,热情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风尚新道德。 二是描写相同,都运用了细节描写。前者主要体现在“过滤嘴”的身上,他“胖”的肖像细节,两次丢掉半截烟卷,两次被蟹夹疼的动作细节,生动地画出了他自私肮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园地中,“单元教学”逐渐引起重视,下面谈谈我对单元教学探讨的体会。 我选用了两个单元,一个是记叙文单元三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一个是小说单元四篇:《小桔灯》、《社戏》、《最后一课》、《夜走灵官峡》。这两个单元都是课本的重点单元,以写人为主,有所不同的是:记叙文单元记叙的是真人真事,记叙了3个不同类型的真实人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