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有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的特点:从世界潮流看,中国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必须由古代社会转向近代社会;从历史传统看,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一时不易被彻底改造和摆脱;此外,外来侵略势力的渗透、干涉和勾结更加剧了革命的难度。所以民族革命(独立)和民主革命(近代化)互为表里,民主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中心任务,也是中国经济真正近代化的前提。1840年以来,随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社会旧有阶层(地主、农民)和新兴生产力代表(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作了近代化的尝试。从革命角度讲,主要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进行的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斗争、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斗争。这些革命先后打击和推翻了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宣告了民主革命任务的初步完成。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高三文科学生感到不理解,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我们知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1840年开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结束的。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和反侵略,建立一个独立富强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的力量是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剥削仍占…  相似文献   

3.
陶圣建  邢泊 《新高考》2007,(3):27-30
【考点指津】 1.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种革命,一般情况下,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无产阶级既要担负民主革命的任务,又要承担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其中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民主革命的任务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代理人官僚资本,主义新中国在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的斗争中,有许多斗争就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主要有: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取缔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没收官僚资本、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进行工矿企业的民主改革等。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就是:在政治上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在经济上要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近代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是政治近代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主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民族独立,但真正的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发展又密不可分,在复习时应该予以把握。  相似文献   

5.
雷慧清 《新高考》2010,(1):37-38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涉及两项基本内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以及在民主革命进程中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它们的斗争目标基本相同,都是反侵略(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治。但由于领导阶级不同,决定了革命的走向不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也就是中国探索近代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个演变和形成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过程。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对于正确制定革命党人的战略和策略,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正确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一些代表人物即开始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艰辛历程。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友奠定了思想基础。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太平天国领袖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9世纪60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则是中国人最早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付之于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则在不同层面上把对近代化的探索从经济上升到了政治、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更是鲜明地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率领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从而为在中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历经曲折.终于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8.
一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出,马、恩关于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策略方针的论述,其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无产阶级应当赞助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马克思指出:“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在这两次革命中获得了胜利;然而当时资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社会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三个疑点: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概述就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而言是不完整的;②将中国近代革命概括为民主革命不完全符合逻辑推理:③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足统治阶级的观点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中关注道德问题的突出代表。他认为,道德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并从民主革命的立场出发,提出反功利主义的、革命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八四八年革命,是欧洲一次规模巨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从法国的二月革命开始,席卷了包括德、匈、意、罗、捷、波和英国、爱尔兰等地在内的几乎整个欧洲。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封建主义及其残余,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参加革命的有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无产阶级第一次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积极投入战斗。  相似文献   

12.
对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表的几点质疑○○○常海潮●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用书上册(必修)第252页有新旧民主主义比较表,其表如下:名称性质任务领导阶级主力结果前途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来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才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暴力是每个孕育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所论则更为具体。“资产阶级国家中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能通过暴力革命”。可见,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要实现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必须进行武装斗争,离开武装斗争,就不能完成任务。可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的唯一选择。 一、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认为,先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在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序幕”。他们又提出,无产阶级要不停顿地把民主革命发展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俄国革命的实践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革命转变的理论,。他认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1922年埃及独立后,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威信扫地,而无产阶级政党还不成熟,于是发动和领导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到正在崛起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的肩上。文章介绍了纳赛尔从事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指出埃及的革命仍是不彻底的,纳赛尔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基本线索: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1;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主革命像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是由一系列革命斗争组成的,每一次革命斗争都为民主革命客观历史任务的解决作出了一定贡献,正因为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不能从根本上完全解决这一历史任务,以至中国的民主革命又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这已为中国历史的发展所证明。民主革命时期的国民革命就是实现革命领导权转换的关键阶段,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革命性质的认定,积极投身国民革命的实践,逐步认识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以对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领导的实现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18.
六十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以前,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属于资产阶级,在此以后,则属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武器的中国无产阶级。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和后果。它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也保证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从而为在中国消灭剥削制度,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创造了基本的前提和条件。从鸦片战争、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一百多年间的历史,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论断:“没有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要失败,有了工人阶级的领导,革命就胜利了。”①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既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特殊国情,又站在世界历史、世界革命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说:“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①那么,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第一、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为理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党的“二大”上就制定了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在进行民主革命的长期过程中,党和毛泽东始终坚持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方向,并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