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1917年陶行知先生由美国归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于是,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他主张把“教与学联络起来”,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观,解决了在生活及教学中如何施教的问题。它不仅是生活和教育关系的进一步说明,也是现代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要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落实素质教育思想,突出实践为重点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位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成就的人民教育家,他终生都在为改革旧教育,创立新教育而斗争。陶行知先生深知只有改革传统的旧教育,才能建立起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新教育,才能达到“唤起人们自己解放自己”的教育目的。陶行知先生这种改革旧教育的主张贯穿在他的全部教育理论之中。本文仅对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所包含的教学改革创新精神加以分析借鉴,以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 一   从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主张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一贯重视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至于怎样“学”,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教学”了。使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于1917年夏自美国学成归国后,在教育实践中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考察。他深感“新学办了三十年,依然换汤不换药,卖尽力气,不过把‘老八股’变成‘洋八股’罢了”。(《陶行知全集》卷二,第76页)在一般的学校里,先生“只会拿一本书要儿童读它、记它,把那活泼的小孩子做个书架子、字纸篓。先生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之制造家,学校好象是书架子字纸篓的制造厂”。(《全集》卷一,第87页)把教育变成了死教育,学校变成了死学校。陶行知一方面批判旧教育,同时对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他提出了评价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早在1919年,他在《教学合一》、《第一流教育家》、《新教育》等文中,对这些标准都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反对“因袭陈法”、“仪型他国”,是旧中国批判传统教育弊端和洋化教育的杰出代表。为普及教育,“点着中华民族生命之火焰,放出中华民族生命之光明。”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毕生奋斗,鞠躬尽瘁,倡导平民教育、乡村教育、国难教育、战时教育和民主教育。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因此,‘做’含有下列三种特征:(一)行动;(二)思想;(三)新价值之产生。”我们在“种植花生”活动中遵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卓有成效的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创建了改造社会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的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中的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研究生活教育理论对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观命题做初步探索。一、“教学做合一”理论命题的时代依据任何理论都具有继承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命题当然也具有这一特性。首先,陶行知生活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旧农村,接受到典型的中国封建私塾教育,深知中国封建教育的积弊,同时体察到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后来留学国外,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遂萌生改革中国教育的思想。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教育,在中西文化教育思想的融汇中确立了改革中国教育的信念,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9.
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他还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尝试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让语文课堂教学向生活化拓展,从而活化语文学习。让学生在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语文学习的融合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力求使“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一、课前走入生活,激起学习兴趣陶行知先生说:“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读了十月八日‘人民日报’陈鶴琴先生的‘我对“活教育”初步檢討’一文,回想起在旧社會学教育的時候,一般文化教育界對陳先生倡導的‘活教育’是非常崇拜的。他們認為‘活教育’的理論是正確的,而且適合中國迫切需要,只要文化教育界針向陳先生的‘活教育’理論做去,中国一定会强盛、帝国主义就不敢来侵犯我們了。记得教兒童心理學的教師唐明体一上课就  相似文献   

11.
宋蔚 《山东教育》2005,(17):24-25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 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学初中中对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提出 《中学数学课改的十个论题(续完)》是章建跃先生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上旬刊第5期上的文章,在其“8如何理解‘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中指出:“从大量的课堂观察中发现,脱离课本进行教学的现象很普遍,这是令人担忧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很多教师认为教材内容‘简单’,不足以应付高考;第二,误解本次课改提倡的‘不是教教材,  相似文献   

13.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个人的修养、智慧整合多方因素来激发、引导学生善学、乐学,培养他们的“自动”意识,从而更好的为拓展学生的思维服务。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然而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自动”呢?陶行知先生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是很要紧的事”。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此问题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造性地提出的教育命题。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与“学”之所以能统一.就是统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才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他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由此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界提倡乡村教育、办乡村学校的先行者。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的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生活之三个方面,不是三个不相谋的过程。”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因而特别强调要在做的活动中获取知识。陶行知先生的这种理论对今天的高职教育仍具…  相似文献   

17.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根据旧中国教育的情况,借鉴、吸收杜威生活教育的思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生活教育的理论,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是生活教育的教学法”等观点。他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活和实践。“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尤其强调一个“做”字,认为“做”是教与学的中心,也就是实践第一的观点。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现在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依据陶行知这一理论,我针对学生写作文空洞、虚假、程式化的情况,在作文方面,与学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当今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却应在共性的基础上而有所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你们知道陶行知先生吗?他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为中国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现在,我们学校正在开展“重读陶行知人格教育理论,创造‘引导学生自我建构健康人格’学校辅导模式”的研究,通过这项活动,同学们感悟了“爱满天下”的伟大思想,并从小树立起爱心。爱人生,做学会生活、创造真善美的活人;爱科学,做学会学习、求真务实、创新诚信的真人;爱道德,做学会关心、平等合作、民主自治的人中人;爱艺术,做学会创造、手脑心合一的人;爱自我,做学会自我教育、自治自强自立的人;爱自然,做珍爱生命、爱满天下的现代…  相似文献   

20.
对话教学,即通过对话进行教学,它不是满堂讲,也不是满堂问,而是师生在课堂上的智慧碰撞和情感交流。正如巴西教育家“费莱雷”在《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所述:“真正的教育不是通过‘甲方’为‘乙方’,也不是通过‘甲方’关于‘乙方’,而是通过‘甲方’与‘乙方’一起,以世界为中介而进行下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