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从历时和共时相结合的角度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及语法化学说的理论,分析了“动+儿”、“形+儿”、“名+儿”这几种结构,说明了其中“儿”语素的性质,提出现代汉语中存在着构形语素“儿”和构词语素“儿”,阐述了构形语素“儿”和构词“儿”语素在功能上的差别,给出了判断这两类“儿”语素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桑悦 《现代语文》2015,(1):44-45
“传承语素”这一概念由杨晓黎(2006)首次提出,为汉语语素分类提供了从历时层面划分的新视角。所谓“传承语素”是指从上古的词发展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作为构词成分而存在的语素。本文对传承语素“兵”在现代汉语词和短语中的构词情况进行分析,并试图总结其构词规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构词能力最强的50个素形所承载的581个语素为对象,详细地阐述了这些语素的语法类别及构词能力,同时对语素的语法类别和构词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语法类别的角度来看,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语素项构词能力最强,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语素项的构词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4.
杨子晴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4):43-47,90
本文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一种由若干语素按结构层次组合而成的构词单位——语素组合体。系统地论述了这种语素组合体的性质特点、与语素和词的区别、及其内部结构层次和各种不同的结构类型;并指出了承认这种语素组合体为一种语法单位,对于建立一个比较完整、比较合乎实际的汉语语法单位系统的理由和重要意义,从而必须确立语素组合体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合法地位.  相似文献   

5.
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是汉语词汇演变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双音化是汉语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在双音化的作用下,从形式的角度而言,偏义复词在现代汉语表现为双语素;就意义的嬗变而言,双音化机制促使偏义复词实现由短语向词的身份的转变,意义稳固融合,并最终促使其中一个构词语素失落原义,形成语素义的模糊与失落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中有关语素的内容,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主要涉及成词语素中的一些单音节虚语素和成词语素的构词能力,语素与语素组合成词时的位置问题以及儿化韵中"儿"能否自成语素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语素是重要的语法单位之一,不同语言对语素的界定与认识是有区别的。汉语语素的界定需要结合汉语自身特点来考虑,简单地以形式或者意义作为标准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审视语素这一语法概念,则可以更好地认识语素对汉语研究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语素研究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常用语素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系连起很多不同的复合词,从而使语素教学和复合词教学同步进行,达到触类旁通、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荫 《现代语文》2010,(6):35-37
关于现代汉语的构词法有很多的研究,语义构词和句法构词的设想都有较强的合理性。本文采取抽样的方法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抽取了432个多音节词,从多音节词内部语素的句法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得数据,说明句法构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手语中826个书面化词及文化词的调查结果为:线性双(或多)语素词最多,同时性双语素词最少,单语素词居中。虽然北京手语书面化词及文化词中含有大量的广义汉语借词(仿译词),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手语固有词。而这些广义汉语借词大部分是利用手语本身的材料来构词的,只有小部分利用了某种汉语材料,而这一小部分利用了某种汉语材料的狭义汉语借词,对不同汉语材料的利用度也是不同的:对指拼的利用最多,对书空的利用最少,仿字和汉字谐音居中。  相似文献   

10.
用句法构词方式组合语素构成新词时,其语法手段主要是语素序。但语素序不能解决句法构词中的一切问题。因为语素进行组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语素之间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归根到底是语素概念间的逻辑关系。这是语素赖以组合的基础。语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反映在构词上是各式各样的,以双音节合成词为例,有全同、差对、同对、属种、限定、关联、判断七种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厘清汉字是语素文字说首倡者与赞同者的不同观点,其次,本文发现,在同一个汉语语素形式下,其内容的或然性、多项性是普遍现象。这些或然的、多项的、风马牛不相及的语素内容的进一步分辨,是由汉字来完成的,而不是汉语完成的。汉字是语素文字说赞同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把汉字的析义功能先记到汉语头上,然后再来考察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这是我们在讨论语言与文字时容易常犯的一种错误。  相似文献   

12.
汉语外来语素是来源于外族语言、经过汉语改造的相对独立的最小音义结合体。它是外来文化被人们所熟知认同、外语词被人们所习用并改造的结果。它的出现业已引起学界的关注,但对其概念的界定、如何进行识别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对此做初步的探讨,以期推进汉语外来语素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儿”出现于词尾的功能主要是两种,一是表示语音音变功能,二是表示构词语素功能。如果“儿”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不是语素;如果“儿”不表示“儿化”音变现象,则其是语素,或者是实语素,或者是虚语素,所构成的词,或者是复合式合成词,或者是附加式合成词。“儿”在现代汉语中出现于词尾,其情况可分为:双音节 “儿”和单音节 “儿”两种。双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是“儿化”词,是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而不是三个语素。单音节 “儿”所构成的词可分为复合式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儿化”单音节词,关键看“儿”是否“儿化”,是否具有理性意义和语法意义。不分情况把“儿”都视为语素,概念上是混乱的,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从语素的角度观察汉字会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汉字与拼音文字结构对应;汉字有没有独立意义。从而加深我们对汉字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在由汉字组成的大量的日语复合词中,同素异序词虽然数量有限,但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将现代日语中的同素异序词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同素异序近义词”和“同素异序异义词”3个类型,在语义和用法上对同素异序词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代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双音节词。它们除了一部分保留原形原义直接进入现代汉语外,有不少则在漫长的语言发展演进中,构成语素几经变化后才被现代汉语所接受。本文以现代汉语作为参照,具体考察了《颜氏家训》以原义进入现代汉语的三类联合式双音词语素替换的情况,且对语素替换的个中缘由及基本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存在数量可观的借代词语,其中建立在同一语素借代义或借代用法基础上的若干个借代词语形成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存在加速了语素借代义的产生与稳定。从借代词语间的聚合关系出发,根据对《汉语大词典》借代词语的统计,详细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的逻辑类别,并根据借体与本体的关联程度以及借代语素本身的使用情况探讨了影响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多少的因素,最后按照语素不同借代义或借代用法之闻的关系介绍了同素族借代词语中借代语素的语义类别。并提出同素族借代词语类聚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汉语单音节词引申情况复杂,最能反映词义引申情况,当它变成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仍能反映词义引申发展,不成词语素的引申义也颇能反映词义引申变化;与英语词引申义对比,语素能与英语词相对应。因此,分析词义引申应扩展到语素。  相似文献   

19.
笔者考察了《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教学大纲》(附件一)一年级词汇中双音节复合名词的词义与语素义关系类型,将其分为:直接反映型、间接反映型、词义模糊/减损型、词义无关型和外来词型六种类型,并对每一种类型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发现,语素义能直接反映词义的直接反映型占了绝对的优势。因此,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非常有必要进行语素教学,并针对语素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里面有一些逻辑上存在矛盾对立的词素组成的复合词,在词的凝固构成中出现了以义素脱落方式来取得中和的情况。从造词的角度来讲其中大多数应该是"改造法",即在语言不能满足表达的时候运用临时的改造以达到明白、简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