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科交叉前沿认清理工类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大意义,打破跨学科融合的壁垒,将阶梯式教学模式与"观、描、量、析"实践教学法合理运用于教学培养之中,为高年级本科生搭建科研学习与实践的"教学—项目—研究—交流"互动平台,并引入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科研能力多元评价体系,发掘学生的学术科研潜能,构建了学科交叉视域下高年级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模式,完善了基于多学科融合的学生科研培养机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科学创造力的多学科交叉复合人才来满足国家未来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  相似文献   

3.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高校物联网课程由于涉及多学科的高度交叉,其实验体系的设计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提出软硬件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从物联网实验教学的硬件平台、软件分析、互联组网、师生探讨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多学科交叉的新技术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物联网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运用有限元软件来模拟混凝土重力坝的二维、三维模型,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到坝体的位移、应力-应变、裂缝等工程特性指标,可以为重力坝的设计、复核验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重力坝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静力理论和动力理论,对坝体进行了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得到了坝体变形图、合位移等值线图、有效应力等值线图、坝体振型图。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地震载荷对坝体产生的影响,并为坝体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材料力学的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教学中,深入对"横截面上点的应力与点的应力状态"、"由四个强度理论建立的强度条件与基本变形的强度条件"、"低碳钢、铸铁拉伸破坏及扭转破坏与材料的断裂破坏、屈服破坏"三个问题的教学讨论,促进了学生对应力理论与强度理论的学习,提高了应力理论在材料力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加深理解了强度理论的实践意义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其理论模型来自杜威的实用主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和多重智力学说的统整。  相似文献   

8.
针对材料力学落后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之间的矛盾,借鉴国外先进的"CDIO-OBE"工程教育模式,依靠土木工程专业优势学科平台,创新改革材料力学实验教学。"组合梁弯曲正应力实验"的成功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从而为我国普通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材料力学研究性实验项目——组合梁应力分析实验的开发情况。实践表明,该实验项目的开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受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建设工程训练立体教材、MOOC学习与考核平台、移动终端教学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辅助工程训练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并给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设思路和教学实施策略。工程训练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弥补高校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师资力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培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创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