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仇怡  吴建军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38-1346
首先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外贸易情况。以我国1998-2007年间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体及其各行业的集聚度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并检验了高技术产业的国际贸易、产业集聚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典型的区域集中特征,产业集聚度逐年增强,不断增长的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不仅促进了产业集聚,同时提高了当地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利用Ellison和Glaeser构造的衡量产业集聚度的指数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的集聚指数,并选取体现高技术产业的产出、获利、创新、出口等各方面能力共计8项指标测算了产业竞争力综合指数,随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产业集聚指数、RD人员、资本存量、科技经费中政府资金与产业竞争力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产业集聚是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时空分布,发现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处于高度集聚状态.应用面板协整检验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度与集聚效益关系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截面效应下,东部沿海高技术产业集聚度和集聚效益存在双向长期因果关系,但短期内集聚度对集聚效益因果关系不成立,显示集聚非经济迹象.典型地区研究表明,短期内广东和江苏高技术产业出现集聚非经济迹象,上海和山东集聚有效,而河北和海南集聚不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位熵Eij、区位基尼系数Gi和行业集中度指数CRn指标,对中国31个省、市、区高技术产业2000—2009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内不同子行业在我国不同区域间的集聚程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多数子行业的空间集聚程度呈稳定或降低趋势。最后,针对全文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构建综合集聚度指标和系统聚类,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时空演变,将高技术产业分成5类,从东到西呈现阶梯分布,东部地区集聚度还在进一步提高,而其他3个地区从1996年开始集聚度逐渐下降。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适宜度,发现东部地区呈现集聚过度迹象,所以选择广东、江苏、上海、陕西和吉林作典型研究,发现江苏、广东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得出,江苏、广东高技术产业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要素配置、减少固定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构建综合集聚度指标和系统聚类,研究中国高技术产业成长时空演变,将高技术产业分成5类,从东到西呈现阶梯分布,东部地区集聚度还在进一步提高,而其他3个地区从1996年开始集聚度逐渐下降。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适宜度,发现东部地区呈现集聚过度迹象,所以选择广东、江苏、上海、陕西和吉林作典型研究,发现江苏、广东高技术产业集聚过度。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得出,江苏、广东高技术产业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优化要素配置、减少固定资本与劳动力投入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测度方法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产业空间集聚β指数和行业集中度CRn指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1994-2003年的集聚水平进行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医药制造行业存在下降趋势以外,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集聚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和地方化呈现增长趋势。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两极分化。产业集聚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我们评价和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修正EG指数测算1997—2011年我国高技术行业的产业五大行业集聚指数,从我国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法测算产业集聚指数与财政税收政策指标(财政政策指标、税收政策指标)、金融政策指标(信贷政策指标、私人融资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结果表明,在影响产业集聚的政策中,财税政策的效应高于金融政策。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我国高技术产业今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绩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1998—2007年间的专业化、多样化与竞争性进行了计算,并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从行业角度来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MAR溢出正效应,而多样化与竞争性对产业创新则存在负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铮  何琼  谢书玲  陈建国 《科研管理》2007,28(2):105-111
新经济产业已成为中国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着眼点,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各区域提出的新经济产业发展动向。为验证各区域新经济产业发展动向的合理性,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情况,结合中国各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验证各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动向的可行性。分析表明:目前各省市自治区提出发展的新经济产业并不完全符合自身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和成长的基本途径.不同地区高新技术集群偏好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区域个性的表现,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路径依赖.研究长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偏好,旨在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生成和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地区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曹雄飞  霍萍  余玲玲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31-1638
文章依据人力资本和产业集聚理论,运用中国近十年高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人才面板数据,测算了29个省市区高科技人才区位商与高技术产业区位商,并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选取了相关控制变量,利用STATA12.0对面板数据进行了回归,实证分析高科技人才集聚与高技术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结果显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之间互相影响,开放度、政策、交通等因素在区域层面对高技术产业集聚发挥不同影响;同时发现东部地区高科技人才集聚程度高,高技术产业发展好,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唯有陕西属于人才集聚和产业集聚是进入全国前十位的省份。  相似文献   

14.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演化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嵩  洪进  赵定涛 《科研管理》2014,35(6):84-93
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共同演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共同演化理论,构建我国高技术产业系统与所在区域经济系统的演化模型;并运用协同学的分析方法,选取相应的序变量,形成两系统共同演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国30个省市(西藏除外)的数据,对我国各地区两系统的演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地区两系统的共同演化水平呈现显著的四梯度分布,演化过程表现为持续提升和往复波动并存,总体演化水平较低且东西部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5.
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已成为各国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选取了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数等12项指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类,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对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利于我国省域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如何培育高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是未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着眼点。在吸收现有产业竞争优势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以海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为例,对海南省高技术产业的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基于竞争优势培育视角提出了通过促进产业集聚形成降低经营成本、突出重点发展产业、构筑区域品牌优势、建设创新平台、服务培育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等多种发展策略,以期为海南省及我国其它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司增绰  曹露玉 《科研管理》2022,43(5):113-120
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整体看高新区设立显著促进了高技术产业发展。据高新区所属地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所在地区和高新区自身所处生长周期不同,进行了异质性检验,发现二线及以下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显著,一线城市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没有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能够有效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城市高新区设立不显著;初创期和发展期高新区设立有效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成熟期的效果不显著。因此提出建议: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设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加强高新区质量建设,提升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能仅依赖高新区政策,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可以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成为对世界经济最有影响力焦点。为帮助制定有效措施促进其发展并维护产业安全,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其构成为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聚合力、结构优化力、社会贡献力和环境支撑力。  相似文献   

1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产业集群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21市为例,采用因子分析法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2007-2012年间广东各市金融产业集群水平和特征,并对金融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广东金融产业发展水平较为不平衡,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金融圈的金融产业集群程度较高,并且对于区域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区域辐射力度仍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