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1926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上海。1943年毕业于江西联合中学。同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大,在这里,李政道遇到了一生中获益最多的老师——吴大猷。1946年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虽然大学未毕业,还是进了芝加哥大学物理研究院,开始同杨振宁合作。1950年6月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赴加拿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有人发问:中国人什么时候才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郑重回答:中国人已经得到了诺贝尔奖,因为1957年李政道和我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都是中国藉。1957年12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音乐大厅,两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家第一次登上颁奖台,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为中国人争了气,增了光。瑞典皇家科学院代表称赞:“两位物理学家由于对宇称守恒定律作了精湛的研究,从而导致次原子粒子方面的重要发现,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奖金……这两位获奖者所进行的研究,实际上推翻了30多年来被普遍认为是自然基本定律的所谓宇称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3.
李政道是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是美国、中国、意大利三国的科学院院士。1957年,当时只有31岁的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从而,李政道和杨振宁成为最早获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杨振宁教授是当代最卓越的物理学家之一,他的主要贡献在理论物理方面。1957年他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使他享誉国际物理学界。  相似文献   

5.
夏欣 《中国教师》2003,(4):32-33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旅美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主任。曾就读上海清星小学、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浙江大学、西南联大,1946年由吴大猷教授推荐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研究院学习,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6.
四位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李政道,物理学家,1926年生于上海。因与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同获1957年物理奖。杨振宁:物理学,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在美国,祖籍安徽合肥。1957年与李政道同获物理奖。丁肇中: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  相似文献   

7.
谈渗透性学习方法马守田一、杨振宁教授提倡渗透性学习方法渗透性学习方法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所提倡的。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的传统教育是注重按部就班的学法,学生念书比较认真,要大家守规矩,这确实有它的好处。然而,不能把按部...  相似文献   

8.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  相似文献   

9.
明师     
“大概”二字是你最大的敌人。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1940年到美国读研究生,他的导师是大师级的物理学家费米教授。费米教授每一周用半天时间跟李政道讨论问题,他的主要目的是训练,让学生对一切物理的问题都要能够自己独立思考,找到答案。费米每次讨论时都问问题,让李政道回答。有一次,费米问李政道:太阳中间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答大概是一千万绝对温度。费米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李政道说:是从文献上看来的。费米问:你自己有没有算过?李政道答:没有这个计算比较复杂。费米告诉李政道:作为一个学者,这样不行,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和估计,你不…  相似文献   

10.
张琼 《湖北教育》2000,(5):18-19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以其亲身体验讲到:“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西方教会了我创新。”正是这重要的两点,为他登上诺贝尔领奖台奠定了基础。我们面前的这群孩子将是21世纪的主人,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1.
适奉杨振宁教授七十华诞之际,愿借《复旦教育》一页,探索其治学方法论思想,並谨此以志祝愿。作为一名大物理学家,杨振宁的学术成就是举世瞩目的,他于1954年与米尔斯一起创立非交换规范场论,许多人认为这是继相对论,量子力学之后理论物理学上的最大成就;他和李政道因发现宇称不守恒而荣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成为炎黄子孙中最早  相似文献   

12.
杨振宁教授是20世纪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毕生从事于理论物理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杨一米尔斯规范场、杨一巴克斯特方程成了物理学的经典,因断言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他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对物理学的贡献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3.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政道的治学经历对科学教育的启示叶松庆李政道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6年出生于中国上海。1957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的在基本粒子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宇称不守恒定理,曾轰动了当时的整个物理学界,使物理学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他的...  相似文献   

14.
小朋友们,相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的大名你一定听说过吧?他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因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于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那么,杨振宁在读书和学习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呢?今天,我就给你讲讲杨振宁的“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1942年在昆明西南联大得学士学位,1944年得硕士学位,1945年圣诞节前后到了芝加哥,1946年1月正式报名进芝大当研究生,1957年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出版一年多的英文本《杨振宁论文选集》(Selected Papers 1945—1980 with Commentary),全书五八五页,前头  相似文献   

16.
杨振宁的科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振宁的科学教育思想湖州师范专科学校王荣德杨振宁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他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在中国大陆完成从小学到硕士的教育,1945年赴美攻读博士并从事科学研究与教育工作至今。1957年,他与李政道先...  相似文献   

17.
十年动乱期间,闭关锁国。我作为一个科学记者,在事隔三年之后才详细知道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经过。 丁肇中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物理学家。他是位什么样的科学家?为什么会获得这一殊荣?作为一个跑科技战线的记者,我觉得应该深入采访。 那是1979年的秋天,全国科学界正沉浸在粉碎“四人帮”的巨大喜悦中。一年前召开了全国科学  相似文献   

18.
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美籍中国物理学家李政道和杨振宁,因为他们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震惊世界的宇称不守恒理论,打破了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公认的宇称守恒定律,从而开拓了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纪元。1956年,青年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李政道在解读“q-g疑谜”时,发现在所有的强相互作用里,宇称守恒的证据非常充分,但在弱相互作用里却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于是他们在论文《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问题》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定律不成立!但几乎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认为,宇称守恒这条物理学上的金科玉律,绝对不可能违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联袂获诺贝尔物理奖,成为首次获此荣誉的中国人。杨振宁的成功,是中西文化共同熏陶的结果。他自小生活在中国,其中小学、大学、研究生教育都是在中国完成的。1945年,23岁的杨振宁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师从物理学家泰勒和费米,以后长期在美国纽约石溪州立大学物理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79年中美建交后,杨振宁频繁回到祖国访问,并常常以一个科学家的眼光,谈论他对中美教育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华人物理学家聚会汕头面向21世纪展示物理学领域新成就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李远哲、丁肇中出席会议本刊讯世界华人物理学家的历史性盛会第一届国际华人物理学大会于1995年8月5日至9日在中国广东汕头大学隆重举行。大会由海外华人物理学大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