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杭州西湖边的孤山上有一尊执杖端坐的石雕人像,那是浙派篆刻的开山鼻祖丁敬的雕像。丁敬,字敬身,号钝丁,浙江钱塘人,诗、书、画、印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他是西泠印派创始人,身居西泠八家之首。他一生以卖酒为生,饱读诗书却不是为了科举考试和做官。所以袁枚评价他是"世外隐君子,人间大布衣"。  相似文献   

2.
正扬州八怪中亦以印驰名的第三人,曰高翔。金农当然是第一人,高翔与汪士慎齐名。据典籍记载,他还与丁敬比肩,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丁敬为浙派之祖是后世的评定,在当时,他是一个年辈较深的印家。高翔在当时与丁敬比肩,只是印家之间的各种因素组合而成,并不具有特别的历史含义。即如我们现在"南张北齐"的封赠,不仅是满足现代人的口味,还要看本人的实力以及历史对他的认可程度。  相似文献   

3.
正黄易与蒋仁同时师事丁敬,故而,在西泠八家中他排行第三。但若论年辈,他又在蒋仁之下,故不以同辈呼之。如他对丁敬是口口声声呼"丁丈敬身",而在"北平翁方纲观印跋"中,亦恭恭敬敬呼蒋仁为"丈":"蒋丈山堂篆此印赠萝轩先生,覃溪翁君书款于前,属予奏刀记之……"翁方纲因与其年辈相当,故直呼曰"君",其间的对比十分明显。此外,对于奚冈,他又是十分随和与轻松了。亦见"奚"印款:"‘奚’字体方,余规而圆之,何异老僧制竹杖耶?奉铁生一笑,小松。"大凡西泠前四家丁敬、蒋  相似文献   

4.
南屏诗社考     
南屏诗社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于浙江杭州的一个诗人团体,以厉鹗、杭世骏、丁敬为其主要代表。后人所谓狭义“浙派”,也正是围绕着此团体成员而展开的——其社员共同的艺术追求和旨趣爱好,无形中固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并被后世冠以狭义“浙派”之名而流传千古。因此,对南屏诗社成员及其结社活动、总集编撰情况等进行考察,对于全面了解狭义“浙派”的形成过程,以及雍乾之际杭州诗坛的具体面貌,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别号老缶、苦铁、缶道人等。他在诗、书、画、印等诸方面造诣极深,为杭州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著有《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吴昌硕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以"阳刚之美"为主要的审美风格。丁敬、邓石如、赵之谦等篆刻大家,对吴昌硕由汉印之法到洒脱自然的写意印风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表现出吴昌硕学习篆刻的思路和对古训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正丁敬,清初著名篆刻家,中国最重要的篆刻流派——浙派的鼻祖。丁敬生于1695年,卒于1765年,字敬身,号钝丁、砚林,别号龙泓山人、孤云、石叟、胜怠老人等,浙江杭州人。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印谱》《龙泓山人集》等。丁敬所在的年代,是我国文人篆刻发展到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巅峰时期。随着古文物,尤其是秦汉印的大量出土,加上自王冕首先发现花乳石可刻印以来,文人开始成为刻印的主流。这个阶段的印坛,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期,和丁敬几乎同期的邓石如、巴慰祖、高凤翰等,都是一时名家。据史载,丁敬工诗文、擅书法、善画花卉、精鉴赏,其中,以篆刻方面的成就最大。丁敬曾遍习历代百家,无论秦汉印,  相似文献   

7.
钟玲(以下简称"钟"):张老师,您好!我一直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站冠以"浙派"这个称谓,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浙派"这样的提法.那您认为我们"浙派"有哪些共性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特色又能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8.
黄易《隷书七言聊》赏析 黄易(一七四四-一八零二)字大易,號小松、秋盦,又號秋影庵主、散花灘人。  相似文献   

9.
生日礼物     
再过几天,3月16日就是我的同桌王小晓的生日。上星期,王小晓已经给我们几个好朋友“通风报信”了,他说到时请我们几个去他家里举行一个小型的生日party(晚会)。我们这几天也在为王小晓的生日“出谋划策”,想给他在生日那天一个惊喜!当然了,生日礼物是少不了的。可李海正为买一份生日礼物的钱而犯愁了,因为他父亲去年下岗了,整个家靠着母亲那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如果你是李海的好朋友黄易,你会怎么去做?决定一黄易:李海,这些天你怎么老是闷闷不乐?是不是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李海:没,没什么……黄易:是为买给王小晓的生…  相似文献   

10.
正老师这样做在学生眼里她是自己的知心人李老师常说:"关心学生,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有的学生淘气、调皮并不是本性,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这种方式引起老师的关注,在心理上寻求被关注的满足感。"李老师发现小易同学自由散漫,而老师对他的引导与批评好像"绝缘"一样毫无作用,她认真观察,发现他课下特别愿意亲近老师,只要老师与他聊天,他的脸上就会洋溢一种满足感。李老师找准时机便对他说:"小易,你的热心肠令我佩服,你思维活跃在数学学习上很有潜力,我特别想成为你的好朋友。看到自己的好朋友课上接下茬,影响自己和同学上课非常着急,希望你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成为我的助教好吗?"听了李老师的话,小易连连点头,表示自己改正错误的决心。为了能尽快成为老师的"左膀右臂",他课堂中认真听讲、高质量完成作业,  相似文献   

11.
一气呵成看完董一菲老师执教的《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笔者脱口而出两个字——"好课!"同时立刻联想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诗意语文首创者王崧舟的经典课堂教学《长相思》。这,不仅是因为董一菲老师与王崧舟老师  相似文献   

12.
<正>曾有幸在浙派名师课堂教学艺术展上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徐长青老师的课。在课堂上,徐老师提出让学生"慢举30秒,你的回答更精彩",这种对课堂上学生发言习惯的培养让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平时课堂上学生的种种发言现象。有时老师的问题刚刚出示,就有许多学生积极举手了,可是叫他站起来说却愣半天,根本没想好问题就举手了;有些学生脑子里知道原因,可是要他回答却怎么也表达不清楚,结果浪费了宝贵的时  相似文献   

13.
在武汉,有这样一位高中老师:从来不给学生留作业,学生的全部学业都在课堂上完成,而他的教学成绩在全国却是一流的,多年来他带的班升学率达100%。如1996年,他任班主任的班三分之一的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7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先后有37人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奖,78人获省级奖,他本人连续6年被中国物理学会评为优秀物理奥林匹克教练员。此人是谁?就是近来被有关媒体广泛报道,并被誉为"神奇老师"的武汉外国语学校的特级教师何文浩同志。"神奇老师",一个多么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称呼。何老师何以成为"神奇老师"?…  相似文献   

14.
清代诗人厉鹗是浙派的中坚与巨匠,在清代诗坛独树一帜,影响甚大。他的诗取源于宋,而别有一股清气,拂拂然出于字里行间,洗净尘俗疏芜之弊。厉鹗关于寺院、禅庵之类的诗歌独多,他的佛寺诗有别于前人和浙派其他诗人,充满野逸趣味,具有清幽、孤寒、空灵的艺术特点,这与他幽独孤峤、不谐于俗的个性,"清思呦冥,松寒水洁"的诗歌清寒论,以及当时风雨晦冥的时世氛围无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站在黑板前,面向全体同学,被他座位所在一行的学生,一个个轮流来刮一下鼻子…….这是老师安排的.因为他没有完成作业.课后,这个被"臊"者,逐一追辅课上刮他鼻子的同学,伸手也刮一下鼻子,并且理直气壮地说:"还我……".其中有告到老师那儿去的,他在老师面前也没有让步:"老师,还我……"这是一件真事.学生向老师讨帐了.当听到"老师,还我"的呼唤时,我们不禁要问,究竟他要求还他什么呢?仅仅是举手之劳刮一  相似文献   

16.
晓静 《科学课》2008,(5):4-7
孙江波老师是湖南省小学科学教师群体中的佼佼者:2001年,他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记省级二等功;2003年,湖南省教育电视台专题片《创新教育泽三湘》展示他的科学课堂教学实录;2005年,他被评为湖南省特级教师,成为该省最年轻的科学特级教师。同年,湖南省醴陵市政府授予他"十佳青年教师"、"知名教师"的荣誉称号。孙老师的小学科学教学艺术和教学研究水平在湖南省居于领先地位。他"领先"的地方在哪里?他为什么能够居于领先位置?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4月27日一29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在浙江省三门中学举行的"浙师尖峰教育论坛"活动。活动中,五位"浙派名师"执教了精彩的观摩课。其中浙江省回浦中学张人忠老师和浙江省温州十五中张宗远老师的同课异构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个"平常中显功底",一个"跳跃中现思维"。张人忠老师以亲历新疆塔里木高级中学支教为情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师  相似文献   

18.
因体而教     
聆听易理玉老师的课,犹如看清风拂过水面,自然、亲切,宛转成纹。看得出,易老师是一个真正被这篇文章感动的人,一个真心喜欢学生的人,一个把课堂当成自己生命场景的人。易老师自己不"炫技",不"渲染",不"作秀",她只是一个朴实的穿针引线的人,一个以惊喜的语气鼓励学生的人,一个真正"平等的  相似文献   

19.
正王老师一系列工作没有白做,这匹倔强的"野马"似乎渐渐被他驯服,我觉得他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日渐拉近,王老师是应该能够感觉到的,同时王老师在前面也提到要决心转变他。不知为什么两个月后,王老师偏要再节外生枝说通校长,为他  相似文献   

20.
从"西泠八家"的逐步崛起到影响至今,浙派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不断演进变迁的过程。浙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切刀运用,在篆法方面也有诸多创造性贡献。风行两百余年的浙派篆刻践行"印从书出"的理想,体现了独特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