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孔子在教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很多,不容忽视的一个原因是他与弟子们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又归因于孔子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与艺术。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师生关系,对现代教育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其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师生相处之道。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之间和谐关系背后所蕴藏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有益于解决目前高中师生关系问题的教育智慧,凝练出新时代高中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有效路径,助力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其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师生相处之道。本文通过分析《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之间和谐关系背后所蕴藏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有益于解决目前高中师生关系问题的教育智慧,凝练出新时代高中教师与学生和谐相处的有效路径,助力其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目前我国高校"两课"教学中师生关系出现的问题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用"尊师爱生"四个字来概括。即:教师敬业、乐教、热爱学生;学生好学、尊敬老师。孔子是中国学校教育的开创者,其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和有教无类的平等精神使其培养出了大批杰出人才,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与其弟子的关系也成了师生关系的典范。而荀子则指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把师生关系上升到父子关系的高度,确立了教师在教学中的绝对地位:  相似文献   

5.
<正>两千多年前,在孔子及其弟子那里产生过令人神往的教育享受,孔子与弟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以至于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弟子不仅"学之""好之",而且"乐之",可以说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享受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陈军 《上海教育》2012,(15):40-42
"孔学泰斗"匡亚明在《孔子评传》中高度评价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建立的具有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说:"孔子和私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敬慕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在师生关系上则表现了平等精神。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在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孔子评传》第316页)匡亚明先生的评价是极为准确的。民主与平等,是孔子言行的具体表现。孔子何以有此精神表现呢?从人格上分析,我认为要归结到孔子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上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陈军 《上海教育》2012,(10):40-42
"孔学泰斗"匡亚明在《孔子评传》中高度评价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建立的具有民主平等精神的师生关系,说:"孔子和私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敬慕和学习的。如果说孔子在教学方法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在师生关系上则表现了平等精神。孔子对学生坦率真诚,学生对孔子敬爱尊重。在师生关系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孔子评传》第316页)匡亚明先生的评价是极为准确的。民主与平等,是孔子言行的具体表现。孔子何以有此精神表现呢?从人格上分析,我认为要归结到孔子开阔的视野与博大的胸襟上来认识。  相似文献   

8.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观、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从孔子所收的弟子和他的教学方法以及他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孔子实施的教育与当代的研究生教育更为接近,孔子在其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但是,与之相比,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关系、个人修养以及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应该向孔子学习。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观、教学方法对现代教育依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从孔子所收的弟子和他的教学方法以及他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来看,孔子实施的教育与当代的研究生教育更为接近,孔子在其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导师“的角色.但是,与之相比,现在的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关系、个人修养以及教学方法等许多方面应该向孔子学习.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教育因素,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学习孔子的教育思想,我发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孔子成功办学的重要原因,也是他教学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孔子与学生建立起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跟他的仁学思想分不开的.孔子的仁学强调"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上忠信,徙义,祟德也",等等.认真学习和运用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获得教育教学的成功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宰予是孔门私学中最擅长言辞的弟子。孔子对宰予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宰予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言实乃信"——孔子对宰予言语能力的评价教育艺术;三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对宰予的惜时教育和诚信教育艺术。此外,宰予与同门弟子的关系也值得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2.
子游是孔门中唯一南方弟子。孔子对子游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大道之行":孔子为子游讲述大同小康理想社会的特殊一课;二是"子游问孝":孔子对子游的个别化答问教学艺术;三是"子之武城":孔子借考察子游政绩对弟子进行现场教学。此外,子游与子夏、曾参、有若等的"同门辩学"也富有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相似文献   

14.
子路是孔子早期弟子。他由一个质野之人进入孔子门下,通过修学砥砺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在孔门之中有极大贡献,地位可与颜回相比。他有自己的个性,是孔门中唯一敢于批评孔子的人。从他们的师生关系中,可感受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爱与亲情,足令后人取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现代教育为参照,论述《论语》中反映出来的超前的师生关系。认为孔子是一个好古敏求、以身作则的老师;他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种讨论与答问的对话情境当中;他与学生建立了一种平等、和谐、真诚无私的师生关系;他以身作则,对学生言传身教。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现代教育起到了种种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子夏是孔门私学中"文学"科的杰出弟子。孔子对子夏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子夏的个别化教学艺术;二是孔子对子夏的数度告诫与发展预测;三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全面培养子夏的文学才能。此外,子夏与同门弟子之间的相互切磋也富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岩 《广西教育》2013,(25):15-15,18
孔子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其对教育思想的探索和实践体现在诸多方面。除了宽泛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与方法之外,他的一些论述对于班主任工作以及学校德育工作也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在平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注意深入挖掘孔子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发。众所周知,在孔子一生的教育生涯中,大概共有三千弟子。按照他从教40多年计算,平均每年的弟子也有近80人,是现在大约两个班级的学生。他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还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18.
孔子,是我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招收弟子,长期担任教师,从事培养教育学生的实践活动。孔子的教育思想,集中地反映在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论语》中。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非常重视智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孔子关于智育的理论与实践,是他全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华所在。本文仅从《论语》等有关著作的记载,探讨孔子智育思想的特点、影响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师生观。孔子与其弟子既和谐民主,又感人至深的师生关系,为我们今天的教师在师生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师说》一文是他的教育学专论,对教师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充分肯定了教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从儒家的道统出发,阐明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择师标准;他"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则体现了他以学问为本、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追求。这些看法至今对我国当代教育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