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形态中,通过体制和组织的力量,形成党、国家和社会“三位一体”政治权力关系。但在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动摇了党与国家、党与社会关系的传统基础,带来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因此,在社会转型期合理调整三者之间的权力关系便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多是以市民社会问题为突破口,而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争论并未随着相关论文的增多而减少,相对于过多的对国家与社会的二元结构的论述,本文集中精力从市民社会的角度来看待个人在这种二元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得失与处境,进而得到厘清国家社会个人三者关系的两种取向。  相似文献   

3.
“非典”流行时期的国家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已经走上了良性的发展轨道,但总体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仍然是一种“强国家-弱社会”的模式。“非典”流行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发生了某种变异,“非典”流行事实上打断了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进程,正是由于社会缺乏自救能力,也无可以自救的组织资源。才使国家有了大规模介入社会的可能.国家不得不依靠强化政府权力的方式和传统的动员渠道来控制疫情的扩散,也在事实上强化了对中国社会的控制。在处理突发事件或者社会传染病时,能否不以伤害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为代价?“非典”之后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应建立在公平、平等、民主、自由与正义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科学理论。国家是国家权力的主体,社会是公民权利主体的集合,所以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问题构成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的核心.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解读马克思主义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国家权力来自于公民权利,公民权利是国家权力的目标。国家权力为公民权利服务,公民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国家权力终将回归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5.
政府购买服务的发展,本质上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再调整。国家与社会关系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嵌入"中发生了不同于传统意义的深刻变迁,可归纳为政府主导的庇护关系、社会组织选择的代理关系和契约规制的合作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走向表明,社会逐渐从受支配地被动"嵌入"国家转为有意愿地主动"嵌入"国家。这种发展变化过程,使政府购买服务在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框架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现存的社会结构与制度环境的反作用。政府的信任程度和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因素,购买服务的法规政策和社会组织承接服务的制度性因素阻碍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深入发展。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购买服务的实践,才能实现政社良性互动,从而推动中国跨越式治理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刘镭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07-110
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均衡,即构建合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对中国模式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是三种现实形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中国模式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现实形态,在动态的实践层面失衡现象的表征是国家自主性太强,社会自主性较低。我们需要通过增强国家的权威性,提高社会的自主性,实现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增权,最终形成"强国家、强社会"的现实形态,从而推动中国模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正经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从而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微妙变化,表现为国家与社会从高度一体化逐步走向了适度分离。由此,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得恰当与否,对于现代化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应在汲取和借鉴西方公民社会理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框架构想的基础上,探索构建转型期中国特色的互动和谐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以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的活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利益协调与宏观的国家制度、市场经济以及社会自主性紧密联系。它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在宏观上直接指向社会"结构紧张"状态下的利益主体关系失衡与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现今中国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就是在社会制度结构不断调整建构的过程中,能否真正实现国家、社会、市场间力量的动态平衡与平等对话,使社会结构总体处于宽松状态。为此,需要强化国家社会关系下的国家主导、市场理性与社会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规则和秩序重新定义和建构的社会转型期,反映国家与社会关系新变化的城市住宅区业主和业委会及物业管理公司的新型关系,正在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从公民政治社会生活的视角,针对住宅区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冲突,讨论城市业主如何通过集体行动的策略,维护自己合理权益,并努力使其实现最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高等院校被逐渐推向社会和市场,它除了与政府发生关系外,还与越来越多的其它社会主体发生社会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置角色。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其法律地位有所不同,因此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各有区别。高等院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具有行政法双重法律主体地位;在民事和刑事法律关系中,具有民事、刑事法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美国大学的学术研究为国家利益服务是美国大学的显著特点,美国大学与联邦政府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成为关国社会的重要特征,国家利益成为政府在学术自由与为社会服务之间作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多维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是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的有效调整机制,前提就是法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独立空间。这是形成各社会阶层利益有效表达,协调利益关系达成和谐社会的机制保证。行政法通过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形成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有效互动,从而,在行政法治之下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学与社会、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经营大学成为高校管理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大学不仅要树立"经营"的意识和理念,而且还要尽量提高经营水平。政府监管权力要合理归位,拓宽大学经营空间。大学要按照学术组织的特点确立大学的经营模式,以责、权、利对等原则向大学基层分权,提高经营的活力;以学术为核心促进大学发展,培养学术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焦存朝  杨文圣 《培训与研究》2006,23(12):48-49,12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着重处理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它是当前政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无论从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来看,还是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及其实现来看,政府管理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依据"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对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及其"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农村群众健身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进行了初步探究,适时地提出了"和谐社会"构建与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相互促进对策。以期为进一步探讨和谐社会与发展农村体育之间的关系,和谐推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重构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传统的政治法律体系下 ,政府与公立高校之间是一种内部行政性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 ,政府全面掌握着国家教育权 ,也承担着全部的责任 ,而公立高校则只是政府的附属机构 ,只能服从政府的安排和指令 ,少有自主权。这种关系容易导致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等问题。公立高校成为独立法人之后 ,政府与高校之间可能建构一种外部行政委托代理关系 ;根据市场精神及新公共管理理念 ,重新配置国家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 ,并在高校主办者之间、高校之间、办学者之间形成竞争性的关系 ,这种新型法律关系 ,能约束政府、高校以及办学者 ,确保公立高校独立自主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给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全球化过程中,各国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也是不对称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而发展中国家往往成为全球化负面效应的承受者,从而加剧了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以至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和政局的不稳定和动荡.  相似文献   

19.
Government reports and documents claim that building a knowledge economy and innovative society are key goals in Canada. In this paper, we draw on critical policy analysis to examine 10 Canadian federal government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policies in relation to the government's espoused priorities of innovation and developing a high skills society and economy. Our findings highlight three areas of contradiction: a tension between high skills and low skills policy, a contradictory focus on the socially and economically excluded and included, and the paradox of both an active and passive federal government. Drawing on state theories such as inclusive liberalism and the social investment state, we argue that while a ‘highly skilled knowledge economy’ may form part of the overall skills discourse, these contradictions raise doubts that it is to become a reality in Canada in the near future.  相似文献   

20.
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代英国大学课程改革反映了知识、高等教育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变革,其核心是在课程和工作世界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注重操作性能力的培养.如果说过去是学术能力概念支配英国大学教育,那么现在,一种面向工作世界的能力正在代替这种学术能力思想.这次课程改革是在政府干预下进行的,许多大学结合英国政府启动的"高等教育企业精神试验"、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发起的"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等项重大改革,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