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哲学家皮尔士全面提出了符号学概念和研究范围.符号学的发展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雅克布森是第一个吸收皮尔士符号理论的语言学家.文章试图从皮尔士符号学角度分析雅克布森的翻译理论,提出跨学科研究是翻译研究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对等一直被认为是翻译理论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翻译对等有其重要的意义。以美国符号学传统为基础,以皮尔士符号为其理论范式,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补充,本文分析了符号对等。分析结果表明:符号与解释项之间的完全对等是不可能的。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有目标引导,永无止境的进化过程,因此需要译者不断去发掘符号所包含的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对符号现象的关注和研究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符号学的思想传统,同时从翻译的角度浅论了中国符号学翻译思想的发展。纵观历史,中国对符号现象的关注在历经发展后已经与翻译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皮尔士符号学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理论存在着契合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体验观、行为主义和范畴观。从认知符号学的角度分析诗歌翻译的符号特征,包括物理特性、指示性和心理性,能够以此为原则指导诗歌翻译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
刘静 《红领巾》2005,(5):135-136
符号学的翻译观为语用意义的理解和再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皮尔士的符号三分法将解释项引入翻译过程,与其相对应的语用意义就成为翻译中意义转换的首要任务.在小说翻译中,翻译者应该分析原作语言符号,主要是句法结构所蕴含的丰富的语用意义,并在译作中忠实地再现出来,从而再现原作的社会历史现实和艺术意境.  相似文献   

6.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符号学来探讨翻译对等这一问题。由符号的三种存在性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之间的关系;并在符号学的大前提下提出了几种具体的翻译对等模式以及达到对等的步骤。强调符号的生命在于发展,因而对等也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符号学翻译法这一角度,讨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存在的理论依据,阐述社会符号学的语言功能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探讨符号学角度下的译者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8.
美国学者雅各布森开创了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翻译的先河,给翻译研究者们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方法.符号学把解释和操作非语言因素也纳入了翻译研究的范畴.基于此,利用雅各布森的翻译观来解读影视字幕翻译,证明影视字幕翻译中各种因素的制约决定了译者对目的语符号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本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法律的规范性和概括性。此前很少有人从社会符号学等语言学视角探讨法律文本翻译,本文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法律文本翻译进行研究,分析社会符号学在法律文本翻译中的重作用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来源复杂,所以英语习语的汉译是翻译的难点。以社会语言学和符号学为基础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强调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文化的交际过程。翻译就是妻翻译意义,并尽可能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等值。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英语习语的汉译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为两种不同的翻译形态做出了新的解释,也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基于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later work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1839–1913) offer an extended metaphor of mind and a rich conception of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After a ‘rhetorical turn’ Peirce develops his early ‘semiotics’ into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sign and sign use,while integrating his pragmatism, phenomenology, and semiotics.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I bring Peirce’s notion of semiosis—the sign’s action—to the forefront. In doing so, I hope to disclose how Peirce’s rhetorical turn not only opens up towards a richer conception of the dynamics of knowledge and learning, but also invites a shift of perspective from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of learning to the semeiotic processes that characterizes the very dynamic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3.
在探究文学作品名的命名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社会符号学的翻译标准.探讨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标准,即译者在理解篇章的基础上,译名既要给译文读者传达原名所含信息,又要尽可能地再现原文作者的立题意图及其对读者所产生的效果。文章对文学作品名翻译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困难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最后提出文学作品名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14.
皮尔斯的符号学是认知的符号学,人们通常关注其认知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与美学相关的问题。其实,皮尔斯符号过程中的不明推论这一认知步骤,就显现出了美学的维度,它是艺术表达的基础。皮尔斯从实用主义与其符号学的关联开始,美学维度在不明推论环节显现,其包含的本质要素是符号的冲突,进而以此为基础阐释艺术和艺术作品的表达,显示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美学价值,可以深化对其符号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发端于符号学、又被文艺批评领域广为关注的“互文性”理论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传统翻译理论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它提醒从事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的学者去探究翻译与“互文性”的关系。这无疑会给翻译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互文性”理论将翻译视为文本间的互换,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翻译理论中原作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并赋予译者三重身份,即:读者—阐释者—作者。文章详细论述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从不同层次把握住自己的身份来实现文本的互换。  相似文献   

16.
从符号学的角度谈广告语的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号学的翻译原则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这一翻译原则对广告语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依照符号学翻译观.通过对广告语特殊意义及功能的分析,说明英汉广告翻译不单单是指称意义的对应转换,更重要的是实现其联想意义的转换以力求达到功能、语意、语法、修辞等效,从而使广告译文发挥与原广告同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7.
While Peirce is a seminal figure for contemporary semiotic philosophers, it is axiomatic of a fully semiotic perspective that no philosopher or philosophy (semiotics included) can provide any final answer, as signs are always interpreted and the context of interpretation always varies. Semiosis is evolutionary: it may or may not be construed as progressive but it cannot be static. While Peirce offers a way out of the mind‐body divide that both permeates and separates classical rationalism and empiricism, he himself is read in this article as closer to the rationalist tradition exemplified by Kant and Hegel that he critiques than to either thoroughgoing empiricism or post‐Nietzschean relativism. From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Peirce thus falls short of qualifying as a fully semiotic thinker, notwithstanding his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miotic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8.
关于本科翻译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对于翻译的原则形成健全的意识,并自觉地将其运用于自己的翻译实践。这种健全的翻译原则意识显然只能以某种健全的理论作为基础。社会符号学的翻译理论从跨语言—文化传通的角度来看待翻译,并阐明了其本质。它对于语言经验事实,尤其是翻译操作与研究领域内的经验事实,有着比较全面的概括力和解释力,同时也有着一个好的理论构架所应有的清晰性与简约性。因此,笔者认为应用社会符号学理论作为翻译研究和翻译教学中的核心理论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皮尔斯与索绪尔符号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尔斯和索绪尔分别为现代西方符号学中哲学传统和语言学传统两个源流的开创者.本文在比较他们的符号基本理论的同时,一方面透过皮尔斯的符号观分析其语言观,另一方面则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观看其一般符号观.本文认为,索绪尔二元的符号观忽视了符号与外部的交际价值,而皮尔斯的符号观则弥补了其不足,强调符号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认知和交际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