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沈从文小说中乡土情怀的主题概述人之于故园的联系,是一种与生俱来无法理清的精神纠葛。当中国古代文人漂泊在这片具有漫长农耕文明的大地上,为着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而游走于仕宦之途的时候,游子思乡也就成为中国文学的传统主题。沈从文以湘西乡下人的眼光,发现都市文明世界里的中  相似文献   

2.
城乡互参模式与都市文明批判--论沈从文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中国都市文学背景下分析沈从文都市小说,认为沈从文通过对都市生命退化、都市道德病态和都市人性虚伪三个层面的描写,体现出都市文明的批判色彩。同时,分析了沈从文都市小说的创作模式——城乡对立互参的思维方式,都市文明批判的文化资源——湘西乡野文明资源及其文化学文学功能;以原始的乡野文明改造日渐衰老的民族品德和日益扭曲病态的都市人性。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在其文学作品中,对湘西世界进行了赞美,而对于都市文明进行了猛烈批判。本文就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探究沈从文对都市文明肆意批判的真正原因,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揭示出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而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4.
丁辉 《语文知识》2011,(1):35-37
在湘西世界与"文明"世界当中,究竟哪一种人生形式包含了更多的人性理想,在沈从文看来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如果以所谓"文明"世界的标准去观照湘西世界,给湘西世界贴上"愚昧"、"落后"的标签,那就遮蔽了沈从文文本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也辜负了沈从文从那种"未经开化"的淳朴状态中发掘人性的理想,从而反省现代文明的歧路的殷殷苦心。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园地中,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显得那样色彩明丽,意兴飞动,生机流溢,它使人想起以凝重为主调的中国古代文物之中那别具一格的楚国漆器:一片黑色的漆底上现出一组绚丽生动的图案。无疑地,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在现代文学中是十分独特的。因为,在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就是一个十分独特的作家。一、沈从文的文学取向与文学道路。出生在当时还是十分闭塞、充满神秘色彩的中国边地湘西,带着历史上长期受压抑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想构建的“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纪。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和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受情的纪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7.
刘进军 《甘肃教育》2011,(18):71-71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沈从文无疑是一个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作家。他出生行伍家庭,长于湘西边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沈从文的湘西题材小说反映了湘西人民的不幸和阶级压迫的深重,然而这些描写与揭露又大都是熔铸在民俗描写之中的。他的这些小说。没有浓烈的“火药味”,没有刀光剑影,没有使人惊心动魄的情节,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对中国现代文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作品到理论构建了“湘西世界”。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独特的功利原则和美学观的显现。作者生命赖以生成的那一方偏远的水土养成了其向美求善的生活理想,而都市文明的虚伪势利的现实又撞破了其梦幻。这是沈从文构筑其理想的“湘西世界”的根本动因。《边城》是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代表作.是“湘西世界”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的深刻表现。《边城》是一首人性美的颂歌。作家所着力表现的是一种超越“自在”的“自为”性的生命形态。在“边城”里.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于生命完美的形态中。而翠翠、二佬、大佬对于自由爱情的幻想和追求。则体现了他们生命中的自由意志和纯粹神性.表明他们是新一代湘西古朴人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三三》中一反以往对湘西乡村文明的一味赞美,在歌颂乡村文明的同时引入了城市文明,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文明即为乡村生态文明和城市生态文明,作家在文本中反映了二者的特点并揭示了二者的碰撞和融合,从中也反映了作家潜在的生态意识。在沈从文的整个创作中,《三三》在其对湘西乡村文明和两种生态文明的关系的思考中有着转折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站在现代文明之外用现代文明之眼来审视"天国的人间化"的湘西世界的。正是通过对这种原初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怀恋和对虚构本身的怀恋,沈从文以"乡下人"的视角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边缘对抗的文化世界。一方面,沈从文通过虚构本身为我们创造了一种外在于生活本身的诗化世界——湘西世界,另一方面,沈从文又在边缘立场中以对抗的姿态把湘西世界纳入现代工业文明之中,展开了对湘西世界在遭遇现代文明之后的必然命运的沉痛反思。这里既有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批判,又有对苗文化与汉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碰撞切割后的湘西世界自身的反思。怀恋与对抗、感伤与背叛、柔情与憎恶相交织的复调旋律正是《边城》的文化意味所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沈从文的创作思想李淑兰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在文坛上一出现,便以他独具一格的风格特色,以及对中国(特别是湘西)风土人情的出色描写,引起了文坛的注意,“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气息,使那些浑浊、枯涩、毫无生气的都市生活里挣扎的人们耳...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以"乡下人"特有的眼光,观察着都市文明,嘲笑着都市的丑恶,认为都市的人生形式远远不及湘西的生活状态。而事实上,沈从文在极力批判都市文明"病相"的同时,无意间却向读者展示了城市文明的进步所在。这些进步,正是湘西世界所缺少的。  相似文献   

13.
对于沈从文来讲,湘西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土地,他用文学创作描绘他对湘西的体验,在沈从文的笔下,湘西被赋予原始性、自然性、异域性的特征,并逐渐将这些特征蕴含在它的物理环境、地理位置、传统以及习俗当中,并主导着沈从文湘西叙述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成为具有异域风情、自然画卷、历史特征及民族意识的叙述风格。可以说,沈从文通过他对湘西的情感体验湘西,通过文学创作思考并想象湘西,并借助文学审美与恋地情结,将湘西独具的美学特征呈现在美如画卷的文字间,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湘西叙述。本文结合沈从文的湘西情节、分析其早期与后期所创作的湘西叙述,以此探析沈从文现象的湘西叙述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调唱出了一曲清新悠远的牧歌,并从中表现出了多层次的文化批判和反思,其一是大多数人经常谈到的那种对城市现代文明的批判,其二是深藏在作品中的也足为人们所忽略的,沈从文对他深爱的湘西淳朴民风和乡村文明本身进行批判和反思。本文着重对后者进行初步探讨,用以揭示沈从文小说文化批判和反思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5.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6.
与同时代大部分作家急切呼吁现代性不同,沈从文从一开始就对现代性表示了“不满”,这来自于他在现代都市中痛苦、屈辱的经历。这种经历,使身处都市的沈从文很自然地怀念他熟悉的家乡———湘西。在回忆中,湘西被美化了,而美化了的湘西更映衬出现代都市文明的丑陋。所以沈从文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一种城乡对照的心理结构。他要用湘西世界中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健康、自然,来对现代文明病进行“救赎”。他的现代性诉求是通过“不满”而“救赎”的路径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洞穴是湘西母体文化的象征,故事通过人物对山洞生活的眷恋表达了作者渴望回归原始母体文明的强烈愿望,但是野人最后被剿灭的悲剧则预示着湘西原始文明必然失落的命运.写作是作家回归子宫的隐秘愿望的达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著名的"洞穴喻".自由囚徒走出山洞,就好比是现代知识分子从落后的乡村走向城市.当知识分子走出"山洞",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洞外,并希望解救洞内的人,而沈从文选择了返回洞中.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是一位出生于清末民初的苗族人.湘西苗族的社会变迁与苦难历史以及沈从文苗族血统的迷瘴,对于作为文化人与文学家的沈从文民族心理的形成及走势,构成了既潜在同时又具有某些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相当长久的人生道路上,沈从文为文则要尽可能地表现出其笔下主题、题材、人物等等的民族属性,精心地营构健康的苗寨人生形态.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是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沈从文与湘西的关系密切。主要从沈从文作品中涉及的水出发,从他对湘西河水的描写、抒情和意象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一般沈从文的研究者都注意到沈从文有写湘西和都市的两幅笔墨,在研究中倾向于认为沈从文的这两幅笔墨刚好相对立,即他借批判以城市为代表的现代文明来讴歌以湘西为代表的乡土文明,并进而得出沈从文创作的反现代性特征和“向后看”的文艺创作心态。仔细探究沈从文的文学活动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