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47年,当杰克·伯恩斯(Jark Bims)以美国《生活》杂志摄影记者的身份被派往上海时,中国正值内战。这是一个转折的时代,也是一个终结的时代。上海这座曾经繁华的国际都市正处于贫困、腐败和混乱的包围之中。1948年,国民党的军队在辽沈战役中大败,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即将打响。国民党军不得不进行大撤退,并重新集结队伍。伯恩斯的镜  相似文献   

2.
关于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问题,为展开讨论,不同的看法可以发表,但事实不容讹误。陈之平说陶先生‘一九三九年办育才学校,也靠国民党赈济委员会的津贴和美国援华会捐款。’这和事实有很大出入,育才学校在初期会接受国民党赈委的津贴和美国援华捐款,但不是靠他们来维持,特别是一九四○年以后,育才主要是靠革命力量和进步人士的支援。  相似文献   

3.
〔教学要点〕 1、驳论点和驳论据的写法 2、反语和反复的运用 3、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欺骗伎俩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对于美国国务院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的评论。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垮台,表明了美国政府侵华援蒋政策的彻底失败。一九四九年八月五日,美国政府在驻华大使司徒雷登返美未到之时,发表了《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为公布白皮书,国务卿艾奇逊把他七月三十日写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作为该白皮书的序言一起发表。美国政府援蒋侵华的最终失败,在美国统  相似文献   

4.
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中,修改宪法问题一度成为大会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国民党、民社党、青年党三党经过激烈争论,最终以妥协通过《动员戡乱临时条款》而告终。本文通过还原此次国民大会中关于修改宪法问题的争论,以揭示国民党内部以及国民党与民社青年两党之间由此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陈旭 《华章》2007,(7):25
魏德迈来华是美国欲寻求新的对华政策的产物.目的是要急谋挽救国民党危局的办法,解决是否非要援蒋以及如何援蒋的问题.尽管魏德迈的最终调查报告是建议美国对国民党继续并扩大援助,但是由于战争的决定力量还是在国内,不是在国外.所以魏德迈的来华是不可能扭转中国政局的.  相似文献   

6.
泄密1948年8月19日下午,国民党召开了中央政治会议,通过了由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翁文灏、财政部部长王云五提出的重大币改计划。当晚,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同时发布《金圆券发行办法》《人民所有金银外币处理办法》等,并公布了这项计划的主要内容:发行一种新的货币——金圆券,收回之前使用的法币。  相似文献   

7.
黄波 《教师博览》2011,(7):58-58
晚年朱自清有一件事为人称道,就是"不领美国救济粮"。一篇名文对此事格外论列,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自朱自清1948年辞世至今,关于其死因,权威的说法是他"贫病交加而死",而在不少仅仅读过像上面这篇名文这样文字的读者印象中,朱自清居然是"饿死"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民党的惨败,美国政府于1948年底就决心从中国“脱身”。但当时美国上层及公众对政府的对华政策议论纷纷。有的主张加强援蒋,有的主张停止卷入。杜鲁门总统认为就对华政策进行公开辩论势所难免,故决定把“事实”公之于众,但国务卿马歇尔等却不同意公布政府历史文件。1949年1月21日,艾奇逊继马歇尔出任国务卿,恰好蒋介石于这天宣布“引退”。艾奇逊不胜感慨:“我刚好就职时,他就垮在我的头上”。2月7日,美  相似文献   

9.
1945年秋,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公布了《绥靖区政务委员会组织大纲》,从此绥靖区行政设置问题有了专门机构负责处理,绥靖区作为一种特殊的行政建制在国共争夺最激烈的各个地区广泛设置,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显明特点的"绥靖区"制度。到1948年秋时,多数绥靖区还大体保持稳定,此后随着国民党在军事上的失败,大量绥靖区被裁撤,少数保留者也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0.
大事记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1948年9月16日,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1948年9月29日,东北野战军完成了对锦州、义县的包围。1948年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指挥部署。1948年10月5日:太原战役开始。194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1948年10月15日-10月16日:解放军攻克锦州。1948年10月17日:长春国民党军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所属3个师2.6万人起义;19日,新7军军长李鸿率其军部及所属3个师投降;21日,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长春解放。1948年11月2日:沈阳全城被解放军占领,同日营口被攻陷。1948年11月4日:上海经管督导员蒋经国辞职。1948年11月11日:国民党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194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指示对新解放城市实行军管。1948年11月18日:东北野战军入关。1948年10月30日,下午四时许,在沈阳东塔机场,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登上了一架草绿色的C-46运输机。这一天,现场秩序无比混乱,《申报》报道说,"登机的一刹那,情景太紧张、太凄惨,因为有好多从  相似文献   

11.
正1941年12月8日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国设于太平洋珍珠港的海军所在地,同时轰炸英、美军队,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和英国对日宣战。1948年12月10日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通过《世界人权宣言》。该《宣言》包括序言和30项条款,其中19项涉及公民的政治权利,6项涉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世界人权宣言》,是战后联  相似文献   

12.
"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许云峰、华子良、江姐……这些《红岩》里的热血儿女,用他们的生命垒砌起一座座精神丰碑,让人高山仰止。【作家简介】《红岩》的作者罗广斌和杨益言都是四川人,早年参加革命,后因叛徒告密,于1948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解放前夕二人成功越狱。建国后,为了对青年们进行革命传统  相似文献   

13.
《老年教育》2009,(3):17-18
1948年3月25日,川岛芳子被国民党北平当局以汉奸、间谍罪执行死刑。然而,这个被枪毙的川岛芳子究竟是“正身”还是“替身”?当年就众说纷纭,疑云密布。而新出版的《川岛芳子生死之谜新证》(以下简称《新证》)一书,能否为这桩世纪悬案画上句号呢?  相似文献   

14.
孔莎 《文教资料》2013,(3):9-10
1921年1月鲁迅以一年前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著名小说《故乡》,而祖农·哈迪尔的小说《精疲力尽的时候》发表于1948年,这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垂死挣扎、白色恐怖笼罩新疆的最黑暗的年代。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闰土和巴海性格变化及命运走向有异曲同工之处,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病态社会环境下贫苦农民的不幸。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战后中国政治生活中影响力很大的时政性刊物,它的第一个企图,是要对国事发表意见,他们采用的方式是公开的陈述和公开的批评.1948年,国民党为使“行宪”能顺利进行同时也作为“行宪”的准备环节,开始着手改组政府.以《观察》为讲坛的中间势力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主张,但政府的改组仍按照国民党的意志进行.在改组后的政府中,国民党仍占据着要职与多数位置.政府改组一事成了新瓶装旧酒.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援了解"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作品之一《草房子》的艺术魅力和文学美誉,渗透读书方法,激发阅读兴趣。2援欣赏《草房子》,读懂、读透《草房子》中的"桑桑",初步认识其他人物,为整本书的阅读打开一扇窗。3援在阅读、交流、参与中发现阅读的魅力,体验阅读的快乐,引发阅读期待,提高阅读品位。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王元化于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一文中,涉及对《围城》之批评。这既被《围城》作者钱钟书反驳,又在学界存在争议。对此,本文立足于1947年初版的《围城》和1948年发表的《论香粉铺之类》,考镜源流,拂去历史的尘埃,客观地呈现这段艺术对话与交锋,审视"痛诋"的合理与盲点,探讨理性批评的边界,予这段公案以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8.
珍珠港事件之后中美两国结盟,固然是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所致,但美国院外援华集团在其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在美有意推动院外游说以争取美国援助.国民政府的"院外游说"与美国社会内部同情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社会运动结合,形成了最初的美国"院外援华集团".院外援华集团的活动,推动了美国对华援助由言论到行动,从经济援助发展到军事援助.但院外援华集团在美国对华援助决策上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其作用是辅助性的.  相似文献   

19.
1947年之后,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日渐式微,直至彻底失败。在此过程中,已加入国民党政权的蒋廷黻对既有体制产生了疏离倾向。他从1947年起,开始联络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试图建立"中国自由党"来取代国民党,实现其政治抱负。1949年下半年,蒋廷黻等人的组党活动进入高潮,他们完成了党纲的草稿,并在美国宣布新党即将成立。1950年初,"中国自由党"的组织纲领出现在台湾的《自由中国》上。然而,随着蒋介石在台湾统治的渐趋稳定,蒋廷黻的组党活动中止,"中国自由党"最终终胎死腹中,蒋廷黻则继续留在了国民党的体制之中。  相似文献   

20.
刘丽华 《高中生》2011,(22):46-47
开始时间:1948年11月双方主力数量:国民党约80万人,解放军约60万人。战况: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歼敌最多、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大决战。我军在兵力装备上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歼灭敌人55万余人。淮海战役实现了把国民党主力部队尽可能多地消灭在长江以北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