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德明 《健身科学》2006,(12):33-34
连贯圆活掌握太极拳的正确姿势,练拳做到心静体松,只是练习太极拳的基本要求,是否做到周身协调,圆满连贯,才是衡量太极拳功夫,表现太极拳神韵的重要依据。太极拳演练中所要求的“连贯”,其一是肢体的协调一致,即“节节贯穿”,肢体的协调,是上肢与下肢的协调,四肢与驱干的协调。肢体的协调必须以腰为轴,上肢动作则以腰带背,以背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内要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  相似文献   

2.
吴念思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0):117-118,123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从何谓太极拳之"主宰于腰",腰在太极拳中的具体表现及其作用、如何练腰等四方面对太极拳"主宰于腰"这一拳理进行了分析及论述。本文不仅从健身角度论述了太极拳"主宰于腰"的作用及价值,而且从推手技击方面阐述了"主宰于腰"在推手技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旨在进一步增进太极拳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为提高太极拳练习者演练水平提供理论指导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腰在太极学运动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白了此问题,就能自觉地在练学中用腰,达到提高技2和位勇祛病的目的。一、旺发回珍河什么回用回练太极拳为什么要用腰?因为太极拳运动尾以腰力轴带动肢体螺旋缠绕地作划圈运动,这是太极拳运动的独特布式。R有以腰为轴带动肢体运动,万能形成螺旋缠绕的划圈运动。以腰为轴,肢体就是轮,太极拳的动作是随着腰轴转动而运动的,这就展轮随轴转,以轴带把伪造理。以腰为怕,上套轮的半径是从腰到手指;下留轮的半径是从腰到脚趾。这两条半径上有许舍夫妇,夫节都是轮。从腰到手指,…  相似文献   

4.
松绪金 《武当》2008,(12):19-20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及推广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 《体育世界》2009,(1):88-89
为了健身,人们在不停的寻求一些良好的练习方法。太极拳运动是以修身养性为主的传统武术项目,它深受人们的喜爱。太极拳孕育于古老的中华文明中,寓含着深奥的阴阳哲理,集吐纳与肢体运动为一体,收健身与练意,养性之功效。太极拳动作轻松柔和,连贯均与,圆活自然,协调完整,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与规律,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等都有十分有益的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耀 《精武》2007,(4):23-23
太极拳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爱好者为之不断探索。现在,我们不必去看它外在的复杂轨迹,而是直接进入它的核心——腰隙命门处。腰胯相连处,是人体重心所在,是人体平衡的关键之处。人体重心在运动中  相似文献   

7.
一、太极拳中运动和平衡的对立统一太极拳要求在保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和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太极拳中有这样三句话:一是“一动无有不动”。它不象有的体操动作,上肢动,下肢不动,太极拳要求上肢、下肢、腰部、头部,甚至手指同时都要动。二是“上下相随”。即肢体上部和下部的运动要结合起来。三是“内外相合”。不但肢体外部要结合着动,而且外部和内部也要结合着动。所谓内部,主要指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肢体外部动作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和呼吸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太极拳是具有高度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整体运动。太极拳对于平衡的要…  相似文献   

8.
王宗岳“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第一句话就是:“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命意源头在腰隙”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指腰隙是太极拳的关键命脉,每一势、每一动都离不开腰隙的主宰;第二层意思是说人的生命的源头也在腰隙。腰隙在太极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康小亮 《精武》2003,(8):24-26
洪洞通背拳,又名无极通背缠拳,是中华武林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以兼内外两家之长而名播武林;因与陈氏太极拳异名同骨的血缘关系而引起太极拳理论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有人说,洪洞通背拳就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故乡——河南温县陈家沟第十二世传人郭永福所传的“一百零八势”太极长拳。就其本意来讲,“通”为通达、开阔、力从背发之意,体现通背拳腰脊发力、贯于肢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初学太极拳往往感觉这也学不好,那也学不好,真是伤透脑筋.其实,掌握关键部位的练习,锻炼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腰 腰在太极拳中十分重要,拳谱说:"主宰于腰".又说:"千变万化,单凭腰一转",即身体各种姿势完全靠腰一转,可见腰在太极拳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陈月华 《武当》2014,(1):23-23
一、如何教好太极拳太极拳是意、气、形统一的运动形式。根据太极拳的特点,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教练太极拳,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1、先"根"后"梢"的方法拳理认为,太极拳真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而形于指。实践证明,步法掌握的正确与否,是学好太极拳的关键。因此,我教太极拳首先重在脚下,示范  相似文献   

12.
高伟 《中华武术》2001,(3):45-45
技击是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但多年来并不为人熟知。“太极拳有无真功夫”一直是存于许多人头脑中的疑问。笔者自幼随祖父杨禹廷习练太极拳.至今30余载,对太极拳拳法之精妙体会颇深。以愚管见.太极拳技击之妙,在于对人体平衡原理的谙熟与运用。  相似文献   

13.
名家信箱     
我想向崔仲三老师请教在太极拳里如何去理解“腰”这个问题。最近我看到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腰的问题时说,“在走拳架时,四肢动度为最大,躯体为次,腰最小。腰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微动,微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真动”,并强调,不要在“教习时‘转腰’两字不离口,不能有强化转腰的想法和念头”。这和我平常习拳时教课老师要求的正相反。教拳老师总要求我们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强调太极拳的“力源”在腰脊,主张由腰脊带动四肢运作。那么应该如何去理解“微动不如不动”?在习拳中如何体验“不动之动才是真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李建炜 《武当》2014,(10):41-42
拳谱中常说:“练拳不活腰,终究艺不高。”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武术技击之精粹。无论是什么拳法,对腰的锻炼都是重中之重,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 太极拳要求腰胯松虚灵活,沉降随意,旋转如轮。李经梧先生说过,要练出一根“铁轴”,这是“活似车轮”的前提。腰也是力量传输的枢纽,起于根,发于腿,主宰与腰,形与手。太极拳讲究“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所以,不但要有韧性,还须有力量。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它集强身健体、祛病延年、道德修养等优点于一体,备受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喜爱。太极拳要讲大松大柔,很多专业著作中甚至将松柔强调为太极拳的灵魂,松柔有很多诀窍,其中有方法问题,当然也有层次理解的问题。太极拳中的"松"是练习太极拳的关键之一",松"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健康,体质的改善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的"松"对人体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并阐明了松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帮助练习者更好的理解松的意义,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6.
张君 《武当》2008,(10):18-19
提到太极拳,提剑“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谐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并非“拙力”,乃是太极之“劲”。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而技击的核心是劲力。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能否制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话说太极腰     
宛生 《中华武术》2001,(4):34-35
太极拳特别注重腰部活动。经典著作中讲得很多,如“腰为主宰”“腰为驱使”“源动腰脊转股肱”“刻刻留心在腰间”等,都是说腰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性。但据观察,不少练拳者,特别是初学者对此还不够明确。有的立身不正,歪歪斜斜:有的不知松腰松胯:也有的只知旋臂而不知转腰,动作显得别扭、僵硬。分析原因,主要是对腰部活动在太极拳运动中的地位、作用和基本要领认识不清所致。正是:练拳不练腰,终生艺难高。笔者愿以自己的体会和浅识拙见,向拳友们讨教。  相似文献   

18.
王敬爱 《武当》2015,(1):26-28
在太极拳界,素有"教拳不传胯,传胯师父差"之说,由此即可显见胯在太极拳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拳论说:"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而胯是腰腿转换之机枢,胯关节不灵活,不松沉,腰腿就很难顺遂。《十三式歌诀》第一句就是"十三总式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只有腰胯松沉了,才有利于气沉丹田和劲达四梢;只有腰活胯开了,才能使下盘稳固,动作协调,周身灵活。一、腰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作用"心为令,气为旌,腰为虫,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致于缜密矣"。这就是说,要以腰胯为主宰,由意识来指导太极拳的运动。打太极拳,难就难在如何正确运用腰胯。因为在练太极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周英南 《武当》2006,(7):12-14
腰的运用,是太极拳身法中的主要内容。不管哪一派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转腰和松腰。所谓“腰为轴”、“主宰于腰”、“刻刻留意在腰间”是也。遗憾的是,在表演、竞赛套路的动作说明中,却忽视了这一点,致使很多练拳者打起拳来腰身呆滞、手脚僵硬,“光抡胳膊手”(杨振基语),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20.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苦练多年,能将劲发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秘,现就练习太极拳发劲方法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陈氏太极拳的发劲练习,必须在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遵循“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秩序渐进,用心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