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走近生活、关注生活、寻找生活情趣的契机,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实践的品质,引导他们广开生活之源,建立自我与生活之间积极、具体、真实的联系,从而激发习作欲望,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俐侎人的原始宗教信仰表现为灵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这些信仰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他们的宗教信仰里面既有族群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他们家园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生活之外进行.  相似文献   

4.
读过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吧?故事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命运.他们笑时让你感动,他们哭时让你落泪……他们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生活在五光十色的日子里.青春在他们身上显得无足轻重,青春腐化了他们的心,吞噬了他们的魂.……  相似文献   

5.
读过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吧?故事里的人物有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命运.他们笑时让你感动,他们哭时让你落泪……他们生活在灯红酒绿的世界里,生活在五光十色的日子里.青春在他们身上显得无足轻重,青春腐化了他们的心,吞噬了他们的魂.  相似文献   

6.
现代课程观认为,学生尤其是儿童首先接触的是他们的生活世界,而不是我们给他们构建的科学世界.学生首先是生活在他们的生活世界中,课程只有面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才能真正激发起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健康的生活方式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处在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培养他们正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理念,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8.
[作家连线] 18世纪,一户姓格林的德国人家中先后迎来了两个小男孩儿的诞生,他们分别是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他们从小性情契合、志趣相投.从中学到大学,他们都生活在一起,而且连书籍都是共同的.他们这种共同的命运和生活经历,使得他们不仅是生活上互敬互爱的好兄弟,在文学和事业上也是知心的好搭档.所以,人们习惯性地称他们"格林兄弟".兄弟俩都非常热爱自然和民俗,经常去大自然中漫游,在生活中搜集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9.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一个大难题.其实,说穿了,作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玩起文字游戏,用文字来画画.当然,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试想:学生们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创作的激情,他们还会怕写作文吗?  相似文献   

11.
适应困难学生是指在学校生活中或者是学习适应困难(如厌学、逃学、学业不良).或者是社会性行为适应困难(如捣乱、攻击、退缩、损人等)的学生.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准备、能否帮助这类学生走出困境.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未来社会的合格公民.因而它不能不成为今天学校所高度关注的问题.适应困难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点是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上进心微弱.因此.消除他们的自卑、增强他们的自信,激发他们的上进.让他们挺起胸膛走路.就成了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取得进步的关键.难怪许多学校开展的各种旨在帮助适应困难学生的教育实验都紧紧抓住对学生的学校生活积极性的激励作为突破口,例如“快乐教育”、“希望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12.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与普通高中生的最大区别在于:首先,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不是升学,而是就业,于是无形的生活压力扑面而来,他们无法承受生活之重,产生了心理焦虑.其次,他们因年龄、家庭及专业的变化,在个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以及学习生活成长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能否顺利合理的解决,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了解中职生的生理特点及其对心理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开篇导语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感动.他们也许花开有声,他们也许花落无语.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虔诚地打开生活的画册,掬起一朵浪花,用心回忆生活的瞬间,呈现生活的精彩;用心表达复杂的情感,倾诉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也离不开数学.那些对生活还一知半解的学生,他们自发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仍然是朦胧的、肤浅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所以数学教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就是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当学生把司空见惯、熟视无  相似文献   

15.
和小学语文教师谈起教作文,他们说难教;走访学生,说到写文章,他们说难作.原因何在呢?我认为,作文难有教材的原因,有教学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是多少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没有解决好几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偏离了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正确方向,违背了作文自身的规律.这就是:一、作文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作文,对学生来说,最大的难题是无话可说.那么学生真的无话可说吗?他们平日接触的虽然并不象成年人那样广泛,视野相对不那么开阔.但他们毕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他们来说,不但不陌生,而且时时刻刻在叩击着他们的心扉.他们不仅熟悉生活,而且  相似文献   

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生活的悉心照料者.但留守儿童因父母外出打工,使他们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们的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相对陈旧,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往往只注意物质生活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杨倩 《华章》2011,(26)
宿舍是大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是他们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将要在这里渡过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学习生活.家中的卫生、环境、人员关系等等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做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宿舍的内务管理、利用宿舍进行德育教育和宿舍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对如何更好的做好宿舍管理工作提出了几点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数学问题,创设最佳情境,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引发他们探究的欲望,激起他们迫切要学习新知的情感涟漪.  相似文献   

19.
《少年科学》2007,(12):31-32
医生 医生经常在他们出生地执业,因为他们了解当地人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经常不得不长途跋涉去病人家里出诊.医生、教师与镇长协力工作,试图推动并教会人们在家里讲究卫生.  相似文献   

20.
曾经有这么一种误解:智障生只要能安分守己,不惹是生非,其他则可以听之任之,不必费心.其实,智障在某种程度上带给人生理上的残缺,但其他方面也同正常人一样,他们对于周围世界也有其独特的感受.只不过同智商正常者相比,他们更需要关心、理解、引导;他们的各种能力需要我们更细心、耐心、有针对性地培养,而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尤其是培养的重中之重. 生活自理,简单说就是自我服务,即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提升智障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智障学生必须学会生活自理.然而,现在大部分智障学生,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作为教师,我们应当针对每一个智障学生的不同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