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子乐 《中国编辑》2007,(2):95-95
当代文化正在经历从印刷文化到视觉文化的“视觉转向”。相对于印刷文化对读者的文化水平有基本的要求,视觉文化时代通过电子影像来传播信息,从而使得没有受过教育、不识字的社会群体也能进入文化传播的圈子。在所谓的“视觉文化”时代,“读者死了”,但是“观众”们却依然“活着”。视觉文化中的人们并不都是电子游戏和电影的被动消费者,他们依然存在着对“内容”的渴求。因此,视觉时代的职业读书人便应运而生了。同经典名著的影视作品相比,“百家讲坛”的教授们所做的工作是“替”观众们看书。通过他们深入浅出甚至“浅入浅出”的解读,满足了观众们对阅读的渴求。  相似文献   

2.
马燕 《传媒观察》2007,(6):44-45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一档时长43分钟、带有学术性质的节目。《百家讲坛》与科教频道同时诞生,创办于2001年7月9日,一开始以“开放式的讲堂”的形式面对观众,把各路专家、学者从教室里搬到电视上来。刚开播时收视率很低,最低时几乎为零。在实行“末位淘汰”的央视,《百家讲坛》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虽然坚持着学术品位,却一直在20位左右(CCTV-10的排名)徘徊,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相似文献   

3.
第一。影视作品传播在社会沟通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负功能。舆论是一种公众意见,代表着大多数人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看法,它既需要反映,也需要引导。舆论导向错误,其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一些电视剧之所以吸引青少年,就在于剧中的“晕眩的幸福感”,这恰与青少年观众某些不成熟的心理相契合。接受一个影视人物的形象,也就一定程度接受了该人物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这样,影视作品中的消极示范效应就扭曲了人们的心理常态,导致“炫耀性消费”等畸形社会行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出出清宫大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编剧导演们个个也都是煞费苦心,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但是,这些影视作品或多或少都有“戏说”成份,特别是对于一些本来就没有历史定论的“疑案”更多了几分渲染,使得观众心头不禁又增加了重重迷雾。这其中包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深入实施,科教节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电视台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突出表现在节目数量明显增多,一些重点节目的播出时间逐渐向黄金时间靠拢,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从整体上看,与其他类别的节目相比,可动性和互动性依然较差。如果从根本上没有较大突破,长此以往,在诸多电视节目的激烈竞争中难免会失去观众。如何增强科教节目的可视性,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是目前科教节目发展的当务之急。科教节目的宗旨是: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传播科学知识。在百姓眼中,大家都觉得科学很神…  相似文献   

6.
我国运用电视进行科学传播已历经数十年,近年来,除中央电视台的科教频道覆盖全国外,全国有二十几个电视台都宣称拥有科教频道或科教栏目。但是我国科教电视节目“叫好而不叫座,普遍而不普及”的尴尬现状,以及收视率低、影响力小、收视范围窄等诸多现象,至今仍然困扰着广大研究者和创作者。有鉴于此,笔者围绕“真、善、美”三大价值核心,从问卷调查和采访调查的实证研究入手,希望能找到我国观众收看电视节目尤其是科教电视节目时的收视特点,为探寻我国科教电视节目的创作提供依据。调查说明真善美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是人类价值体系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放快和放大,介绍外国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并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逐步蔓延开来,内容以历史、地理、人文、科教等为主。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紧跟时代的步伐,《好望角》在福建电视台诞生。到2004年底,《好望角》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电视节目生涯。《好望角》从诞生开始,就一直秉承着“让福建人了解世界”的宗旨,在福建观众面前开启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之窗。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格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对塑造好当代中国军人时代形象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以来,《战狼》《雪域雄鹰》《陆军一号》等一批军旅题材影视作品与观众见面,剧中塑造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中国军人形象受到观众的热捧与好评.军旅影视作品应该如何塑造和传播军人形象,才能让“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深入人心?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军旅影视作品探寻答案.  相似文献   

9.
付亚康 《今传媒》2020,28(1):99-101
在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时代,影视作品的生产与传播受到了极大影响。而诞生时间更近的电子游戏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收割”着受众。尤其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中,以提升用户和观众体验为己任的电子游戏和影视作品的交互影响也逐渐呈现出来。本文以实例结合理论的方式,从二者的共性与差异性出发,探索二者交互的积极影响及发展趋势,希冀为二者的产业化发展,乃至新的行业形态的出现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1993年,我有幸参加省首届优秀科教电视、录像片的评选工作,连续看了近30部片子,得益匪浅。我深切感受到,这些片子通过科学与艺术的创新交融,显示出科教电视、录像片所特具的功能和魅力,能使观众从“出神入化”中受到科技知识和科学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据近几年上星科教节目各季度收视率变化趋势来看,国内卫星电视科教节目竞争力同其他形态电视节目相比正在逐年下降,但同时发现93%以上的观众非常想看科教节目。这一尴尬的调查结果表明,电视科教节目存在着广阔的受众空间。电视科教节目的话语分析,对于弥合传受之间的断层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影音设备的普及,观看影视片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拍摄的军事题材影视作品因其制作精良,情节曲折,场面宏大,受到一部分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在这些西方影视作品给观影者带来视听享受和娱乐需要的同时,其以影视作品所隐含的心理战企图也在影响着观影者的心理。引导观众正确、理性地对待西方影视作品成为我国影视传媒业界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张玮 《东南传播》2018,(1):50-52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与我国物质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开始接触国外制作精良的影视剧集。从若干年前的"韩流",到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美剧,再到当下炙手可热的英剧热潮,优秀的影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愉悦享受,也传播了英国价值观和文化。本文将从跨文化传播视角,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及话语分析的方法探讨英剧在中国的成功原因,并探讨它能为中国电视剧的"走出去"予以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苑 《新闻世界》2013,(9):72-73
由江苏卫视、东方卫视同步播出的34集电视连续剧《新恋爱时代》,受到国内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群体的热烈追捧,回顾这几年国内影视剧市场的发展,国内各大媒体将众多影视作品盖上“青春”的印章。本文以《新恋爱时代》本体为例,从剧本题材、剧情、艺术创作等方面来分析当今“80后”都市题材影视剧的走红因素。  相似文献   

15.
所谓细节,实际上是指影视作品中的某种能够集中反映事物本质特征、揭示作品题旨内涵或激发观众视听兴趣的“特写”。这里所说的“特写”,并非只指“特写镜头”(当然细节描写常靠特写镜头来表现),它主要指影视作品对特定信息元素的着意刻画、重墨渲染以及突出表达等等。影视作品离不开细节。优秀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因素之一,往往是其中的一些细节特别能打动人,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可以这么说,细节常常赋予影视作品以灵气并能使之“活”起来。例如,一说起影片《小兵张嘎》,我们会首先想到这部片子的一些细节,如嘎子上树藏枪,嘎…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育频道强档栏目的“科教新周刊”,要想吸引观众的眼球,获得稳定的收视率,除了继续运用好电视媒体的硬件外,最关键的就是必须开发好电视媒体的软件———传播者的思想,体现一定的策划思想。一、盯住“专业受众”,做足专业频道文章经济市场化,频道专业化,是当今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特征。虽然频道分工分流和分化了观众群体,但同时也给电视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固然,电视传媒的对象是大众,但是,专业频道的观众除了具备一般观众的品性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收视需求、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我们将这部分观众称为“专业…  相似文献   

17.
超媒介影视叙事的概念厘定与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荃  韩晶 《现代传播》2013,35(1):77-80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媒介形态也一直处于发展和演变之中。媒介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叙事方式的变化。近些年来,以美国影视作品为代表的影视叙事从单一媒介叙事发展成为多媒介环境下的超媒介影视叙事。它突破了原有媒介的叙事逻辑边界和时空限制,充分激发了观众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张静 《报刊之友》2013,(8):74-75
科教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传播知识、教育受众的重大使命。但是,在节目娱乐化日渐盛行的今天,枯燥和单调的科教节目难以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节目收视都难以保证,使命的完成更是天方夜谭。因而,如何使硬性的科教节目借助软处理手段,为观众所喜闻乐见,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影视作品的期待值也在不断增加.影视后期制作的出现,开启了视听艺术的盛宴,它以一种从未有过的表现方式,提升着观众的视觉欣赏情趣和形象思维,激荡着观众的心灵.在这一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将一切过去或是未来的事物展现出来,满足了现代人心灵上的极大享受.  相似文献   

20.
论倪萍     
论倪萍应天常观众对主持人的共同衡定标尺是“真”,而倪萍的形象是真诚清新、谦恭随和。但是为什么到了倪萍如日中天的时候,观众都忽然叫道“该换人了”!?倪萍进入了她的“高原期”,倪萍追求真诚,但是她的演员历史使她的戏剧化行为、模念惯性在不自觉中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