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为引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方向、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教师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于2014年7月启动"中小学学科教学关键问题实践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作为"初中历史教学关键问题"的项目牵头单位开始了项目的组织和研究工作。现将研究的初步情况进行梳理,请教同行。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科教学法》教材中某些理论和观点局限于应试教育,加之在《学科教学法》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个别教师无法体现学科教学法的“示范性”,导致“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已不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应发挥高等教育科研优势,切实考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努力使教学理论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科教学法课教师的基本素养,从而全面推动学科教学法教材与教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这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和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教材与课程资源研究”项目的课题研究成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行,课程资源作为一个重要概念进入教育理论与实践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在教学中取得的经验,解决在实验中遇到的问 题,促进实验区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并及时了解实验区对人教版课标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进一步提高教材质量,更好地服务于一线中小学教师,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课程教材研 究所)连月来组织中小学17个学科的课程研究与开发者、教材编写和编辑人员以及中小学教  相似文献   

5.
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应具备的首要的素质与能力,面对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中小学教师的能力应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那么,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尽快地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针对新课程教材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新课标、新教材;如何科学地处理教材,把教材当作文本进行教学;如何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情况下,把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每位教师一定都有自己的认识与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与分享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平台,《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将于2009年举办“课堂教学一点通”征文活动,望广大教师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过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求厂大教师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革。这段话不仅明确指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具体目标,而且还揭示了它的深刻内涵即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白炳春 《江苏教育》2022,(94):78-79
<正>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对教学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强化了课程改革纵深推进和教学研究的专业支撑。相应地,教学研究应成为中小学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成为中小学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有效使用新教材、深度践行新教学的重要抓手。中小学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应该聚焦学科教学的热点、难点、焦点和关键问题,基于课标、教材和课堂的教学研究,把文献研究贯穿教学研究全过程,基于教学现场开展真实的行动研究,回归教学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8.
<正>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宏观研究2.课程改革深化与课程理论创新3.教学理论发展与教学实践创新4.课程设计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5.课堂教学实践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6.教育教学评价如何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7.学科核心素养研究8.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研究9.学科课程与教学前沿发展研究10.学科教材编写的继承与创新11.普通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和教材的修订研究12.中小学教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3.中小学教材建设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14.中外教材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至今,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整个语文教育都面临着深刻的转型,其中尤其是教学实践层面的课堂教学方式成了改革的主战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教师控制着话语权,往往表现为在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  相似文献   

10.
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艺术教育走进校园,走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艺术教师们体会到新课程教学,教材“活”,教法“活”,学法“活”,评价“活”。教学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1.
贾美华  金利  黄冬芳 《中国德育》2010,(9):23-26,80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将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开始树立学科“大德育观”。“大德育”是关注每个学生整体成长过程的德育。在大德育体系中,德育目标具有整体性,德育内容具有综合性,德育实施主体具有全员性,德育影响具有全方位性,德育过程具有动态性。这些特征使得德育成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建设模块化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能力,教育部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教学能力比赛。赛事的开展有助于推进高等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本文探讨了以教师能力大赛为依托,对传统的单片机课程教学做出的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效果显示,改革对课程设置,教师能力,学生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是教育部一微软“携手助学”百问计算机教室项目校。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中心、湖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主办,国家级基础课程改革武昌实验区承办的“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于2002年12月5日至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来自全国27个国家级实验区、5个省级实验区、数个教育科研单位和部分中小学的18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从会议提交的二十多篇研究报  相似文献   

15.
徐湘斌 《湖南教育》2003,(16):52-52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定会成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结构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改革后,物理、化学、生物将合三为一,更名科学课程。这样一来,对理化生教师的要求就会提高。随着课程整合与教材整合,教师也将“整合”。中学现有任教的教师中,绝大部分还不能承担新课程教学或者说还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教物理的不懂化学,教化学的不懂生物等。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素质不全势必会造成教学中的“短路”、“断路”现象。中学科学课程教师有必要在继续教育中提高能力,适应这一变…  相似文献   

16.
不管是在教育信息化专家的讲座上,还是在中小学信息化校本教研活动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词绝对是个“大腕”。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然而,我们的实践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  相似文献   

17.
构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立交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8年4月,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市九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抓好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任务,由此,拉开了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的序幕。在上海市政府的领导下,市教委组织各方力量编制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整套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各年级所有学科的教材,并已在全市中小学全面实施使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教育部的首肯,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好评。面对21世纪,上海市教育界有识之士都清醒地看到,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初露端倪的知识经  相似文献   

18.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李建平 《福建教育》2003,(9B):26-29
为了推动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研究和解决评价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育部于2000年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评价研究。项目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奇教授主持。两年来,“评价项目组”组织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及一线教师,积极开展研讨与培训活动,就评价改革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为实验区评价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学科教学法》教材中某些理论和观点局限于应试教育,加之在《学科教学法》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个别教师无法体现学科教学法的“示范性”,导致“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等。传统的《学科教学法》已不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应发挥高等教育科研优势,切实考察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努力使教学理论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科教学法课教师的基本素养,从而全面推动学科教学法教材与教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