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困生转化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培养学生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用一颗爱心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相似文献   

2.
许莉娅 《中国德育》2007,2(10):96-96
在社会学看来,研究生命教育需要特别关注下面几个概念。第一是尊重。一方面要尊重每一个人的品格,另一方面要思考我们的行为如何表现我们良好的品格,如何表达我们对他人的尊重。第二是人格。人格是一个丰富的概念,从法学意义上讲,人格意味着权利。老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意味着尊重学生的权利。怎样尊重学生的人格?首先禁止诋毁和羞辱,这是底线;其次,要关注、关心、关怀、体贴学生。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重,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良好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言。  相似文献   

4.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关爱每一个学生,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凡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境,进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成长发展的做法,都应看作是实施快乐教育的途径。笔者试刍议以下几点:一、创设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年龄越小的学生,越是感情多于理智,他们往往因喜欢老师这个人,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通过作业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通过作业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通过作业而体验出来。  相似文献   

7.
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以自己良好的情绪,即发自内心的对学生关爱、尊重、信任,就一定能成为推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有利于他们形成热爱集体、尊重他人,对人生充满信心的良好个性。下面就积极的情感在班主任工作中的效应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下一代,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个学生,把他们看作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于中学生来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要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就能感受到这种温暖。同时,他们也  相似文献   

8.
蒋莹 《师道》2011,(Z1):63-65
教育是心灵之间的影响,师生是心灵沟通的主体,师生关系则是心灵互动的枢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做到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良好交流。懂得尊重学生,尤其是尊重其人格。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以尊重,让学生感受师生的平等,感受自尊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给数学课插上“快乐”的翅膀,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数学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充分关注学生,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和健康人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改强调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教育教学的主体来看待。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得到教师全方位的尊重。尊重学生就应该尊重学生的存在价值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心灵和感受。从教育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看,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学生只有得到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信任,才有可能主动进入角色,参与知识形成、发展、应用的过程,才能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是受教育者,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知识经验还不丰富,智力、体力还不成熟,呵护、尊重他们是引导他们成长的关键,只有教师真正维护了学生作为…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学生在校“家长”的角色。做好班主任工作,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保证国家素质教育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是至关重要的。一、尊重学生人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强烈的自尊心,渴望得到别人的重视,每个学生时时在内心对教师的爱心和执教进行着衡量,并时时观察着自己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需要关怀,理解,更需要尊重。教师不仅要尊重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赞美和表扬,更应尊重那些表现一般和后进的学生,表示对他们的鞭策和鼓励。尊重像一缕春风吹拂着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成功的喜悦,抚平学生失败的忧愁。二、必须注重学生德、智、体全面培养学校应按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育学生,为使学生将来成为合乎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培养学生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对学生学习有利的各项活动,让学生树立勤奋好学的精神,使学生努力展现学习上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情感、观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  相似文献   

12.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行为 ,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相信学生有获得自身发展的潜能 ,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让他们在主动、自由状态下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诚然 ,学生的主体性犹如水流 ,教师要正确予以疏导 ,使之流入高尚人格的大海。教师完美的人格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基石教育是教师用自己的知识、德性影响学生的过程 ,也是学生汲取知识、形成个性、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过程。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处世、甚至性格、气质都影响学生的行为 ,也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  相似文献   

14.
袁光仁 《教书育人》2008,(11):38-38
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既然是“以人为本”,我们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兴趣、尊重他们应有的权利。在班级里,他们对教师的言行有监督权;在校园中,他们是真正的主人。当我们把学生当成一个人去尊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想和现实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而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课堂教学就是一个“心理场”,教学环境是教师和学生知识、情感交流的主要条件,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师生健康的情感互动。1.树立人格平等的师生观。教师要放下多年的师道尊严的架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发言,聆听他们的见解,相信他们的能力,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利,使他们主动、愉悦地参与到共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孙娜 《成才之路》2012,(5):11-11
传统的教育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忽视,对他们人格的不尊重,过分的压抑,不提供他们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教师应注意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会愿意学、有积极性,这样往往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永新 《甘肃教育》2006,(12A):13-13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在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  相似文献   

18.
1.严肃认真地尊重学生。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的人,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人格,就等于尊重教育;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才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教育过程的默契配合和最优化,才能消除学生紧张、畏惧的心理,激发其创造的潜力,提高其知识的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地强调学生行为的控制或过多的惩罚,但这些很容易抑制学生积极活跃的思维,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无法提升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要搞好课堂纪律,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互动,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灵活地运用多种方式调动  相似文献   

20.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基础。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处在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就要求老师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的幼稚和天真,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从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那么怎样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一、关注学生尊严,从了解和关心学生做起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