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吉安古称庐陵、吉州,唐代时期,杜审言被贬为吉州司户参军,他广交儒士,大兴文教,建立相山诗社,推动了吉安文化的发展;颜真卿任吉州司马,他的忠烈事迹感染教化着吉州的百姓。北宋以来,吉州崇文兴教,广设书院,经常出现群体性、家族性的科举盛况。欧阳修开启宋代三百年文章之盛,且以其道德人格的力量,促使一代士林新风的形成。在这种"文章节义,遂甲天下"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淳祐元年(1241),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建了白鹭洲书院。元朝接管了书院,并纳入体制之内予以支持。明万历年间汪可受重修书院,奠定了后来的修复格局。清光绪年间,贺良桢对白鹭洲书院进行大规模的修建,现存的书院古建筑,保留了当时的历史模样。  相似文献   

2.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3.
江万里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丞相。他于1241年在吉安创办白鹭洲书院,其办学理念为: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延请名师;初创院规,完善制度建设;言传身教并重;重视实学,反对为科举而科举。江万里创办白鹭洲书院的影响:使吉安文风昌盛,书院数量众多;使吉安人才辈出,成为文化高地;使吉安民风淳朴,注重道德气节。  相似文献   

4.
吉安.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孕育了光辉的庐陵文化;“白鹭洲书院”屹立在赣江夹流中的白鹭洲上,造就了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吉安,也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是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浸润着光荣的革命史实。  相似文献   

5.
南宋时期,江西最著名的书院除白鹿、鹅湖外,还有白鹭洲书院。其遗址在今吉安市(古称吉州或庐陵)东赣江中的白鹭洲上。 唐朝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句子,指的是南京水西门外古长江中的沙洲。赣江中的这块沙洲,也是双水夹流,地理形势与其相似,古人亦称之为白鹭洲。白鹭洲雄踞赣江中流,延伸数里,状如游龙。若登高远眺,章贡清流盈盈。好似襟带环绕四周,景色十分壮观。  相似文献   

6.
白鹭洲书院为江西最著名的书院之一,由宋至清,历经六百余年。书院的建成与理学密切相关。宋明时期,书院科举、学术活动并重,其灵活的教学方式与活跃的学术思想大大推动了吉安府儒学的发展。此时理学与书院关系密切,一些理学大师的学术思想通过书院得到了传播和继承。书院制度为理学的传播与社会实践提供了保障。清中叶以后随着官方办学主动性的增加,书院的教学日益与科举考试密切相关,失去了往日的学术风气,名存实亡,进而直接导致了吉安府的学术衰落。  相似文献   

7.
由江西余干籍右丞相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办的东山书院,在赵汝愚好友朱熹的亲临讲学与大力协助下,文风日盛,培养和熏陶了诸如柴元裕、饶鲁、谢枋得、胡居仁等一代又一代的理学名人与乡贤。东山书院虽曾多次遭毁,但始终发展并延续了下来,成为齐名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豫章书院的江西古代著名书院。虽然近现代其关注度和影响力不及这三所书院,但其曾经的辉煌却是一种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8.
由于有关白鹭洲书院的存世史料匮乏以及各研究者对山长之称理解迥异,故研究者对白鹭洲书院首任山长之见,众说并存、莫衷一是。本文针对部分研究者的观点,结合一些史实,分别对曾主讲或讲学于白鹭洲书院的江万里、胡楚浚、欧阳守道等七位学者进行了山长考辨,再分析出其中可能的首任山长,以此释疑并启发于同仁。  相似文献   

9.
王建民 《江西教育》2005,(12):12-12
吉安,古称庐陵,自古有“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旧时此地“家藏诗书,人多儒雅,序庠相望,弦诵相闻。”自宋朝以来,出历代状元16人,占江西省的三分之一,有进士3000多人,创造了炫极一时的庐陵文化。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解缙等文化名人皆出于此。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书院与禅寺是儒家和禅宗重要的教育机构,它们共同推动了儒家理学和佛教禅宗思想的传播。从发展地域上看,二者皆在江西、浙江、湖南、福建四处都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各区域的发展也表现出相似趋势,体现出儒家与佛教文化的融合性。  相似文献   

11.
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书院的办学思想表现在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白鹭洲书院为例,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渗透其中的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江西吉州的白鹭洲书院,以其浓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崇尚气节而闻名于世。宋元之际,其创办之始就涌现出江万里、欧阳守道、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一大批爱国志士。本文论述了这批学者对气节与士风、士习的批判,并从他们对操存充养浩然之气、践履善性四端、立志自拔、以圣为则、国重于君、自强不息等方面进行气节修养的思想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认为这些思想对今天多有昭示和启迪。一 气节,指志气、骨气与品节,即个人为人处世时的原则性和道德、政治上的坚定性,具体表现为个人气节和民族气  相似文献   

13.
陈思思 《教学随笔》2016,(5):164-164
独立于官学系统之外的书院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而书院的办学思想表现在书院建设的方方面面。本文以白鹭洲书院为例,从白鹭洲书院的选址、建筑的布局、植物配置来分析渗透其中的教育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百泉书院的前身为太极书院,其兴起与邵雍等诸位理学大师倡道苏门山密切相关。至元,理学名家姚枢、赵复、许衡、窦默等纷纷栖居苏门讲学,使书院很快成为北方理学传播的中心。明代经多次修葺,书院制度日臻完善。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任主讲多年,使书院再度成为北方人文荟萃之地。因而,百泉书院在中国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吉州区位于江西省吉安市的中心城区,是吉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素有"金庐陵""吉州福址""江西望郡""文章节义之邦"的美称.这里庐陵文化发达,教育昌盛.特别是近几年吉州教育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创办特色学校、打造品牌学校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不少区外兄弟学校不断前往观摩学习.最近记者就吉州区创办特色学校的经验和做法采访了该区教育局局长陈高建.  相似文献   

16.
许莹 《江西教育》2012,(13):22-23
吉安自古享有“金庐陵”之称,庐陵文化不仅是江西文化重要的源流和支柱,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作用,像“欧阳修、文天祥、杨万里”等这些彪炳史册的文化名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庐陵人.庐陵,这片红色的土地,也孕育了无数革命英魂.与市中心白鹭洲公园相邻的石阳小学历经百年的薪火相传,百年的教育轮回,已成为吉安市远近闻名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是全省重点中学之一,文风源远流长。其前身为白鹭洲书院,系南宋吉洲太守江万里于淳祐元年(1241年)所创建,第一任山长是当地名儒乡贤欧阳守道。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其生徒有40名考中进士,占全国同榜进士的九分之一,其中文天祥高中状元,理宗皇帝为此亲笔御书“白鹭洲书院”赐悬门额,从此成为与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齐名的江西三大书院之一。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制为吉安中学堂,以后又相继易名为江西省立第六中学、第五中学、吉安中学,解放后改  相似文献   

18.
周敦颐(公元1017-1073年)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在曾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最高做到知州军,但为时不到半年。晚年因在江西庐山莲花洞创办了濂溪书院,所以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被誉为"道学宗主、理学开山",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代表作《太极图说》首次表现出用道教的观点表达儒家的宇宙本体论,还阐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儒家的基本价值观和儒家的天人合一等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9.
自唐以来,书院在培养人才和传播儒家道德价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南宋的书院多以理学教育为主,其教育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儒家传统的人格教育思想,围绕着学做“圣人”的教学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为以后的元明清教育树立了典范。书院对教学环境的选择颇有特点,他们选择适合修养情操的自然环境,把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相互体味融入人格教育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机构,它的兴衰与理学的传播息息相关。宋朝初期,随着理学思想在惠州的传播,惠州的书院教育开始兴起。明朝中后期,惠州的理学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出现了众多知名的理学家,受此影响惠州的书院教育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最终使惠州成为当时的学术重地。文章以罗从彦和湛若水为代表,阐述宋明理学对惠州书院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