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阶段:1878年至1911年厦门最早的报纸,是陈金芳等人在1878年创办的《博物月报》。报馆设在厦门泰山口,报纸为油光纸石印。该报仅仅出版三期便夭折了。1884年,英国牧师傅氏创办《厦门报》(双月刊),因读者寥寥,不久也即停刊。1898年春,闽南圣教书局在鼓浪屿创办了《闽南圣会报》(月刊),以刊载教会消息为主要内容。历任经理和主笔均由外国神职人员担任。该报无广告收入,经费困难,不足部分由书局的董事补贴。厦门沦陷后该报停办.1944年7月15日,由闽南神学院在漳州复刊,主笔为吴炳耀。报纸每期12页,栏目有史料、译作、人物介绍、常识、教会消息等。  相似文献   

2.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任总编辑的《新莱茵报》,在德国科伦正式创刊。在编辑部成员中,有一位年青的德国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维尔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忠实朋友和亲  相似文献   

3.
一百年前的3月17日,星期六,肃穆的马克思的葬仪在伦敦海格特墓场举行.他的灵柩前仅安放着两只系有红色授带的花圈,一只是伦敦共产主义工人教育协会敬献的,另一只署名: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报》编辑部和发行部.正如恩格斯在葬仪上所说,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但他的斗争却和一系列的报刊相联系着:"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  相似文献   

4.
1902年5月列宁同英国社会民主党联盟中央机关报《正义报》编辑哈利·奎尔奇商洽在《正义报》印刷所印刷《火星报》的事.在英国社会民主党人的热情协助下,《火星报》在伦敦的出版工作很快安排就绪. (《列宁全集》中文版,第21卷第311页) 10日,列宁在伦敦的《雅典娜神庙·英国和外国文学、科学、美术、音乐及戏剧杂志》(周刊)上刊登广告:“俄国法学博士及其妻子愿意教授俄语作为交换条件,延请一位英国人(或一位英国妇女)教授英语.  相似文献   

5.
一八四九年五月十九日发行的最后一号《新莱因报》(第三○一号)是用红色油墨印刷的,这是形式和内容都充满了熊熊火光的著名的“红色的一号”。这一号第一版头条通栏的诗篇是编辑部成员、诗人弗来里格拉特写的《<新莱因报>的告别辞》。他写道: “别了!只是并非永别! 他们消灭不了我们的精神,弟兄们! 当钟声一响,生命复临, 我们还要生气勃勃地回到你们身边!  相似文献   

6.
蒋蕴  汤琴 《新闻实践》2002,(4):48-50
《信报》是一张“抓人”的报纸。 2000年10月9日,有20多年历史的专业报——《戏剧电影报》正式更名改扩版为《北京娱乐信报》。《信报》一面世,首先引起公众注意的是其背后的两位人物:一位是姜昆,当时他的鲲鹏网拥有《信报》的40%股份;另一位是主持这份新兴报纸的原北京青年报社的社长崔恩卿。从2000年底到2001年上半年,北京的报业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扩容期,《信报》、《劳动午报》(原《北京工人报》)、《京华时报》等数家新面孔的加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本已十分激烈的报业竞争。就在《信报》诞生半年以后,国内某知名周刊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日,是河南省记者集体诉讼第一案开庭的日子,原《东方家庭报》的17位编辑、记者,联合起诉《东方今报》。 要说起来,《东方家庭报》也是几经波折的:《东方家庭报》于1995年5月1日创刊,当时的主办单位是省妇  相似文献   

8.
《贫农报》创刊于1918年3月27日。在报纸上经常发表文章的有共产党的政论家奥里米斯基、卡尔比宾斯基、扬伯拉斯拉夫斯基,诗人别特尼等人。利用报纸经常和农民谈话的是加里宁。《贫农报》编辑部决定在1918年11月召开莫斯科省贫农委员会代表会议。实际上,代表们都是些农民通讯员,因为在这年内几乎每一个贫农委员会都是《贫农报》的积极分子,而“农民通讯员”的名称才刚刚诞生。于是,在规定召开会议的日子里,报纸的编辑部笼罩着异常活跃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企业报稿源缺乏,真正高质量对路的稿件更是难得。解决的办法可以有多种,而编辑部及时吹风、向读者作者定期提示报道要点是切实可行应持之以恒的做法之一。比如《唐钢报》就每月发布『编辑部吹风』。二○○一年二月八日该报刊出的《编辑部吹风》要求:本月宣传报道要围绕二月份党委行政工作安排,认真贯彻即将召开的公司党委工作会议和二○○○年总结表彰大会精神。报道要点分别为(这里只列条目略去内容):一、对标、挖潜活动报道:二、重点攻关及重点技改项目报道:  相似文献   

10.
杜华赋 《新闻三昧》2006,(10):45-46
《广旺能源报》创刊40周年,而我在报社就干了20年。有人问我:“20年来,你究竟培养了多少人?”对于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仔细去想过。1985年7月30日,我接到调《广旺矿工报》(现改为《广旺能源报》)工作的通知。当天下午,我提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编辑部。报社领导安排我做副刊编辑,并将厚厚的一叠稿件交给我。第二天,我在翻阅来稿时,发现一位姓邓的掘进工的稿件特别多,虽然这位青工小说、诗歌、散文样样都写,但数量和质量却差异很大。没过几天,我便来到小邓所在的单位。我在矿宣传科长的带领下,在采掘职工的集体宿舍找到了小邓。因为上夜班,他…  相似文献   

11.
7月17日,《新闻三昧》编辑部在《西单商场报》社召开在京特约编委会议,研究如何使刊物更上一层楼,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出席会议的有《首钢报》、《北京铁道报》、《燕山油化报》、《中国铁道建筑报》、《石油物探报》、《建设者报》、《西单商场报》、《北京公交报》等企业报的领导和《新闻三昧》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中国企业报协会秘书长叶世忠首先向到会同志介绍了《新闻三昧》新主编张淑华。张淑华就如何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与趣味     
第一张儿童报:1920年在浙江绍兴出版的《中国儿童时报》。 第一张小报:1897年6月24日出版的《游戏报》。 第一张党的日报:1925年6月4日在上海出版的《热血日报》。 第一张彩印报:1979年10月1日在北京创刊的《市场报》。 第一张为报刊出版发行作宣传的报纸:1983年在北京创刊的《中国报刊报》。 第一张工人报:1949年7月1日在上海创刊的  相似文献   

13.
《首都经济信息报》是1985年7月2日创刊的,到现在已经六个年头。六年来,在我们的事业发展中先后聘请了几位老同志,这些在新闻战线上奋斗了一辈子的老新闻工作者为培养青年同志,为提高我报采编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面对实际培养队伍目前,我报编辑部聘请了五位从新闻单位退下来的老同志,其中有四位是北京日报的,一位是新华社的。此外,在发行和经营部门也聘请了几位退下来的老同志。  相似文献   

14.
张宗标     
张宗标,1937年11月生,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兼任《人民代表报》总编辑。山西临汾人,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政治系。历任《山西四清报》编辑,《山西日报》编辑,平顺县委通讯组组长、县委宣传办公室副主任,省委组织部基层一处干事,《山西青年》杂志社负责人,共青团  相似文献   

15.
读者来信     
《中国记者》编辑部: 读贵刊三月号《厦衍的报坛旧事》,很感兴趣。文中有个疏忽,抗战军兴时,上海《救亡日报》创刊,郭沫若任社长,实际负责者为夏衍,任总编辑兼编委。这是夏公从事新闻事业之始,作者漏写了。 《译报》创刊于“孤岛”上海一段,写错了两个人的名字,赵邦,不是赵邦,丁君,不是丁君。因这两位  相似文献   

16.
1997年4月8日至12日,大陆首届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厦门举办.作为厦门市侨报《鹭风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参与了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活动报道. "厦门办特区,就是为了台湾" 厦门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民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两地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化、民俗民风,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在经历了特殊年代的长期隔绝后,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推进,两岸关系缓和,民间往来逐渐增多,也促进了经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复辟帝制,直到1916年2月25日,这一持续83天的闹剧才落下帷幕,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万人唾骂中狼狈死去。天津《益世报》成立于1915年10月10日,新成立的《益世报》在雷鸣远的带领下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表示拥护。文章分析了袁世凯称帝期间《益世报》报道以及言论,对其拥护袁世凯称帝这一立场的原因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8.
全国第一张由孩子们自己办的报纸——《小主人》报,于1983年7月15日在上海出版了。《小主人》报所反映的内容都是少年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编辑部人员的平均年龄不到12岁,投稿者也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报纸刊登的文章、图片等,全是由孩子们采写、拍摄和编辑的。报头“小主人”三字是7岁的侯炜锴题写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索引》2006,4(1):65-65
2006年1月6日上午9:00,2006年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会工作会议暨迎春茶话会在复旦大学档案馆会议室召开,22位在沪的学会领导、《中国索引》编辑部成员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彭鹏  刘冰 《军事记者》2006,(9):22-23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一颗“红星”在征途中闪闪发光。它指示前进方向,激励斗争勇气,传播胜利捷报,颂扬英雄壮举;它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这就是长征途中坚持出版的红军机关报《红星》报。《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创刊。它在中央苏区时期发行量曾达117万份,是发行量仅次于《红色中华报》的中央级报刊之一。1933年8月,邓小平开始担任《红星》报主编,但随着革命形势的转变,1934年10月10日黄昏,邓小平口袋里装着《红星》报“编辑部”,跟随突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