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近代中国妇女运动具有以社会革命为主题、男性化倾向、远离广大劳动妇女三个特点.这些特点是历史条件的产物,直接影响着妇女运动的兴衰成败.近代中国妇女运动提供了四点启示,一是中国妇女解放不能靠资产阶级领导,而必须在共产党领导下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二是妇女解放必须以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为前提;三是“男女平等”并非绝对地“男女都一样”,必须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四是妇女走向社会并非不要家庭,必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民族危机孕育了梁启超自觉的历史教育意识,推动他开拓了近代历史教育的道路。梁启超以“新民”和提供“国民资治通鉴”为目的,以近代报刊为推行历史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丰富的历史内容和近代观念传达给国人,以期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这种历史教育思想孕育着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雏形,顺应了中国社会与中国史学走向近代的要求。虽然它还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也显示了很高的社会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4.
由激进主义大显于中国近代社会而引发的现代“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之争大可不必,近代激进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本身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受内外诸多因素所左右、以其内在必然性而展开。彻底否定激进主义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至少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两种主义”相互作用的适度张力依“自然历史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邱翊 《青海教育》2013,(11):7-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因此,理解中国梦,就要结合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历史去研读、把握、思考。要理清历史载体、历史选择和历史情怀的线索,以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为载体,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教会大学在中国存在、发展了近60年。对教会大学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作用应作全面评价。一方面,它自始至终都在充当着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工具;另一方面,为适应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教会大学又作出历史性的转变。它在传播自然科学,开展职业教育和社会服务,兴办女子教育等方面在近代中因高等教育界都是领风气之先的。教会大学客观上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有用之才,对中西文化交流起了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桂平 《历史学习》2005,(10):12-17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必修(Ⅲ)中的第三个专题,该专题的内容标准是“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和历史单科试卷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  相似文献   

8.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和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在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下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表明这一历史时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逐步瓦解,是由人治“逐步向法治”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出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历史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变化迅速、争锋激烈以及三种进步思潮纵横交错构成主流。总结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在于指出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对人类历史发展演变总体过程的认识,曾形成“倒退”、“循环”、“进步”三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对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近代以来,“进步”观念的形成、确立,使人类走出“倒退”和“循环”的怪圈,摆脱“命运”和“上帝”的泥淖,成为解释历史发展的核心观念。本文通过追溯盛行于古典和中世纪时期的历史观念,重点探讨16、17世纪历史观进步观得以成形的条件、逐步确立的历程,以及对当时西方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是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现象,亦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要专题之一。近20年来,学术研究厘清了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史实,摆脱了革命史观的束缚。但是,中学历史教学仍在重复旧说。本文力图沟通学术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以资同仁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鸦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理为 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科新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谈论中国近代社会之所以落后时,往往冠之以“闭关锁国”云云。殊不知,世界历史上最典型的“闭关锁国”却发生在古代日本。16世纪中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商人纷纷到日本经商。葡萄牙人还把基督教传入日本。日本一些封建领主带头信奉并大力传播,使基督教逐渐传遍日本全国,不少民众也成了信奉者。信  相似文献   

14.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朝被确立以来,历1300年而不衰。近代以后,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历史巨变,科举制度走到了历史的尽头,1905年被明令禁止。它对社会政治、思想及文化都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可概括为:1.摧残士子,造成了近代人才的缺乏;2.败坏士习,加深了近代政治的腐败;3.窒息思想,延缓了近代政治改革的进程;4.禁锢智慧,影响了近代科学文化的繁荣。科举制的废止,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5.
回顾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向现代转型、变革过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并非仅是人为的决策,历史本身的抉择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示了顽强的力量。由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中国民心之所向。因而其导致了近代中国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并展现了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近代中国法制发展中的新旧之争,实际包蕴了中国法制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深藏着中国社会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中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规定了三个“学习要点”:(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  相似文献   

17.
近代华北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于2011年初开辟了“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为该领域的学者发表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探讨学术研究提供了绝好的平台,并且为整合优质研究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近代华北历史文化”专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研究范围涉及到清末民初和抗日战争这两个社会多交、事件多发时期的方方面面,其中对近代华北人物、农村与城市的研究具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谈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首先要认识现有的教育是什么“型”。自近代史的序幕拉开,中国教育一直是在“近代事件”、西方“形”、和中国“神”的抵牾中生成和发展的;中国教育的“现代转型”,要在“近代型”的基础上,在中国“现代事件”和教育“现代精神”的耦合中发生。  相似文献   

19.
闭雄壮 《文教资料》2011,(18):85-87
学习西学是挽救中国社会的各种危机和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的必由之路。然而,近代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虽然开展了学习西学的活动,但他们的努力并未能使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富强的理想。概括来说。近代中国学习西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一)近代中国学习西学属于被动式的学习;(二)清政府不积极开展和支持学习西学活动;(三)只强调学习技艺,忽视人。文精神的学习。这些特点对近代乃至现代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值得我们对此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我国各省的高考,涉及到历史学科的试卷主要有三种类型:文科综合卷、文理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其中,各种类型的试卷又有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形式,其考试内容也分成新课程版和旧课程版两种。除文理综合卷只考高中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以外,文科综合卷和历史学科卷既考必修内容《中国近代现代史》,也考选修内容《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一、新课程版考试内容的变动与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和《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