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 ,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 ,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 ,放进水槽里 ,盖上有底烧杯 ,蜡烛熄灭了 ,杯子里的水上升了 ,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 ,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 ,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 ,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 ,很不易点燃火柴 ,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 ,再进行实验。2 水槽中水的多少和蜡烛的长短要适宜  学生实验时 ,水槽中的水太多会淹没蜡烛 ,太少进入杯子里的水有时不明显 ;蜡烛太长烧…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利用实验这个杠杆 ,教师大胆放手 ,学生积极动脑 ,主动动手 ,善于归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多年的自然教学中探索出了学生自学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分组实验得出结论的教学方法 ,给学生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授《燃烧与灭火》一课时 ,首先让学生自学课文 ,然后提出问题 :要使燃烧的蜡烛熄灭的方法很多 ,但为什么用嘴吹会使蜡烛熄灭 ?杯子盖住蜡烛熄灭 ?用扇子扇蜡烛熄灭 ?用剪刀剪掉烛芯会熄灭 ?让学生分小组边实验边讨论边记录 ,解释提出的问题。他们发现 ,用杯子盖住燃烧的蜡烛 ,蜡烛是慢慢的熄灭的 ,联想到《空气的成分》…  相似文献   

3.
1 实验材料要准备吸水纸 这个实验除了教材上应准备的材料外,还要准备吸水纸.实验开始时,学生把点燃的蜡烛粘在玻璃片上,放进水槽里,盖上有底烧杯,蜡烛熄灭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说明燃烧了一部分空气.为了证明剩下的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坚接着把水槽中的器材翻起来,把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擦燃火柴放在小缝里,火柴会熄灭.由于学生的手是湿的,很不易点燃火柴,这时就要用吸水纸擦干手,再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4.
一、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二节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部分[实验5—3]二氧化碳熄灭蜡烛火焰的实验现象:底下的蜡烛先灭,上面的蜡烛后灭。由此得出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对此学生会质疑,为什么说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呢?所有的可燃物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熄灭吗?为答此疑,我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实验:将镁带先在空气中点燃,然后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现象,结果镁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瓶内壁产生大  相似文献   

5.
1.预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实验时先点燃一支蜡烛,用长镊了把它伴放到盛氧气的集气瓶底,盖上玻璃片。可看到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待蜡烛火焰熄灭了,这时集气瓶里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取一段约5cm长的镁条,用砂纸擦亮,然后用对锅夹住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集气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空气的成分》一课时,我先做了课本上第一个观察实验,即用一个空玻璃杯罩住一支点燃的蜡烛,让学生观察现象(蜡烛慢慢熄灭),然后当我提出杯中的蜡烛为什么会慢慢熄灭时,学生却七嘴八舌,有的说空气烧完了,有的说杯中还有空气,而且争得面红耳赤。形成认识矛盾后,我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即:将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染红的水,点燃蜡烛再用玻璃杯罩上,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学生观察后回答:蜡烛还是慢慢熄灭,但是红水上去了一截。当我再问他们,为什么蜡烛会慢慢熄灭?杯中的空气用完了吗?学生还是…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3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六章第二节中通过实验:根据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验证了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我在实习教学中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根据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正常的燃烧,验证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了。这样就从两个角度说明了在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体内细胞代谢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1实验目的验证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量的减少。2实验用具集气瓶,蜡烛,火柴,细铁丝,双孔橡胶塞,玻璃管,烧杯,水。3实验步骤a.如图1所示,集气瓶中充满的是空气(吸入的气体),将燃烧的蜡烛…  相似文献   

8.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对蜡烛在杯子里熄灭的现象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真的是氧气被燃烧完了吗?这节课的探究就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9.
胡云 《考试周刊》2013,(50):147+120-147,120
<正>一、问题的提出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30页课堂探究——灭火的原理(如下图)。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分别放在两个烧杯中,然后向一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蜡烛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请用灭火原理分析。根据灭火原理分析,现象是左边第一个烧杯中的蜡烛熄灭,原因是与空气隔绝,所以蜡烛熄灭。上课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蜡烛熄灭后,烧杯中究竟还有没有氧气呢?学生的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设计了实验进行了验证,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10.
在上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对蜡烛在杯子里熄灭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杯子里的氧气被燃烧完了.  相似文献   

11.
针对学生用蜡烛替代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搞清了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的一个主要因素是蜡烛在密闭容器(钟罩)内燃烧时,耗氧不完全,蜡烛就会熄灭;集气瓶内CO2体积分数达到53%以上时火柴火焰就会熄灭;在做CO2物理性质、灭火实验时,应考虑该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第五课《空气成分》一课,通过在钟罩中燃烧蜡烛的实验来证明空气中至少包含有两种气体:一种支持燃烧,一种不支持燃烧,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实验中还发生了一个重要现象:蜡烛熄灭后,罩中的水面上升了。对于“水面为什么上升”这一问题,以前的教科书中涉及到了,现在的教科书不涉及了。以前的教学参考书上是这样解答的:“罩内的空气变少了,占据的空间小了。”“燃烧需要的是氧气。”“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不然罩内的空气占据的空间不会变小,水面不会上升。”现在的教科书虽然不涉及这一问题,但不…  相似文献   

13.
正实验材料:两个一样型号的玻璃杯、面巾纸、水、蜡烛、打火机。实验步骤:1.把蜡烛放到一个空玻璃杯里并点燃。2.浸湿面巾纸,覆盖在点燃蜡烛的杯子上。把另一个杯子扣在上面,口对口扣严。3.等蜡烛熄灭以后,拿起上面的杯子。结果发现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原理:面巾纸沾水,可以密闭瓶口。因为面巾纸透气,蜡烛熄灭前已经把两个杯内的氧气耗尽,杯内气压比杯外气压低很多,所以两个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15.
我们知道莲藕中的孔里有空气,帮助它们在水中呼吸,由此我们联想到竹子里面是空的,是否也有空气或别的气体呢?我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我们猜想竹子里面的气体可能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氮气。为了证明竹子里有什么气体,我们做了几个实验。首先,我们必须先把竹子里的气体收集起来。我们用锤子把竹筒打一个洞,然后迅速把竹筒放到水里,再拿一个装满水的集气瓶放在竹筒的洞上收集竹子里的气体。收集好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上,我们收集了十几瓶气体进行实验。实验一:我们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把点燃的蜡烛放进从竹子里面收集的气体中,发现蜡…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二氧化碳》一课时,收集满两瓶二氧化碳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集气瓶内二氧化碳的多少直接影响本课实验的成败。怎样才能直观地看出二氧化碳收集满了呢? 1.火柴检验法 由于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可以借助点燃的火柴进行检验。把点燃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部,如果火柴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原理可以在新课中揭示) 2.肥皂泡检验法 由于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溶解于水,所以可采用向上排气法收集。把导管插入集气瓶的底部,往集气瓶内倒入少量肥皂水(以刚刚淹没导管口为宜)。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吹起一个大的肥皂  相似文献   

17.
初中化学教材中(P7实验1—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是采用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通过红磷的燃烧来测定的。由于所用钟军过大,不易于课堂上演示操作,现象的明显性也受到影响。现改进如下。操作方法:1.在集气瓶上贴上一张纸条,将集气瓶容积从上至下五等分,在纸条上注明。2.在毛玻璃片上,固定一只小蜡烛,点燃后放入水槽中。3把集气瓶从蜡烛火焰上方迅速倒扣在毛玻璃片上,并将瓶口用水封住,蜡烛火焰慢慢熄灭。4.移开毛玻璃片,待水进入集气瓶中不再上升时,用毛玻璃片封住瓶口,取出,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水位线约在集气…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化学课上,老师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点燃长短不一的两根蜡烛,立在如图所示的容器中,然后密闭容器,哪根蜡烛先熄灭?课堂上气氛热烈,大多数同学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而且有充分的理由:蜡烛燃烧产生的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CO2向下流动,短的蜡烛因缺氧而先熄灭.当时我也非常赞同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19.
1 杯子相连大气压力的作用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空玻璃杯 ,在一个玻璃杯中点燃一小截蜡烛 ,杯口上盖一张潮湿的纸 ,然后把另一个杯子覆盖在上面。几秒钟后 ,火熄灭了 ,这时奇迹出现了 :两个玻璃杯紧紧合在一起了 ,只要拿起上面的一个杯子 ,下面的一个也会被提起来。这是为什么 ?原来吸水纸是透气的 ,烛火把两个杯子中的氧气消耗完后才熄灭。在覆盖吸水纸之前就有一部分膨胀了的气体跑掉了。在烛焰熄灭和气体冷却之后 ,两个杯中气压比杯外低得多 ,于是杯外大气压就使两个杯子紧紧地连在一起了。2 硬币跳舞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  在空汽水瓶…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自然第十册“燃烧的条件”一课中安排 了这样一项实验:“把蜡烛粘在玻璃片上并放入水槽中,往水槽里倒入一些水,点燃蜡烛后,再用杯子罩上,观察发生的现象。”在填空分析时直接写明了实验现象。“1.蜡烛燃烧时,杯内水面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