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几年在《中国青年研究》上看到杨健撰写的《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和追寻“68年人”的几篇文章 ,激起了我的许多回忆。杨文中提到 1 968年北京中学生中的“二流社” ,我曾是其主要介入者之一。如今回忆当时自己和周围同学的读书生活 ,觉得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文革”期间青年学生中政治激进主义思潮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可以为“文革”史和现代民间思潮史的研究提供当事人的见证。“文革”中北京中学生读书风气的兴起 ,从一开始就同对“文革”起源和性质的反思有关系。1 966年 6月“文革”开始时我 1 6岁 ,在北京外语学院附中…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笔者在所在学校高二年级学生中进行过一次调查,主题是“我所知道的文化大革命”。在所有536名学生中自认为了解文化大革命比较多的占12%,准确知道文革起讫年代的为15%。了解文革的主要渠道是影视剧和刚刚学过的中学历史课本。有24%的同学心目中文革...  相似文献   

3.
说到吸铁石,我们班里的同学立刻就会想到由七人组合的吸铁石“大队”。  相似文献   

4.
思思罗:海岛让你想到了什么? 啦啦猫:海盗?藏宝图?哥斯拉?大海怪?…… 思思罗:看来啦啦猫同学得了“幻想小说”综合症。说起海岛,思思罗首先想到了《鲁滨逊漂流记》,想到了坚强的鲁滨逊大叔。  相似文献   

5.
海派旗抱制作技艺极具代表性,每当提到“旗抱”一词时,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上海,想到上海的“海派旗抱”。今年寒假,我与同校另外五名同学相约共同做关于海派旗抱和盘扣这两项非遗的项目。定下选题之后,组内六人简单进行了再分组。  相似文献   

6.
<正>同学们交流立意构思过程中的难处时,有些话很有意思。有的说“我越想越觉得头脑空空的”——其实很可能是想着想着就走神了;有同学总是说“我想得有点乱”——但很可能“想到后面把前面想到的忘了”;还有同学写完之后说“写到一半,发现前面写的全是废话”——有可能他是“在移动中寻找目标”……见到作文任务或材料,同学们不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往往只是找不到“最重要的那个中心”或没办法立起一个“骨架子”,于是左右为难,眼看时间来不及了,就随便套个“大路货”,交差了事。  相似文献   

7.
老师是青蛙     
《甘肃教育》2011,(24):95-95
在语文课上,老师讲解《坐井观天》这篇课文。课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青蛙跳出水井。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呢?”同学们踊跃发言.一个同学说:“老师,青蛙看到了好大的天空和美丽的景色,它蹦蹦跳跳,非常高兴。”另一个同学大声说:“青蛙再也不愿回到井中去了。”教室里热闹极了!这时,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想,青蛙看了看,又重新回到了井里。”  相似文献   

8.
责任在那里? 责任——一看到这个字眼,大家会想到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国为民谋利益而担当责任;大家也会想到每天看到的那些不文明现象,有些人没有为维护社会文明而承担应尽的责任。但是有谁看到“责任”一词,首先会想到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是不是负责?大概这样的同学还不多,大家还都以为“责任”应该由别人来承担。  相似文献   

9.
31年前,我在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生物系学习生活了6年。我们那届学生本应66年毕业,因赶上了“文革”,到68年才分配离校。由于“文革”的影响,我们的分配从面对北京改成了面向全国,分往林业部(主要是东北各地)、铁道部及北京市教育局,同学们抱着“只要祖国需要,打起背包就出发”的认识,分配非常顺利。分到林业部与铁道部的同学有改行行医的可能,一些同学积极同医院联系,到医院学习和见习,我也在医院进行了实习,但却不是为从医作准备,而是为讲好中学的生理卫生课打基础。我从进师院那天起,就牢牢树立了做一名中学生物教…  相似文献   

10.
武凤霞 《四川教育》2008,(11):28-30
一、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我知道你们是采荷一小的同学。“采荷”,多美丽的名字,让我想到了两句诗:接天莲叶——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家庭的角度来研究“文革,”有助于我们认识“文革”和理解那个特定的时代。文中重点探讨了目前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重要成果;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文革”时期家庭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而为我们真实、准确地研究“文革”时期的家庭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小学,“文革”前的北京市“红旗学校”,十年浩劫后已是满园凋落。 社会呼吁尽快恢复原来的北京小学。 谁来收拾这个摊子?! 领导想到了她,校内外呼唤着她——老校长陈玉华。 陈玉华时年55岁,已是离休的年龄了,又要披挂上阵。她思前想后,那往事便一幕幕重现她的眼前。  相似文献   

13.
“伤痕小说”主要是指控诉“文革”罪恶,揭露“文革”的黑暗现实给党和国家造成危害,给人们身心造成创痛的小说。在“文革”历史背景下,对人性的扭曲理解变本加厉。我们从惯常的“伤痕文学”主题出发,透视“文革”中被政治主题所掩盖的人性主题。即“伤痕小说”体现出的“文革”中的人性主题,即病态畸形的人性和健康优美的人性。“文革”时期,由于“社会生活变得残酷无情,人性的水平日益下降”。即使在“文革”那个恶劣的政治气候大环境下.也仍然有优美健康、催人感动的人性存在。  相似文献   

14.
在经久不闻的“文革歌曲”卷土重来并被某些时髦歌星热唱之时,《大海航行靠舵手》一歌自然成为“金曲”……这时候,许多人会想到这首在当年唱得“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歌曲的作曲人一王双印。在黑龙江省的呼兰县,有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艺人叫张青林,他常在一家茶馆里表  相似文献   

15.
聊会儿天吧     
短暂的十一假期已经结束,紧张的学习又要开始,可一想到上课我就头疼,因为总有些人变着法不让你听课,非要和你聊天不可,也怪我意志不够坚强,一不小心就被他们拖下水。唉!如果换成你们,你们会怎么对付这种人呢?无法无天型同学:“聊会儿天吧!”我:“不聊。”同学:“为什么?”我:“  相似文献   

16.
笑对中考     
《考试》2007,(5)
最近,一个初三同学对我说:“老师,你常说要我们‘笑对中考’、‘快乐的心情是成功的一半’.可是我一想到中考就不快乐,以至于整天心里闷闷不乐,我该怎么办呢?”我现在回答这个同学的问题。我仍然认为这两句话说得好:就是“笑对中考”,  相似文献   

17.
“发明家,快来照相!”高中三年级的张娟同学十分兴奋地邀请从操场匆匆路过的张祖安老师。奉节县永安中学高中2011级的同学正在一个班一个班地照毕业合影。此时,张娟正想着要与敬仰的发明家张祖安老师照一张相。要不是张老师的精心辅导,她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够成为“重庆市科技之星”。  相似文献   

18.
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常常能敏锐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十年动乱中的“文革”用语,便反映了“文革”期间社会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社会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对“文革”用语与当时人们的错误认识。“文革”用语与当时的社会动乱,“文革”用语与现代语言迷信三个问题的探讨,寻求“文革”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语言使用的变异与社会诸因素变异的关系。一、“文革”用语与当时人们的错误认识“文革”用语是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这种极不正常的社会环境,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使人们产生许多错误认识。“文革”用语就反映  相似文献   

19.
<正>看到这道赛题,每个同学都觉得有东西可写吧。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试问,哪个学生没做过作业?挑一份来写,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过等等,除了日常作业外,是不是还有其他更为特殊的“作业”呢?很多同学想到了这一点,于是选择了不用动笔的“任务”“活动”,这很好!  相似文献   

20.
每当听到“要为别人着想”这句话的时候,我总会想到陈锋同学, 想起发生在几天前的事情来。前几天的一个下午,大家正在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