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幼儿的实际心理表现中,既存在着依恋心理,又存在着依赖心理,正确区分这两种心理,懂得这两种心理对幼儿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这对于家长掌握幼儿的心理,有效地对幼儿施加影响是很有意义的。幼儿依恋是指幼儿对某个或某些抚养者所表现出的特别亲近、难以离舍的情绪。具体表现为:幼儿愿意和依恋对象亲近;和依恋对象在一起时,幼儿有愉快情  相似文献   

2.
大班幼儿的积极归因能力较弱,调查发现幼儿归因偏差有很多影响因素:遇事过分依赖成人,期望成人帮助其归因,对自己的行为不懂得归因;教师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间接影响了幼儿的归因倾向;幼儿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不同的性格气质导致自我归因能力的发展程度也各有不同。文章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关的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在多年的幼儿园保教工作中,笔者发现一些很奇特和有意思的现象:某些幼儿间存在着特殊的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让孩子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使幼儿间的关系更融洽,感情更深厚。这种儿时的心理依赖陪伴着他们度过快乐的幼儿期,纯真的情感和友谊能绵延到小学甚至初中。这是一种幼儿间的朋辈心理互助现象。这种良性的关系可以促进幼儿园的孩子更快地融入集体,更好地与他人交往。所谓朋辈心理互助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  相似文献   

4.
严碧芳 《山东教育》2003,(15):47-49
幼儿心理压抑是一个较容易被忽视而又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幼儿心理压抑问题常见的外部表现,认为活动空间的减少,成人对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忽视和不正确的教养态度以及幼儿抗挫折能力普遍偏低是幼儿心理压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减轻幼儿心理压抑和增强幼儿心理强度的解决策略。在成人的眼里,幼儿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幼儿都有过压抑心理的不良情感体验。压抑是一种人类最基本的防御机制,它是个体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冲动,即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思想欲望或经验阻断在意识域之外,使其不为自己所觉知,以解除…  相似文献   

5.
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劳动创造的,要尊重劳动成果。怎样使家长理解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呢?我不断苦苦寻找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一、家长转变观念,在了解、观察基础上,理解培养幼儿劳动意识的重要性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关心,过度爱护,是长辈的掌上明珠,在家中任何事长辈都包揽了,使孩子产生过分的依赖心理,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缺乏…  相似文献   

6.
施安琪 《成才之路》2014,(36):30-30
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幼儿的一种常见表现,是当幼儿和身边亲密的人分离时引起的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分离焦虑对幼儿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对于幼儿来讲和生活中亲密的人分离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且幼儿的分离焦虑会对幼儿今后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幼儿的分离焦虑,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及访谈法,对昆山市某幼儿园中受到过度保护的小班幼儿进行了个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过度保护对幼儿的发展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例如在健康领域影响到了幼儿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必要能力的发展;在社会领域受到过度保护的幼儿表现出社会适应性差,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等症状;在其他三大领域中因过度保护也产生了相应的不良后果。基于此,研究者给幼儿的父母长辈提出了相关建议,望能纠正其不适当的教养方式;也就幼儿教师该如何提高小班受过度保护幼儿的能力提供了相应策略,以期家园合作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言能力缺乏是幼儿的常见问题,家长和教师急功近利的方法往往事半功倍。本文试图从生理、心理及教育学理论出发,探讨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能力,是每一个具有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的人都具有的潜在能力。这种能力,在幼儿时期就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了。因此对幼儿进行创造性的启蒙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需要。 一、培养幼儿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0.
学前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重要性也逐渐提升,幼儿园是幼儿接受教育,增长知识的场所,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阵地,幼儿对幼儿园会产生依赖心理和归属心理。要培养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儿童,幼儿教师自身需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幼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都存在着过度依赖心理学而相对忽视社会学、文化学等倾向。这种倾向在强调幼儿教育科学化的同时,忽略了幼儿作为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群体的文化存在——作为群体的幼儿,受种种宏观和微观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普遍性的行为与价值观念。因此,对幼儿的生存状况进行文化学的研究,可以从更广泛和更具有批判性的角度,帮助我们省思教育和幼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情感净化、美育开发等,更是有着深刻的影响。但在具体幼教实践中,幼儿美术教育存有或多或少的误区和误读。一是场景缺席。它过度依赖美术道具组织教学,习惯于"照葫芦画瓢",缺少活动场景,有的只是"像不像",忽略了"创一创",湮没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二是体验缺失。学画的过程只停留在知识技能的训练上,习惯于"大手把小手""为赋诗辞强说愁",目标单一,体验缺失,  相似文献   

13.
通过学校心理咨询的两起案例入手,提出学前阶段心理环境对人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优化幼儿成长的心理环境这一问题.文章剖析了目前幼儿教育环境中存在的入园时幼儿心理安抚不充分、教育者不能完全接纳幼儿不足、教育者欠缺幼儿心理安抚的必要知识和能力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充分提供初入园幼儿所需的心理安抚、教育者应努力丰富幼儿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等优化幼儿成长心理环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自主能力的有效手段,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着既怕过度介入影响活动效果,又怕"袖手旁观"消弱游戏教育作用的矛盾心理。研究表明: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科学适度地指导、巧妙地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创造条件更能促进游戏活动的开展和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角色并不是简单的"看客"的角色,和教师组织的游戏相比,教师的角色更隐蔽、更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幼儿时期是人生智力开发和品德形成的起始阶段,良好的观察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视对幼儿观察能力的早期开发和培养。三至六岁的幼儿获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是视听觉,他们不识字不会阅读,观察事物,学习知识主要依赖大量  相似文献   

16.
挫折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幼教工作者要l襁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在科学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人为的创造一种环境,让幼儿面临种种“困境”,启发和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克服困难,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逐步摆脱时成人的依赖心理,从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进而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莫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长期实践证明,在小班幼儿教学中某些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既能有效帮助幼儿相互进步、互助,真正使幼儿感受到友谊,也能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人相处。就此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了讨论,先是分析了心理互助的作用,然后详细阐述了幼儿教师如何充分利用心理互助,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幼儿的攀比行为是幼儿在成长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中班,幼儿的攀比行为主要有外表、物质,家庭的攀比及荣誉感的攀比。教师将采用合理的策略去对待幼儿的攀比行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幼儿退缩行为是幼儿期一种常见的无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家长及幼教工作者必须及早察觉幼儿的退缩行为,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帮助幼儿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施柳槟 《家长》2023,(33):156-158
<正>自主性培养是幼儿从依赖成人的帮助逐步走向独立自主的一种自主能力。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自理能力的黄金时期。基于自主性培养促进幼儿午睡,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安排、管理午睡时间,提高幼儿自主行为,促使幼儿在自主午睡中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能够引导幼儿在自主活动中直面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学习自我管理,提高自主性,以此帮助幼儿拥有美好的午睡时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