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善于议“理”即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党报的新闻评论工作十分重要。对评论员而言,善于议“理”又是写好评论、赢得读者的重中之重。 文贵议“理” “理”是什么?“理”首先是新闻评论所发表的看法、态度及观点,表现为思想观念形态的东西。其次,“理”是通过党报宣传的党委及政府所要付诸实践的大政方略。宣传党委和政府的大政方略,是党报新闻评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新形势下党报新闻评论工作的重点。这方面的宣传要具有创造性,决不仅仅限于简单地论证。从某种程度上讲,党报新闻评论的宣传是根据党委和政府的工作基调对一个时期本地某方面工作政策的研究,评论员应当…  相似文献   

2.
怎样深化党报新闻评论,使报纸的旗帜更鲜明,导向更准确? 一、在对党报尤其是地方党报新闻评论的认识上实现突破。 有些同志认为,报纸就应该让新闻唱主角,评论只能是配角,只具有“补空”作用,特别是地市一级党报,因为中央大报的重要社论已经转载的不少了,没有必要再费功夫去摘自己的评论,从而认为地市报新闻评论可有可无。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共中央1954年7月作出的《关于改进报纸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各地方报纸除了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外,也应该逐步做到对于当地实际生活和地方工作中的各种重要问题经常发表正确的评论。”地方党报转载人民日报重要社论,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宣传纪律。但是并不等于说地方党报在新闻评论上就不能再有所作为了。因为从广义上说,评论也是新闻,它是对新闻的深化和拔高,新闻旨在表现“是什么”,重在反映客观事实;评论则主要从“为什么”“怎么办”入手,重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明方向。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各地情况千差万别,问题和矛盾也不尽相同,人民日报的社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到了一个省一个地区还需要具体化、当地化,需要与当地实际紧密结合。从这个角度说,地方党报担负着把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进行新闻宣传的任务,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党报评论工作也在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米博华曾就党报评论及人才培养等问题,于2002年和2004年在《中国记者》及人民网两次对话交流。近来本刊就党报评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及评论工作者的职业素养等问题,再次与他进行了探讨。党报评论的定位:《人民日报》社论是党报评论中的著名品牌,人们提到报纸评论首先想到的是它,那么《人民日报》评论的定位是什么?米博华:可以从《人民日报》评论的特性方面,归纳出它的基本定位:权威性——重大新闻、重大事件、重大活动,中央指定《人民日报》是重要发言人。公信性—…  相似文献   

4.
调到报社工作,使我想起了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和上级党报编辑交往的几件小事,兹录于后,或许对我们从事基层党报编辑工作的同志能有所启示。1998年下半年,我写了一篇评论《首先监督我》,斗胆寄给了《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选稿标准较高,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向这个栏目投稿。没想到稿子寄出不久即被采用,随即又被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文摘》在  相似文献   

5.
党报评论往往更集中地体现着党报的指导性,对全局工作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高瞻远瞩的目光和清醒的头脑应当是党报评论的重要品格。但是,能够时刻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却绝非易事,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更是如此。1958年4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要注意调节生产的节奏》,就是一篇在“大跃进”  相似文献   

6.
党报评论发挥着统一思想、引领舆论、指引方向、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把评论写得既有高度、深度,又有温度、关注度,这是对党报办报水平的一种检验。山东淄博日报“稷下新论”专栏守正创新,在党报评论的题材拓展、语言风格、写作技巧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党报评论的写作内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方针,是199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对于中国新闻界来讲,扩大内需的宣传报道一直是近两年的一个重点。1999年,各新闻媒体就展开了集中、强势宣传,无论是开设专栏还是组织系列报道,无论是通讯还是述评、评论,都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有代表性的如:人民日报“如何促进消费增长”系列报道、“继续扩大内需”系列评述、“扩大有效需求”系列评论;经济日报“扩大内需大家谈”系列、“增强扩大内需力度”系列评论,等等。进入2000年后,有关扩大内需的报道面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广,假…  相似文献   

8.
1978年8月,在筹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一次会议上,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讲过这样一段话: 新闻评论的工作,是不容易做好的。这门课,不太好讲。不是凭敏感能讲好的。至少要有半年时间的准备,才能讲。不仅讲人民日报的评论,还要讲各种形式的评论。要讲我党党报的评论,要讲马恩列斯毛主席写的评论和资产阶级评论有什么区别。资产阶级评论有它的特点、长处,我们党的评论有写得好的,也有写得差的。不能靠回忆录,要理论化。这个工作是不  相似文献   

9.
2月27日,人民日报举办“新世纪党报舆论监督研讨会”,与会人员就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舆论监督效果,做好新世纪党报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了研讨。 中纪委副书记夏赞忠说,无论是基础性的宣传教育工作,还是关键性的监督制约,都离不开新闻舆论的支持。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传达的是党中央的声音,在人民群众中威信高,影响大。党报以其鲜明严谨、说理透彻的言论和丰富多彩的栏目以及图文并茂的形式,着眼于人们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从思想道德上筑起拒腐防变的第…  相似文献   

10.
2001年以来,在人民日报社编委会的领导下,人民日报文艺部在加强文艺评论版、增强文艺评论的社会影响力方面作了积极的努力,得到有关部门、报社、文艺界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和好评。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人民日报文艺部报送的仲言系列文艺短论之———《慎张“排行榜”》,当选副刊一等奖。应该说这是对党报文艺评论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地是对报业文艺评论采编工作者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1.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解码任仲平     
李玉莲 《青年记者》2012,(18):90-91
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常被称为政治的“晴雨表”,是该报的“旗帜”和“灵魂”.任仲平文章作为人民日报的大型政论文章,近几年风生水起,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和一等奖,被许多专家学者所研究,受到很多读者大力称赞,成为各地方省级党报评论员学习和效仿的对象,其“魅力”何在? 任仲平是“谁” 2008年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帖,题目就是《任仲平是谁》.顾名思义,大家都以为任仲平是人民日报某一个评论员.任仲平是“人民日报的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  相似文献   

13.
创新评论 放大优势——学习“任仲平”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前,辽宁日报编辑部请来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卢新宁。听她讲述“任仲平的故事”,我从心底涌起对评论文章前所未有的敬重。 “任仲平”是“人民日报重要评论”的谐音缩写,背后是一群人的新闻理想,承载着党报的社会责任,默默为这个名字张扬着知名度。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不算报纸,因为它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特别是党报的政治评论,分量更重,地位显要,代表着报纸的方向。所以,凡是报纸,都比较重视评论。但是,现在有些迹象是很显然的,评论似乎正在“掉价”,读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了,评论员也感到评论越来越难写了。询问过几位人民日报记者:“看过今天报上的评论吗?”回答使人扫兴,大  相似文献   

15.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但如何让党报的时评还能在笔调上、尺度上,打破条条框框,写出令人追崇的文章值得探索。本文从角度、行文和结构三个方面分析了《人民日报》的评论"鸡吃药,人有权知道",以求对写好大报评论之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专论】努力把经济宣传搞得有声有色范敬宜(l·3)党报新闻评论的风格(上)邵华泽(1·7)正确对待我们社会的阴暗面 —兼驳刘宾雁的谬论鲁牧(1·10)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它的对外宣传 安子贞(1·13)加强报纸理论宣传的重要保证 —兼谈邓拓对理论宣传的远见 和措施沙英(l·16)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三届理事会 主席团会务工作报告吴冷西(2·3)努力办出特区党报的特色林凤生(2·13)党报新闻评论的风格(中)邵华泽(2·19)提高思想水平改进宣传艺术 —在全国晚报总编辑研讨班上的讲话 徐惟诚(3·5)亚运报道回顾人民日报亚运会报道组(3‘12)党报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纪事     
党报的公开报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党报的内参报道则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办好党报内参与办好党报同样重要。这是5月在北京召开的“人民日报暨省市自治区党报内参工作会议”所强调的内容。内参的“耳目”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是我们党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沟通、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渠道。它有助于党和政府掌握群众的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8.
徐锋  夏振彬 《传媒》2020,(2):37-39
传统党报的理论评论工作面对“互联网+”的转型提升,遇到了困难和瓶颈。如何把“传播”当成党报理论评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扩大理论评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已经成为紧迫命题。本文以广州日报理论评论工作的转型探索为例,从内容生产的“变量”(出新)、产品呈现的“增量”(融媒转型)和思想引领的“常量”(主流意识形态)三方面以案说法,并对党报理论评论工作如何打开新局面、赢得新阵地的时代命题提供了观察视角和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不算报纸,因为它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特别是党报的政治评论,分量更重,地位显要,代表着报纸的方向。所以,凡是报纸,都比较重视评论。但是,现在有些迹象是很显然的,评论似乎正在“掉价”,读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了,评论员也感到评论越来越难写了。询问过几位人民日报记者:“看过今天报上的评论吗?”回答使人扫兴,大多没有看过,有的说只看了标题,当然也有认真看了的。这个结果也许没有代表性,但却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报纸的评论颇为寂寞,比较萧条。  相似文献   

20.
魏伟 《新闻知识》2006,(10):44-46
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党报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体裁,在党报担当主流媒体的职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党报评论,所评述的对象大多是党政中心工作,所用表达方式多为耳提面命的口吻和语气,使得普通群众对党报评论常常敬而远之。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们对党报评论文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党报评论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一.当前报纸评论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近年来阅读报纸评论的印象和感受,笔者认为当前党报评论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有的党报评论在写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