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金锁记》之曹七巧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锁记>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在物欲与情欲的驱使下,人性被扭曲,灵魂被异化,成了一个丧失人性的"疯子"母亲,最终走向毁灭.她是畸形婚姻和封建大家庭的牺牲品,是一个由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的人性恶的典型.她的悲剧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不幸,批判了冷酷的封建社会对正常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2.
曹七巧被评论者定性为一个人性被扭曲和异化的女性形象代表。然而,曹七巧在自己悲剧的一生中,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思索和认识,显示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曹七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她的颠覆性行为也有非常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张爱玲笔下的众多女性角色中,曹七巧可说是一个异数。她一步步自我异化,最终走向疯狂。以人性的扭曲[1]为终点,无疑是一部人性的悲剧。然而细绎导致七巧的悲剧命运原因,却会发现这一悲剧是由三个主要原因造成的。首先,她的家庭出身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其次,曹七巧嫁给患痨疾的丈夫使她得不到"情欲"的满足;再次,姜家上上下下对她的态度让她倍感孤独,七巧不得不用金钱来保护自己,最终为金钱所困。三重因素恰恰构成了七巧人生悲剧的三个维度、三个层面,即社会悲剧,情欲悲剧和人性悲剧。不难发现,七巧悲剧命运的多向度展现出《金锁记》这篇小说的复杂主题,也为小说的文本诠释留下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中的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极富个性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在于为了守住黄金,锁住自己的爱欲,结果却锁住了自己。爱欲苦苦折磨了她一生,以至于她的人性渐渐被扭曲,最后连宝贵的母性也失去。本文就造成这一人物的悲剧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艺术魅力在于她鲜明的性格特征,病态的精神世界和女性性别的悲剧。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根源在于情欲与钱欲的不可调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和对情爱的渴念的激烈冲突,最终在“金的枷锁”下,情欲与钱欲一起耗尽人的生命。《金锁记》中鲜活的“七巧”形象,源于人性自我的深度审视。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女主人公曹七巧是直接受宗法封建势力迫害的典型。黄金的枷锁压得她扭曲了人性,是她的人生的三个转折点形成了她的变态性格。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的形象历来是评论者关注的焦点,它瓦解了温柔谦恭的东方伦理氛围。张爱玲特殊的人格心理决定了她的文化视角和她对人性的悲观,对人性、对爱的否定成为塑造曹七巧形象的心理感情基础;女性的自然体、自然本能、自然创造力被物化,是造成曹七巧“人性恶”的客观原因;对物化的认同,最终使曹七巧陷入“被食、自食与食人”的生存怪圈。  相似文献   

9.
曹七巧是《金锁记》中的主要人物,是张爱玲笔下的“英雄”;在她身上体现了人性恶和“极端病态”;她出身卑微却生性要强,生活的磨难和情感的折磨使她心理严重的扭曲和变态;围绕着对金钱的贪欲和占有,她丧失了正常的人性;通过细致而深刻的心理分析,刻画出一个被黄金腐蚀了灵魂的悲剧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杨敏 《时代教育》2007,(7Z):136-136,138
说到张爱玲的小说就让人想到那悲剧式的苍凉:她用凌厉的笔触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人性的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把人生剥出一个血淋淋的面目来”。在张爱玲此类悲剧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推被夏志清教授誉为“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的《金锁记》。一部叙事文学作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金锁记》这出深刻的悲剧就在于它成功刻画了一个象征人性沦落历史的疯子——曹七巧。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描写了两个悲剧性的女性:曹七巧和爱米丽。曹七巧由于爱情悲剧走向精神裂变而不自觉;爱米丽孤傲、怪僻、由爱生恨走向自我的毁灭。她们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有着显著的差异,但作为女性,她们都在抗争中绽放,在人性的扭曲中枯萎,隐含着深刻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2.
曹七巧是张爱玲中篇小说《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多被认为是人性泯灭的旧式女人形象。虽然也有论者分析过曹七巧变态的原因.但并不彻底。若以弗洛伊德精神学说为解剖刀对曹七巧变态原因及变态行为的发生机制作一探讨。可以看出除客观的社会因素外,“力比多”也是曹七巧人生悲剧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而且是经过能量移置才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曹七巧和司猗纹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两位女性形象,她们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现实的遭遇和本能的压抑导致曹七巧和司猗纹的人格都发生了严重扭曲。她们在恣意报复中最终成为可怕的"恶魔"形象。曹七巧和司猗纹的人格命运显示了人性和社会的滞重复杂,充满了深切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4.
《金锁记》中曹七巧从一个讨人喜爱的少女变成一个疯狂占有金钱、扼杀子女幸福的“疯子” ,其根本原因是曹七巧畸形的婚姻、卑微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剥夺了她作为一个女人对情欲的渴望和满足 ,并成为金钱的牺牲品 ,金钱欲的膨胀导致了人性的蜕变、母爱的变态和人性的彻底泯灭。  相似文献   

15.
<正>张爱玲以尖锐凌厉的笔触写下了许多变态心理和扭曲人性所造成的悲剧故事,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文坛最美的收获"——《金锁记》。从女性视角看,主人公曹七巧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一切,"三十年来戴着黄金的枷",不幸又可怜;而她最终"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却是可悲又可恨。她这一生就是一部  相似文献   

16.
李修岭 《现代语文》2007,(12):74-74
文章从外部环境和内心压力入手,客观地分析了使小说主人公曹七巧由人成魔的外部环境和内心压力,向读者揭示了曹七巧病态的成因。还从人性的角度阐释了她由魔成人的理由,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7.
刘迎晓 《中国教师》2013,(Z1):288-288
张爱玲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描写了女子曹七巧,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金钱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下面我将从性别、人性及社会几个方面解读曹七巧的形象。张爱玲,原名张瑛,她的祖母是李鸿章之女。可到了她父母这一代,家道已大不如前。显赫但又日渐败落的家境,让张爱玲自幼就饱尝人间冷暖。父母的长期不合以至  相似文献   

18.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成名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是现代文学史上被欲望以及金钱给毁灭的典型形象。身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里,在金钱枷锁的压迫下,她的人性逐渐变得扭曲,心理逐渐变得病态。本文试着从婚姻、情欲和金钱三方面来探讨张爱玲在《金锁记》中蕴含着的女性意识,以及对男权文化的深思,悲悯和苍凉感下更渗透着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挖掘。  相似文献   

19.
《金锁记》通过对曹七巧悲剧命运的描写,深刻而真实地揭露了金钱对人的灵魂的毒害和精 神的摧残。畸形的婚姻,使七巧的情欲受到压制,在可望而不可及的爱的炼狱中忍受煎熬, 但七巧并没有停止对命运的抗争。金钱成为她精神的主宰,用黄金的枷锁套住了自己的生活, 她的灵魂完全被金钱所异化,在扭曲变态的心理支配下,她亲手毁去了儿女儿媳的幸福,成为一个十足的泯灭人性的疯子。  相似文献   

20.
《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这一悲剧人物,从来就是被当作了欲望的化身被人们不停地言说着,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形成她的悲剧的原因,揭示她悲剧的必然性,进而探讨当时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