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想起这样一件事。当我到艾森豪威尔处进行访问时,他有一回对我说:“我想问您,赫鲁晓夫先生。现在我有时会产生这样一些困难。军人们来找我,说:‘采取这种措施。我们需要几十亿美元’。而我看着他们说:‘没有钱’。在这种情况下您能回答什么呢?我的一些将军对我施加压力说:‘总统先生,如果您不给我们钱,我们没有这种武器,那我们要预告您,苏联已经在研究这个问题或者一般地说,它来得及作到这一点(他们说什么的都有),因此我们的武装力量要向苏联的武装力量做出让步’”。我问他:“您后来怎样回答的呢?”“给他  相似文献   

2.
冲破阻碍     
我朋友奥格尔索普说:“真正使我难以忍受的是当拨通电话后,秘书以盛气凌人的口气对你说:‘格尔森先生在开会,我可以问问您有何贵干吗?’我在纸上列了许多种回答,并把它贴在墙上,我可以从中选择任何一条我喜欢的来回答她,这要看我的情绪如何了。”“都有些什么呢?”我问。他说:“我最喜欢的一条是:‘当然可以,我正在格尔森先生家里,他从菜市场买了一堆猪肚子,我不知道他想让我把这些东西就堆在地上呢,还是放入地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无独有偶,在意大利,有这样一则典故:"一群小朋友问伽利略:‘您学识那么渊博,问题一定很少吧?’伽利略回答说:‘不!我的问题要比你们多得多。’小朋友们大惑不解。伽利略在地上画了大小两个圆,他说:‘这个大圆是我已有的知识,小圆  相似文献   

4.
讲读完省编小学语文第九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以后,我对同学们说:“你们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请提出来。”一个同学说:“课文中‘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这句中‘蹲着’、‘半跪着’的各是谁呢?我不知道。”他提出这个问题后,我请同学们回答。一个同学说:“这个问题还不好回答?不管是谁‘蹲着’、‘半跪着’都行。”另一个同学说:“本文是作者的回忆。因时间长了,作者记不清楚了,所以就没有交代是谁?”很明显,这两种回答都  相似文献   

5.
青蛙生病     
青蛙先生生病了。青蛙先生想起好朋友蛤蟆小姐,他要给她打电话,请她来陪自己聊聊天。青蛙先生拎起话筒,拨了一个号码,铃声响了,话筒里传来一个声音:“喂,这里是松鼠家,您找谁?”青蛙先生忙说:“哦,对不起,我打错了!我是青蛙先生,我生病了,想请蛤蟆小姐来陪我聊天。”小松鼠说:“蛤蟆小姐的电话是1145。哦,你生病了,等我晾好了蘑菇,我会去看你的。”青蛙先生又拨通了电话,铃  相似文献   

6.
一次,英国一家电视台记者采访青年作家梁晓声。在他回答了对方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后,英方记者走到梁晓声跟前说:“下一个问题,希望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简短的——两个字,如‘是’与‘否’ 来回答。”梁晓声听后点头表示同意。英方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青年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看来究竟是好是坏,”  相似文献   

7.
贫穷的外套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我是‘贫穷’啊!您最近是不是总觉得入不敷出,捉襟见肘?昨天为了买那  相似文献   

8.
更生 《老年教育》2009,(4):44-44
算起来,高桂英在马钢老年大学学习书画已经17个年头了。人们笑问:您什么时候才毕业啊?她总是笑容可掬地回答:“我是个‘老留级生’,毕业还早着呢!”  相似文献   

9.
催芽     
一大清早,邻居就兴致勃勃地对我讲起了他们家的小客人:“昨晚上我那小外孙从四川来了。嗨,这小家伙也真有意思!我们屋里不是有张小圆桌吗?他一来就扒在上面又是量、又是写的,忙个不仃。我问:‘你干嘛呢?’你猜他说什么?他说:‘外公,我帮您算算桌子的面积!’我一听惊奇了,心想:才五岁的小孩就要算圆面积,能行吗?就说:‘刚下火车挺累的,快歇会儿吧,别胡闹了!’‘胡闹?我才不是胡闹呢!’他的小咀巴都噘得快要挂住油壶啦!我说:‘那好,我问问你:圆面积怎么算?’他随口就回答:‘半径乘半径乘π’。我又问:‘π等于多少?’‘三点一四。’一会儿,他就把圆桌的面积计算出来了,我一看,嘿!还真算对了呢!接着我又问了梯形、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他都熟练地回答出来了。这个事儿你看新鲜不?”  相似文献   

10.
常有朋友问我:“您从教50年了.在培养学生作能力方面.您感到最重要的项目是什么?”作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简明扼要地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并巩固‘我要写’的念头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你是不是认为我疯了?”每一次我去劳伦斯小姐家,她都会这么问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疯狂的一面。”我总是这么回答。我没有受雇为劳伦斯小姐干活,但是每当我的哥哥去为这位老妇人干杂活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随同前往。劳伦斯小姐每星期付给我哥哥5美元,让他为她劈木柴,点炉火,购买她需要的东西。我为她洗碗碟,有时候,也为她洗衣服。母亲经常会让我们捎带一些食物给劳伦斯小姐,希望能够使她那瘦弱的身体增加一些体重。“别忘了为约翰摆上一个碟子,他今天可能会回家来的。”每次我把饭菜摆在餐桌上的时候,劳伦斯小姐总这么提醒我。她在那个餐…  相似文献   

12.
《学习之友》2009,(7):5-5
1931年,《中学生》杂志社向鲁迅提出一个问题:“假如先生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先生)将对他讲怎样的话,作努力的方针”?鲁迅回答道:“先生我回问你一句,就是:我们现在有言论的自由么?假如先生说‘不’。那么我知道一定也不会怪我不作声的。假如先生竞以‘面前站着一个中学生’之名,一定要逼我说一点,那么,我说:第一步要努力争取言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3.
轻尘 《家庭教育》2011,(4):25-25
一年多前的一个晚上,那时儿子还在上五年级。先生神神秘秘地对我说:“儿子问我什么叫‘遗精’。”我一惊,问:“他怎么会问这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先生傻傻地说:“是他在书上看到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只好对他说‘就是尿床’。”我气呼呼地对他说:“亏你还是一个懂生理学的老师呢!竟然这样搪塞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     
电影明星罗依德把车开到修检站,一个女工接待了他。她熟练、灵巧的双手,俊美的容貌一下子吸引了他。整个巴黎全知道他,奇怪的是,这位姑娘毫不表示惊异和兴奋。“您喜欢看电影吗?”他禁不住问道。“当然喜欢,我是个影迷……”她手脚麻利,很快修好了车。“您可以开走了,先生。”他却依依不舍:“小姐,您可以陪我去兜兜风吗?”“不,我还有工作。”  相似文献   

15.
学会听课     
在一所农村小学听了第八册《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执教的是一位教龄不长的青年教师,课后与他交谈,我问:“揭题时,你怎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艇’的前面加了个‘威尼斯’,问学生为什么?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如果要我来回答,说真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呀。怪不得学生们东一句,西一句,都不着边际。我觉得这个问题导向性不明……”  相似文献   

16.
北京人说话讲究客气,两个人说话,喜欢称呼对方您。前些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剧组,组里有位剧务,是地道的北京人,动不动对我以您相称。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对他说:哥们儿,以后别说‘您’,说‘你丫’行吗?  相似文献   

17.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生,您一定知道‘四季常青’这个词  相似文献   

18.
“你是不是认为我疯了?”每一次我去劳伦斯小姐家,她都会这么问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疯狂的一面。”我总是这么回答。我没有受雇为劳伦斯小姐干活,但是每当我的哥哥去为这位老妇人干杂活的时候, 我都忍不住要随同前往。劳伦斯小姐每星期付给我哥哥5美元, 让他为她劈木柴,点炉火,购买她需要的东西。我为她洗碗碟,有时候,也为她洗衣服。母亲经常让我们捎带一些食物给劳伦斯小姐,希望能使她那瘦弱的身体增加一些重量。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当要请学生站起来个别朗读时,他们就会一下子矮半截——头都埋得低低的!没有几个愿意站起来朗读;然而叫他们集体朗读时,他们一个个都精神饱满,读得有滋有味的。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找来陈涛同学询问,他是个胆大的孩子,回答问题挺积极的,可最近也不肯主动站起来读课文了。他的回答令我吃惊。他说:老师,你检查我们朗读时,总先说:‘请大家仔细听,××同学有没有读错的地方?’于是,大家都扳着手指头数他读错了几处。想到将要接受同学的‘弹劾’,我就会特别紧张,越紧张就越读不好,就不愿读了。”啊?问题竟然出…  相似文献   

20.
记得那是12月,我进入巴黎十二大学。我们每周都有一节对话课,为时两个半钟头。在课堂上,每个人都必须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问题或大或小,或严肃或轻松,千般百样,无奇不有。入学前,云南省《滇池》月刊的一位编辑向我介绍过一位上对话课的教授:“他留着大胡子,以教学严谨闻名于全校。有时他也提问,而且问题刁钻古怪得很。总而言之你要小心,他几乎让所有的学生都从他的课堂上领教了什么叫做‘难堪’……”我是插班生,进校时,别人已上了两个多月课。我上第一节对话课时,就被教授点着名来提问:“作为记者,请概括一下您在中国是如何工作的?”我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