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2.
2006年,江苏省如皋市教研室组织了一次化学新课本评优课活动,其中的一个课题是“酸碱指示剂的探究”。课本设计了一组“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活动与探究”,在按课本进行教学设计和实验准备时,我发现“学生活动与探究”的设计与操作并不难,但按课本设计找到合适的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花瓣和果实却成了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7年3月30日,笔者在上苏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化学2中的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内容时,做了一个“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具体内容如下:(课本P28,活动与探究实验1)“取两支大试管,各  相似文献   

4.
在几次教育实习中,我们发现高一课本中演示实验[2—3]氯气和氢气混和用镁条点燃进行光化爆炸的成功率很低;演示实验[2—11]碘晶体升华的过程中,用酒精灯加热时容易熔化成液体;还发现初中课本中演示实验[3—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粉末,常常只得到砖红色的氧化亚铜,而不易得到光亮的铜镜。严重地影响学生有关化学概念的正确形成和教学效果。为此,我们在“中教法”实验课中进行探索研究。这次  相似文献   

5.
碘升华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碘的“升华”实验,是一个必做的演示实验,教师按课本中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时,加热的程度掌握不好,很难控制瓶壁和瓶内碘块的温度,往往造成碘在升华的同时,与烧瓶内壁接触的小颗粒碘很快熔化了。学生往往认为;碘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紫红色的碘蒸气。不仅演示实验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使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现行中师化学课本中,有关于电化学的演示实验,这些演示实验没有专用的实验仪器,在实验时,使用一些代用品。笔者将根据这些实验的基本原理,利用一些很简单的用品和材料,即可制成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电化学实验演示器”,该演示器可做中师化学课本中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导电性的对比实验及电解、电镀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7.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一册第9页,以碘为例作“固体、液体跟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比较示意图”。第42页,教材又安排一个碘的升华实验,再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导出升华韵定义:“碘在常压下加热,不经过熔化就直接变成紫色的蒸气,蒸气遇冷,重新凝成固体。这种固态物质不经转变成液态而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学生对照两处内容便产生了疑问,既然固体碘在常压下加热不  相似文献   

8.
1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以下简称新教科书)第73页的[实验4-8]碘的升华,实验装置为图4-11(如图1所示),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0月第2版,以下简称原教科书)第23页[实验1-13]碘的升华,第25页实验装置图1-15(…  相似文献   

9.
进入初三,同学们又学习了一门新的课程——化学。怎样学好化学呢?这里总结一些体会,归纳为“五要”。一、要认真通读化学课本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正文、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习题等。通读的重点应放在正文和演示实验(包括学生实验内容)上。正文中的小字部分是为了开阔大家视野供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有个大致印象就行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加强教学直观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明显的化学现象,获得比较深刻的印象,对统编教材初中化学里有关卤素的三个实验,提出如下的建议。 一、建议“碘的升华”和“氢氟酸的雕刻玻璃”采取边教边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 1.碘的升华 教师课前准备好两端已经封口、中有少量碘片的玻管一支,随同酒精灯和火柴分发给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在讲解碘的物理性质时,先作出示范实验,再指导学生实验,让学生清楚地观察碘的物理状态和升华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趣味实验“固体酒精”和“焰色反应”为活动主题,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并展示了与课本相比更具观赏性的焰色反应实验.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课之一 ,而单组分相图是物理化学相平衡一章中的基本内容。灵活掌握这部分内容 ,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以中学化学教材及练习中常见的几个问题为例予以说明。1 实验条件“微热”能否改为“加热”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 ,化学全一册 (下称初中教材 )第 2 6页实验 2 - 1,实验条件为什么是“微热”而不是“加热” ?用碘的相图可得到很好的解释 :图 1碘升华时 ,体系定处于如图 1所示的固—气平衡线OA上 ,OA线即碘的升华线 ,其温度低于固体碘的熔点 (114℃ )。如果…  相似文献   

13.
该实验据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甲种本)“Na_2O_2作为呼吸面县和潜水艇里氧气的来源”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纸上层析     
“化学教育”1982年第3期刊载人民教育出版社“关于初中化学课本改编中的几个问题”中提出“纸上层析”方法移到高中化学课本里讲授”。为此,这里介绍一篇这个方面的实验作为参考。 实验前予习  相似文献   

15.
原电池的化学原理是高中课本第二册第一章《电解质溶液》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对高二课本中实验1—3原电池的装置做了较大改进,制作了“原电池化学原理”实验教具。改进后的原电池实验装置如右图。与课本原实验装置比较,新增加一个“对比装置”。同时把“插入式”改为“固定式”只在外电路中增加一个开关K。实验过程:一、1.A烧杯中装80ml2N稀硫酸。B烧杯中装80ml蒸馏水。将分别装有铜片和锌片的木板平放在烧杯上,使铜片和锌片大部分浸入溶液中。(此时开关K_A、K_B均未闭合)〔观察〕A烧杯中:锌片上不断逸出气泡,铜片上没有气泡生成。电流计G1指针不发生偏转。B烧杯中:锌片和铜片上均没有气泡产生。  相似文献   

16.
开放式自主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开放式自主化学实验”的基本设想 “化学是实验性的科学”,化学学习和发展的基点是“实验”,这是大家已有的共识。但传统上中学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多为“验证型”的——为概念、理论以及元素的性质教学提供“实验证明”或“科学依据”,实验被异化为“照方抓药”之事。因而使人产生  相似文献   

17.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一些化学现象的认识、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定律的建立等都离不开对化学实验现象、物质转换生成规律等在实验中的探究认识和提炼升华。所以,做好化学实验,特别是针对初次学习化学的学生,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升华认识,形成能力,并学以致用地认识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在课本的基础上,探索改进,拓展提炼,优化实验,凸显实验的科学性、规范性、直观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当运用一些对比实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揭示概念的本质区别 适当运用对比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如讲物理变化时,增做了“碘的升华”实验,与“镁条的燃烧”实验对比。认识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9.
化学课本中若干化学史实辨误江苏江宁县秦淮中学(211100)龚颖潮与旧教材相比,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教科书(实验本)化学》全一册)(以下简称“实验本”)对化学史实作了一些增写,尤其是对一些有争议的史实的描述,采取了十分科学的态度,然而,课本中仍有若干史...  相似文献   

20.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课本第三册“选修”学生实验“二、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课本p.277)中,我作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改进。第一,课本中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的木板上,实验时在白纸上要记下抛出点O。但平板紧靠斜槽末端,白纸上记录的O点,刚好在白纸的左边缘,以致作平抛的竖直轴“y轴”时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