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笑生和劳伦斯都否定了各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并揭示它们为衰亡文化。二者都注意到性与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前者认为性宣泄使个体和文化趋向衰亡,但未认识到宣泄正是对封建文化极度压抑的反作用之形成,压抑的文化机制才是导致人和文化趋衰的根由。劳伦斯则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关于文化的再生,劳氏肯定张扬合乎生命法则的性能再生文化。笑笑生缺乏这种逆向思维,他在封建文化的线性思维模式的定势中,认定从根本上灭绝人欲的佛文化才是可选择的文化前景。两书同时揭示了苟合文化是一种畸变的、死亡的文化。明代的文化苟合使资本主义文化因素矢折于萌芽态,这是中国文化未能在明代就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笑笑生和劳伦斯都否定了各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文化 ,并揭示它们为衰亡文化。二者都注意到性与文化的生死存亡问题。前者认为性宣泄使个体和文化趋向衰亡 ,但未认识到宣泄正是对封建文化极度压抑的反作用之形成 ,压抑的文化机制才是导致人和文化趋衰的根由。劳伦斯则深刻地认识到这点。关于文化的再生 ,劳氏肯定张扬合乎生命法则的性能再生文化。笑笑生缺乏这种逆向思维 ,他在封建文化的线性思维模式的定势中 ,认定从根本上灭绝人欲的佛文化才是可选择的文化前景。两书同时揭示了苟合文化是一种畸变的、死亡的文化。明代的文化苟合使资本主义文化因素夭折于萌芽态 ,这是中国文化未能在明代就走向近代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存在着诸多的不同。首先在主题的倾向上不同,一个是晚明黑暗社会的揭示,一个是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人“自我”扭曲的寓言。其次在文化价值与道德观念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金》描写的性专门在技术化倾向上做文章,而《查》在描写性时着眼点放在人生的探索上。再次是文化背景不同,《金》中的性描写,有许多是病态性心理的反映,并非健康的人类应有的性要求;而《查》的性描写,带有一种西方文化的颓废色彩,是一种野性的性放纵,它企图以人性的复归,即两性关系的纯自然性,来挽救西方社会的沉沦,但这种原始野性式的性表现,反而掩盖了对资本主义社会腐朽的揭露,这正像《金瓶梅》中过多的性描写,也冲淡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一样。  相似文献   

4.
有许多文化现象是十分有趣而且耐人寻味的,《金瓶梅》的遭 遇就是一例。 由兰陵笑笑生所撰著,成书 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长篇小说《金 瓶梅》,自问世以来,一直遭到统 治者的贬斥与毁禁,却又一直在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写了一个又一个淫纵的场面,字里行间又都透出两个可怖的字眼-死亡。纵欲与死亡,是《金瓶梅》全部情节所努力说明和最终体现出来的主题。这是一个永远新鲜的、以生命的代价不断予以证实的人类生存的主题,从中给人们以生命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与川端康成的《古都》存在着极大的可比性。“死亡”是这两部作品分别表现出来的主题之一,同时,两位大家分别在作品中探讨了女性的命运问题。通过平行研究,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死亡”主题下传达其对女性命运的认识,从而深入理解两种不同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7.
有关《金瓶梅》作者的诸多推论,可归纳为3类:“大名士”说起源早,沿袭至今,但难释《金瓶梅》书中的许多疑难;“门客、老儒”说比较含糊;“民间艺人”说至今难以落实。将王世贞家的门人胡忠定为《金瓶梅》的作者,可解开围绕《金瓶梅》作者争论中的众多症结。胡忠善说评话,具有创作《金瓶梅》的能力、精力和各种有利条件,更主要的是胡忠可以解开长期困扰人们的《金瓶梅》与王世贞关系之谜。《花当阁丛谈》记载的胡忠,善“解客颐”,常能引起“座客皆大笑”,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笑笑生”。《胡氏家谱》中的胡忠,与王世贞家的胡忠若为一人,笑笑生冠以“兰陵”亦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证了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兰陵笑笑生不是《金瓶梅》的作者。文章认为将《金瓶梅》的作者说成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二十世纪后二十年的兰陵笑笑生考证不过是一场大闹剧,这场大闹剧的演出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悲剧。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之《序》、《跋》,为考证作者之“信史”,《序》,言其籍贯,《跋》,射其姓名。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割舍。而其余诸说(如“屠隆”说),执其一端,生发于“兰陵笑笑生”之语,对《跋》“《金瓶梅传》,为世庙时一钜公寓言”之记载,竟视而不见。贾三近之名“三近”,字“德修”,号“石葵”,无不与“钜公”比附不悖。贾三近使用过“大史氏”、“外史氏”、“野史氏”诸笔名,晚年取号“石屋主人”,追慕司马迁心志昭昭;其效法太史公,著书立说。《金瓶梅》“克隆”《史记》,明末清初评点者早已点破,所谓“纯是一部史公文字”。拙文以此再证“兰陵笑笑生”、“钜公”为贾三近,力图破译这一古代文学我“斯芬克司”之谜。  相似文献   

10.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泪珠与珍珠》(以下简称“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十分耐读的抒情散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认为,课文的主题是“思乡怀人”。此说颇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宋子江同志在《〈项链〉思想意义新解》(下简称《新解》,见《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11、12期合刊)一文中,认为《项链》的主题:“通过描写本来梦想奢华生活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反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批判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严重社会影响,反映贫困者的痛苦。”对于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新解”,我们以为并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且“新解”在揭示小说的主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及使用的论据,均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小说是通过情节的精心安排、环境的准确描  相似文献   

12.
《金瓶梅》与《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虽说分别出自不同的作者、时代、国度和民族且了无参照、渗透和传承的审美关联,但小说的某些叙事范式却有着令人惊诧的不期遇合的相似笔触。然则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属于主观表现类名著,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当归客观模仿型佳篇,读者在文本比读中能切实悟化出韵味隽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3.
正确理解《孔雀东南飞》的反封建主题江苏省高邮师范曹民光《孔雀东南飞》(下简称“孔诗”)是汉乐府民歌中一首体制宏伟、文情并茂的叙事长诗,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它以焦仲卿、刘兰芝的婚姻悲剧为题材,揭露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男...  相似文献   

14.
梁小斌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以下简称《秋天》)一诗以流畅的节奏、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吸引并打动读者,因而被选入高中语文新教材。笔者想到美国著名诗人休斯的《黑人谈河流》(曾卓译,以下简称《河流》),感到这两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主题和情感的表达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一、意象的运用及主题的表达。两首诗都使用了“河流、夕阳、金光、屋”等意象,如休斯的《河流》中的“那些古老的幽冥的河流”、“我看见它的浑浊的胸膛在夕阳中闪着金光”,梁小斌的《秋天》中的“让河流把我洗黑”、“我仰望秋天/像…  相似文献   

15.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我觉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本文主题的这种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对这篇文章解读,我有三点与《用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集中宣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与主张,是马克思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成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个重要主题。在今天来看,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把握的问题。下面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各位同仁批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星》诗的主题和主人公的身分自古迄今,众说纷纭:《毛诗序》谓“《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进御于君,知其命有贵贱,能尽其心矣”;方玉润《诗经原始》谓“小臣行役自甘也”;胡适《谈谈诗经》认为“《嘒彼小星》是写妓女生活的最早记载”。下面笔者拟对全诗章句加以诠释,以揭示其诗的主题。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8.
哈代和沈从文作为英中两国“乡土文学”的典型代表,其作品有很强的美术性和音乐性,他们的主要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和《边城》融合各种艺术手段,将面画和音乐视为文字之外的语义载体,填补了文字所不能表达的“空白”,丰富了文本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创作的主体意识 ,即钱是一切罪恶的基因。唐代张道济在他的《钱本草》中论述了金钱的利与害和人们应该怎样对待钱 ,而兰陵笑笑生在《金瓶梅》中则以形象揭示了金钱的罪恶 ,二者异曲同工、旨无二趣 ;《金瓶梅》和《钱本草》的两位作者在书文的命名上亦有某些共同之处 ,即二者均含有“金”与“钱”。两位作者的创作主体意识同功一体 ,即在于揭示金钱的利害和抨击金钱的罪恶  相似文献   

20.
对《金瓶梅》的版本进行了梳理,认为现存所谓“万历本’’《新刻金瓶梅词话》实刻于清初;说《金瓶梅》作者是兰陵笑笑生,这不过是三百年前的书商作伪;兰陵笑笑生不可能是《金瓶梅》的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