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乌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乌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2.1%,叶片中可能主要含有黄酮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乌蕨黄酮类化合物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乌蕨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通过提取乌蕨(采自南安)地上部分的黄酮类化合物,测得其总黄酮含量为1.41%.并将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薄层层析及紫外光谱分析,发现乌蕨黄酮类化合物只含有一种成分,且其紫外光谱特征与异黄酮的紫外光谱特征相似,据此推测乌蕨黄酮样液分离出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可能为异黄酮.  相似文献   

3.
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云锦杜鹃叶片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42.22mg/g干重,叶片中可能含有黄酮及其甙类,并含有少量的二氢黄酮及黄酮醇类。  相似文献   

4.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花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生物活性成分。对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质量分数、提取工艺和医药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鸡冠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黄酮类化合物是药用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泛指具有15个碳原子的多元酚化合物,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证实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保护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就其近年来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芹菜不同部位黄酮化合物进行提取,采用光谱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波长为510 nm,线性范围为0.2557~0.7670 mg/mL,方法的回收率为101.5%~104.6%,变异系数小于0.27%.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了芹菜不同部位的抗氧化性,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芹菜不同部位中黄酮化合物含量不同,芹菜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芹菜根中黄酮含量次之,而芹菜茎中黄酮含量最低.芹菜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芹菜不同部位抗氧化性不同,芹菜叶的抗氧化性最强,芹菜根次之,而芹菜茎中抗氧化性最低.芹菜不同部位即根、茎、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性增加趋势相同.芹菜根、茎、叶的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性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乙醇提取法测定了春季和冬季小叶黄杨叶片抗紫外辐射物质(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春季小叶黄杨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低,而冬季叶片中黄酮类物质含量较高,黄酮类物质的抗氧化性可应用于抗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8.
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国内外对二者的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表明,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均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及多种多样的药理功能.为了研究豌豆中的皂苷和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各自的含量,本研究采用水提皂苷做定性实验研究来鉴别豌豆中皂苷的类别,并利用热乙醇冷却的方法对皂苷进行提取、分离和测定;还进一步利用碱溶酸沉法对皂苷滤液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提取和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豌豆中皂苷类型为三萜皂苷,其含量为碗豆干粉的3.86%,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碗豆干粉的2.11%.  相似文献   

9.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喀什地区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进行了测定.用70%乙醇多次超声提取黄酮类化合物,以芦丁为对照品,NaNO2-Al(NO3)3-NaOH为显色系统,在510 nm处进行分光光度测定,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12.432C+0.019,线性相关系数R2=0.9974,测定结果表明,核桃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为0.0346 mg/g.  相似文献   

10.
毛细管电泳法研究槐角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毛细管电泳法测定槐角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研究了槐角生长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变化,所得结果对槐角药物质量控制和药用资源开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22个样地,共计11000m^2面积的群落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探讨了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组成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可分为格氏栲林、米槠林、甜槠林、刨花楠林、沉水樟和苦槠林、观光木林、闽楠林等7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2.
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用醇提法提取竹叶中黄酮类成分的最佳工艺,为竹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竹叶为试材,以乙醇为溶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试。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表明:影响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是:料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佳实验条件为料液比1:20,60%的乙醇,60℃提取4h,竹叶中黄酮的含量为7.88mg.g-1。  相似文献   

13.
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天台山红脉钓樟的种内、种间的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红脉钓樟种内竞争较之与其伴生树种七子花间的竞争弱。红脉钓樟种内、种间竞争强度的大小顺序为:七子花>种内>苦枥木>青钱柳>江浙钓樟>红果钓樟>阔叶蜡瓣花>榔榆>尾叶樱>柳杉。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个体大小服从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对象木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小;竞争强度与对象木胸径大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阔叶十大功劳中总黄酮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从阔叶十大功劳中提取抗氧化成分总黄酮,并对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依据文献报道的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法及微波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花中总黄酮,采用NaNO2-Al(NO3)-NaOH 显色体系的510nm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结果:微波处理法具有提取速度快、提取率高、方法重现性好的特点.以微波法提取阔叶十大功劳叶、花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182%、8.155%.  相似文献   

15.
赤楠叶醇提物抗菌活性及成分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赤楠叶醇提物进行抗菌活性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赤楠叶醇提物对黄曲霉、青霉、黑曲霉等霉菌无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八叠球菌等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抗菌作用强于同株的茎醇提物,与同属的轮叶蒲桃叶醇提物相当,但较强于蒲桃、乌墨、洋蒲桃等植物.11月份的赤楠叶总黄酮含量为3.32%,是叶醇提物中有效的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6.
枇杷叶、枝条及果实总黄酮含量比较及抗氧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品种枇杷叶、枝条、果的总黄酮含量,采用索式提取法对其进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枇杷各器官中,以枝条居多,叶片、果实较低,且品种森尾早生含量最高.抗氧化研究表明:枇杷总黄酮对猪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并与总黄酮浓度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用超声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提取溶剂为70%乙醇水溶液,浸提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30℃,以芦丁为标准对照品,用NaNO2、Al(NO3)3和NaOH显色,采用分光光度法于510nm波长处测定赤胫散中总黄酮的含量。实验表明:总黄酮在0.008-0.04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9.5786C+0.0068,相关系数R2=0.9987,其根、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分别为60.17 mg/g、28.07 mg/g、49.73 mg/g(n=3),RSD值分别为1.75%、2.83%和2.19%。最后得出结论:赤胫散中总黄酮在根部的含量最高,叶部次之,茎部最低。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波法从仙人掌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并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了仙人掌的抗氧化性能.结果:方法的回收率为94.0%~109.0%,变异系数小于0.30%.测得仙人掌中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为1.53 mg/g,仙人掌的IC50为1.38 mg/mL.结果表明,仙人掌的黄酮含量较高且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