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课时) 品味人与小鸟的“依赖” 一、引出人与鸟的话题 (学生课前朗读苏轼《题西林壁》,白居易《忆江南》,李白《赠汪伦》……) 师:听到刚才白居易的《忆江南》,让我们想起他的另一首《鸟》,我愿意与同学们一起诵一诵。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送别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生背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闰学老师执教的《忆江南》一课,深为闫老师诗意的教学艺术所折服。下面,撰文赏析如下: 一、感受温暖的江南 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读一读《忆江南》,注意把握好词的节奏。(生读)  相似文献   

4.
《冰花》(一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动物过冬》(二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放飞蜻蜓》(三上):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5.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5-18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声音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董学勤 《广西教育》2013,(37):46-47
【课堂实录】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这是一则——生(齐):寓言。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些寓言,谁说一说?生l:《狐假虎威》。生2:《自相矛盾》。生3:《亡羊补牢》。生4:《守株待兔》。  相似文献   

7.
谁不是妈妈生的(诱诗兴)师:上节课我们学了《四季的脚步》这首诗,都会背了吗?现在老师想请几位同学背背以前学过的诗,并说说诗的作者。(学生背诗,说诗人)师:你们知道诗人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愕然无语)诗人,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生:妈妈生下来的……师:对,诗人是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学生笑)在座的同学有没有不是从妈妈肚子里来的?生:有!师:(扫视)谁,不是妈妈生的?(学生大笑)师:(停一会儿)看来,同学们都是诗人的料子。这节课,老师要让同学们尝尝做诗人的滋味。【评:…  相似文献   

8.
一、品点中心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桂花雨》。(生读题) 师:桂花雨非常地香,再读—— (生再次读题) 师:(深情地讲述)作者琦君在1949年离开大陆,去了台湾。她身在异乡,却常常想起家乡的桂花。课文一开头,就写到“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出示在黑板上)为什么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熟悉《三字经》吗?我们来一起背几句好吗?(生背略)《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制约,写出的句子往往形式、内容单一,千篇一律,那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低年级学生造句呢?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于永正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教学片段一:指导用“流利”造句。师:还记得《锄禾》这首诗吗?谁能背下来?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师:他背得怎么样?谁能说一说,要用上“流利”这个词。生:××同学背古诗《锄禾》背得很流利、很有感情。师:谁能用赞扬的语气说一说?生:××同学背得多么流利啊!师:(拿出钢笔写字,钢笔不下水)谁能用“流利”说个句子?生:于老师在纸上…  相似文献   

12.
一轻松引入课题,自得《诗经》概要 (投影出示诗句。生自由朗读)师:谁能把自己熟悉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第二句诗我特别熟悉——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师:非常正确。这句话现在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举行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觉得受益匪浅。其中一位老师正如课文的作者郁达夫一样,颇具"现代才子气";其课堂如行云流水,亦如所教的课文,雅趣盎然,意味十足,令人回味无穷。一.导入语言的文学味师: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最爱歌咏的,便是江南的春天了。如白居易的《忆江南》(幻灯片展示词作及其写意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然而,现代散文大师郁达夫另辟蹊径.却着墨于江南的冬景(板书课题《江南的冬景》)。  相似文献   

14.
韩郁香 《江西教育》2002,(21):29-29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卢沟桥的狮子》中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狮子的形态各不相同,你最喜欢那一种形态的狮子呢?你能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吗?(学生自选内容朗读,品味狮子的形态美、课文的语言美)师:下面请你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把你的喜爱之情与大家分享。好吗?(学生们热情很高,争着有感情地朗读。)师:卢沟桥上的501只狮子就五种形态吗?生:还有很多种呢,我从省略号看出来的。师:你真会读书,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不简单。想想看还会有哪些形态的狮子,能试着回答吗?生:两只小狮子奋力向前冲,好…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小小图书馆”一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生:(异口同声)喜欢!师:你们都喜欢看什么书?生:《十万个为什么》……师: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好孩子!这节课哪位同学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老师就把这些漂亮的书签作为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  相似文献   

16.
师:课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背一首诗:《静夜思》。(生背) 师:学习古诗不是简单地背诵,我们要从古诗当中接触一种文化,感受一种情怀。比如《静夜思》,为什么李白看见圆月,就想起了家乡呢?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  相似文献   

17.
时雪梅  曹丽 《山东教育》2002,(10):32-33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齐答)见过。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你都收集了哪些描写荷花的名篇佳句呢?生: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小池》这首诗就是描写荷花的。(生背)生:我找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我们济南的秀丽景色。生:我找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中的诗句。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赞美荷花的名篇佳句,可见从古至今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很喜欢荷花,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荷花,这就…  相似文献   

18.
师:你们还记得清代诗人高鼎写的《村居》吗?生:(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八册第二十七课。 【导入设计】 师:(饶有趣味地)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兴奋地)喜欢!师:(声情并茂地)从前,有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这一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古诗:一首是《一去二三里》,一首是《咏鹅》。还记得吗?请一位同学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诵)师:过去这么长时间了,这位小朋友还背得这样流利,而且背的时候感情非常丰富,很好!同学们,我国古代有很多诗人,他们写了许多诗,这些诗写得可好啦!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出示小黑板)3画鸡头上凤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点评:教师用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背诵学过的课文,一方面检查学过的内容,另一方面,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看似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