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响 《湖北档案》2010,(3):9-12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形成与管理 (一)中国古代谱牒档案的起源 谱牒,又有族谱、家谱、宗谱、房谱、家乘、世谱、会谱、统谱等不同名称。是一种以图表书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形式。它以一姓一族的世系为纲,记述其来源、繁衍生息、婚姻状况、人物事迹等情况。谱牒是伴随着家族制度而来的记录家族血缘关系的文献,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谱牒档案兴盛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谱牒是以家族发展为背景、记录氏族世系发展的图册,起源于夏朝,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据《隋书·经籍志》记载,魏晋南北朝时期现存的谱牒著作,连同已亡佚的计算在内,共有50余部,近1300卷。  相似文献   

3.
家谱略谈     
家谱是同宗共祖之血亲集团以特殊形式记载本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又称谱牒。性质相同的还有族谱、宗谱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是记载宗族世系的档案。家谱作为中华各血亲集团记载宗族世系的图籍,其历史悠长,上溯可至甲骨时代,几乎于五千年文明同沧桑。在我国较早的谱牒《世本》中  相似文献   

4.
谱牒是中国宗法社会中记述某一家庭世系演变和人物活动的书。谱牒是宗谱、玉牒的总称。宗谱又称家谱、家乘、世谱、族谱、房谱等;玉牒是皇族的宗谱。谱牒档案历史非常久远,早在刀耕火种、结绳记事时代,中国就出现了结绳家谱和口述家谱,而口述家谱比结绳家谱流传更为广泛、更为原始。其后随着历史进程,开始有甲骨家谱、青铜家谱、碑谱、塔谱、纸谱、布谱等;根据家谱可记载的内容可分玉牒、普通家谱、词谱、神轴等。谱牒档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格外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到东晋南朝时,各豪族为了维护和巩固门第特权,都十分重视对谱牒的编修,各大族…  相似文献   

5.
孙菁 《山东档案》2006,(1):49-50
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谱牒是指专门记录家庭、家庭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战国以前称为世系、世本、系本、牒记等,魏晋至隋唐称为族谱、家谱、姓谱、族姓谱、氏族谱、血脉谱等,宋以后则通称为族谱、宗谱、家谱、家乘。这些不同名称的众多的谱牒,不同时期包含着不同的内容,而且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记载家族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简言之,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 是以特珠形式记载的宗族历史。  相似文献   

6.
孙菁 《山东档案》2006,(1):49-50
我们今天通常讲的谱牒是指专门记录家庭、家庭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战国以前称为世系、世本、系本、牒记等,魏晋至隋唐称为族谱、家谱、姓谱、族姓谱、民族谱、血脉谱等,宋以后则通称为族谱、宗谱、家谱、家乘.这些不同名称的众多的谱牒,不同时期包含着不同的内容,而且有着不同的形式,但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记载家族内部血缘关系的文献、簿籍.简言之,谱牒是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及其事迹的档案,是以特殊形式记我的宗族历史.……  相似文献   

7.
简谈家谱档案及其收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谱,又名“族谱”、“宗谱”、“家乘”,是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及主要事迹的史籍资料。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代就已出现。古籍《禹本记》、《牒记》、《世本》等书中的“帝系”、“世系”、“氏姓”诸篇,均属利用记述帝王、诸侯与名人世系的家谱档案写成。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其名著《史记》中以“本纪”述帝王,以“世家”述王侯,以“列传”记人物,其相当一部分材料取之于家谱档案。《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靠,盖取之谱牒旧闻”。东汉以后的许多豪门望族,凭借家谱记载炫耀门第,坐取公卿。  相似文献   

8.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  相似文献   

9.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本文拟从学术研究作用及精神纽带功能两方面人手探讨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张程 《兰台世界》2010,(4):27-28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科渗透.  相似文献   

12.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档案史料.本文在对谱牒生存过程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科渗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谱牒档案是记载氏族世系的志书,是有关中国宗族历史的私家记录,其内容丰富,具体翔实,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中国历史三大支柱之一(正史、方志、族谱)。族谱不仅仅是一种文体,它包含着古代严格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等有关部门,将家谱列为古代宝贵的文  相似文献   

15.
钱云祥  李瑛  黄萍 《浙江档案》2003,(10):25-25
谱牒亦称宗谱、家谱、世谱、家乘等,是同宗共祖的血亲集团记载一姓一族世系和事迹的历史图籍,是一种以特殊形式记载的宗族发展史,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国宗法社会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之一。谱牒历史悠久,自西周始有《世本》,后绵亘数千年不衰,至清时,臻于鼎盛。据对图书馆、博物馆的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存世的谱牒有五万部,这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我国方志学的兴起,民间谱牒越来越受到青睐,大量几近湮没的民间谱牒又重新被挖掘出来;同时,科学研究的发展使得民间谱牒学向各行业、各学…  相似文献   

16.
《兰台世界》2015,(S5):95-97
<正>家谱档案,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档案,它不仅记载了一个家族的起源和迁徙轨迹,同时还包括这个家族的繁衍、婚姻、族规家训等信息。家谱档案的结构一般由序言、世系图、世系表、传志、附录组成[1]。一、家谱档案的历史家谱档案起源和世系有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从考古发掘来看,商代已确有家谱档案。经过秦汉两代,家谱档案有  相似文献   

17.
"口传"与"结绳"谱牒作为文字产生前的记忆性档案资料,它们所承载和传递的信息,不仅仅是部族、家族的历史变迁,而且是家族世系相传的有力证据。作为少数民族文字谱前形式,"口传"与"结绳"记忆方式同样具有谱牒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谱牒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从族谱记载家族世系等情况中,可以了解姓氏源流、家族兴替、人口迁徙、族习门风,乃至社会变故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同时,可以激发念祖情怀,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与现实意义。故谱牒编纂仍为当代有识之  相似文献   

19.
家庭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在我国自古有之。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载:"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这些专记帝王诸侯世系的谱牒,其实就是一种内容较简单的家庭档案。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庭档案"这一古老而年轻的事物又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我国是人口大国,家庭众多,每个家庭都有为数不等的家庭档案,如此众多的家庭以及所产生的大量家庭档案,必将对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价值和功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档案的起源,已争论了多年,大体有两种学术观点,一是认为档案产生于阶级、国家、文字出现之后,档案是阶级社会的产物;一是认为在阶级、国家、文字出现之前的结绳、刻符、图画记事等原始的记事方法和原始的记录,就标志着档案的产生。档案是社会的产物。不论哪种观点,都表明档案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很长。但把档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