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译序能很好地将译者和译本的信息呈现给读者。该篇通过对《老人与海》较有影响的中文译文:张爱玲译文、海观译文和吴劳译文的序进行切入分析,找出译序折射出的译者与译文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得出,由于译者主体性的不同使得三个译文在总体格调、词语的选择和译文风格等方面呈现巨大的差异性。总体而言,张爱玲译文稍显繁复,海观译文略显华丽,而吴劳的译文则最贴近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相似文献   

2.
奈达的等效理论对诗歌的翻译具有适用性,将邓恩《早安》的译文置于等效理论的视阈下,从诗歌的形式、韵律和内容的等效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好的诗歌译文应在尽力保留原文形式的基础上,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同时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感受,使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和源语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对翻译过程中误读的研究使视点集中在翻译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译者及译文读者上.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目的论为研究误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根据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误读特点,误读可以分为:译者为实现译文特殊的政治、道德、话语权利目的而对原文进行的有意误读以及译文读者处于二级交际情景下对译文的无意误读.  相似文献   

4.
笔译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分析原文、将原文转换为译语、重新调整修改译文,以及检验译文。文章将笔译过程的第三步,即修改译文,或改写译文视为“重写”(再创作),主要探讨在尊重原文本意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重写”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出并考察了这样一个假设:“重写”是使译文更为准确、流畅、自然、地道的重要步骤。对初学者来说,有意识地强调“重写”,重视对译文的修改并将其引入翻译练习中,是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1998年第十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获奖译文进行评析,应用逻辑和错误分析方法,从词句微观层次到篇章宏观层次对获奖译文评析。评析结论是:该获奖译文属于一份错误译文。  相似文献   

6.
译文质量评估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导言本文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并讨论这一做法的前景.§1 已有的进展国内研究对译文的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论文,我读过的有两篇:吴新祥等(1985)和范守义(1987).过去对译文进行评价,一般是依据某些标准(如“信达雅”、“准确、通顺、易懂”等)对译文作出整体性的观察,给予定相分析.这样的评价方法,不易做到客观、确切.  相似文献   

7.
金艾 《成都师专学报》2005,24(1):77-79,4
译文评价是翻译的一项重要工作,对译文评价工作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很有必要。文章在比较相关译文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文字计算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基于文字计算的译文评价方法,并试用该方法对一段文字的两篇译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点宣传资料常含有大量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族习俗等。当这些资料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海外游客时,要让译文能被大多数游客理解和接受,避免产生文化交流障碍,在翻译时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译文进行必要的加工和整理,使译文文本既通俗易懂,又符合英文的思维习惯。就旅游景点宣传资料的翻译,着重从弥补文化差距和灵活运用译文两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一些旅游景点译文实例进行评析,看译者主体性在应用翻译中的体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删减、增添的翻译策略。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译文明白晓畅、清晰易懂,创作出成功的译文,以达到宣传和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秀的中国古代散文,对其进行赏析的文章比较多,但对其译文进行系统性鉴赏的文章鲜见。现代文体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从文体学的词汇、语法、句式、修辞四个角度出发,以谢百魁之译文为例,将《醉翁亭记》的原文与译文进行比较系统的分析,可以找到一些对翻译古代散文有益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翻译单位是巴尔胡达罗夫提出的一个久负盛名但争执不已的话题,争论的结果非但无助其解决,反而使之更加扑朔迷离,有关其界定及实际操作也更让人难以豚磨,甚至于有人开始怀疑其存在的合理性。本文中作者拟从篇章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澄清相关误解,提出并论述篇章单位的概念及其特征,并由之得出结论,最小的动态的篇章单位是最佳的颇具操作性的翻译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法律文本的组成及法律翻译的目的出发,阐述法律文本中将法律言语行为作为法律文本中翻译单位的科学性,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可操作性。作者在文末指出该理论的适用性及局限性,目的在于进一步明晰法律文本中翻译单位的概念,提高法律文本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4.
纪实文献有特有的语言风格,根据文本类型翻译理论对其需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翻译技巧和语言风格。通过列举纪实文本翻译实例,阐释翻译的中心目的是准确传达思想,地道表述信息,让读者如看原文般阅读。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受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根据翻译研究流派理论,意识形态作为一种影响翻译的文化因素,对翻译具有重要的作用:一特定思想意识形态,即强制性思想意识形态或受接受语文化主导意识形态影响的意识形态,对翻译文本的选择有决定性作用;这一特定意识形态也决定了翻译文本的改写及改写策略。最后指出为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目的,非民族中心主义的翻译策略值得一试。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针对呼唤性文本翻译补偿策略的研究尚属新兴领域。不同的文本类型决定了翻译补偿的不同策略,文章结合文本类型理论,以广告翻译为例,论述呼唤型文本的翻译补偿的几种常用方法:转换法、强化法、归化法和替代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文本类型学和在此基础上创立完善的功能目的论,旅游文本主要为操作型文本,具有引导功能。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对在不涉及文化信息的文字部分应以归化翻译为主,对传递文化信息为主的文字部分以异化翻译为主。在具体的实践中,应发挥译者的专业判断,将归化和异化综合运用到旅游文本翻译中。  相似文献   

18.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9.
杨菁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56-158
目前我国国内针对医学翻译的相关研究并不少,但多以医学英语文本为对象,而以医学日语文本为对象的相关研究却并不多见。文章通过列举分析医学日语文本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专业词汇对应问题,探讨具体的解决方案,强调医学日语词汇的翻译需秉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读者为导向、合乎专业表达习惯的翻译原则,确保翻译的专业性、准确性、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孙卫斌 《海外英语》2011,(8):204-205,207
传统翻译教学侧重句法、词法的分析讲解,造成学生在译文的衔接连贯方面存在不少问题。该文分析了语篇翻译过程中的衔接转换,指出了应在语篇翻译教学中提高学生衔接意识的培养,并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