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是一种宝贵的学校道德教育资源。它通过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不断扩展师生的道德认识视野、丰富师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完善师生的道德行为习惯。它所展示的认知魅力为学校道德教育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它所孕育的情感体验成为学校道德教育广阔的背景和基础,它所形成的道德智慧不断地促使人们向更新、更高的道德境界进发。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体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教育,旨在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3.
将体验引进高校道德教育,源于它强调情境创设、师生互动,从而使大学生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有机结合,激情、明理与导行相互促进,真正实现自我教育。我们关注道德体验的生成策略、完善策略和升华策略,感兴趣于它是如何激发大学生道德学习的欲望,如何引发他们道德情感的共鸣,在反思道德缺失的同时,如何激起道德升华。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体验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美国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教育,旨在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提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欣 《文教资料》2007,(16):32-33
道德情感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不仅是大学生道德主观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道德心理结构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在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中偏重道德认知教育、而轻视情感体验和道德情感教育的问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惊铎 《中国德育》2002,(3):20-21,27
既往学校道德教育实践基本上是一种“知性论”的道德教育样式,因其“遗忘”了人们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和自然界,而丧失了其魅力源头。但它作为人类道德教育第一次解放的成果,有其深厚的哲学根基,而今已失去其存在的土壤。回应这一挑战,必然要求道德教育走向第二次解放,即从概念化的道德理性王国走向生活世界和自然,构建道德体验范式。道德体验论主张将教育者改称为“导引者”,受教育者改称为“体验者”,突出道德教育的关系性、实践性、活动性和情境性,促发人的切身体验。道德教育的实质就是在体验中发展人的充满自由个性的德性。道德体验从实践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有两大有效途径,四个实施原则。有关实验学校的成功探索证明, 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感悟到如海德格尔所描绘的“诗意人生”。  相似文献   

7.
关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道德范畴的核心是尊重和公正。道德教育是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着人的发展,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学校道德教育应当传递正向价值,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态度。围绕这一目标,工作上需要突出校本特色,灵活调度教育时空,营造道德文化环境;方法上需要重视情感体验,强调双向互动,让道德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无锡五爱小学把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变革的核心,积极探索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师生道德发展共同体"的研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校本课程的创生、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学校公共生活的设计等策略确立起师生道德成长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最终让师生自主地投入道德生活和不断地建构道德经验。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基础教育的实际,谈了学校道德教育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通过情感体验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格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要想成为直抵心灵的教育,就必须诉诸情感。作为人类的高级情感,道德情感是理性和非理性的统一,主要通过移情机制发挥作用,超越了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道德情感的生长角度来看,主体情动是道德情感生长的内在动力,情感共鸣是道德情感生长的基本遵循,主客体交互是道德情感生长的核心要义。立足于学校道德教育,结合道德情感的基本特质与生长机理,从道德学习材料、道德学习方式和道德学习氛围三个层面,道德情感的具体培育路径包括挖掘生活材料以增强情感体验,创建道德情境以培养移情能力,营造道德氛围以孕育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11.
情感性道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新取向。道德情感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核心;情感动力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起点;情感体验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过程;情绪、情感经验的积累是情感性道德教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真实的道德生活与德育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归生活的道德教育所回归的应是学生真实而非虚妄的道德生活。当前的道德教育之所以没有真正实现“回归生活”,就在于它没有回归真正的生活——学生的真实道德生活。真实的道德生活所体现的是真确的道德事件,所引发的是真正的道德冲突,所达致的是真情的道德体验。德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应以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为根基,选择并运用真确的道德事件,以诱发学生切己的道德价值冲突,唤起其真情实意的道德需要与情感。  相似文献   

13.
道德教育要养成个体的道德自觉,从外在强制性规范遵从转变为内在指令性的道德践行,必须激发主体源自内心的道德需要,开启其道德价值理性,丰富其道德情感体验,唤醒其道德反省意识,培养其对话沟通能力。而这一切必须在交往中通过心灵的理解和体验获得。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情感与感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0(11):102-104
道德情感是基于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对是否满足自己的道德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感受和心理体验。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表现在促进道德认识的完成、道德行为的发生和道德主体性的培育。提倡感动教育,充分发挥道德情感的积极作用应该成为现代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理路。  相似文献   

15.
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道德体验是学校道德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体验具有亲历性、反思性、整合性和不可传授性的特点。关注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道德,既是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又是寻求支持道德学习的条件。生活中处处有体验,但不是有生活就有体验,回归生活世界,开发体验式道德学习资源,是学校教育的使命所在。如何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学习道德,一是把握“物镜”生活,使学生体验到道德就在身边;二是创设“情境”生活,在情感体验中丰富道德智慧;三是开发“意境”生活,让学生在艺术生活中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感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健康的道德情感可以陶冶出一个人良好的人格品质。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进行有效的道德情感教育,尤其是在敬畏、责任、荣辱、关怀和感恩情感几方面。为增强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道德情感教育的构建就日益显示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需要调整.调整的重心是把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作为学校道德教育变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教育》2014,(35)
正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需要新的本体理解,需要面向生活现实,需要关注人的生存和体验方式的现代转型,需要为人的终身学习奠基。基于这种新的问题背景,我们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调整的重心不在于实现工艺学上的某种技术转型,而是要唤醒道德成长主体的内在自觉。  相似文献   

19.
<正>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人,体验教学获得了长足发展,课堂生态发生了可喜变化,学生的主动性、师生的融合性、德育的实效性都有所增  相似文献   

20.
学校道德教育在狭义与广义道德教育观、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道德教育理想与道德教育现实以及其他几方面都由于矛盾或对立的存在,要面对各种冲突,不断地面临着新的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将在矛盾或对立、冲突和选择的运动中不断变化,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