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改版是创新求变之举。最近—段时间,多家都市报高调宣布改版。新一轮的改版风潮,有没有体现出办报理念的新转变?不同的报纸改版的初衷不同,改版究竟会对本报及所在城市的媒体生态产生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2.
卜宇 《传媒观察》2007,(7):22-25
媒体发展日新月异,报纸改版已成一种常态。党报如何通过改版,进一步凸显党报特色,有效地提高宣传报道的到达率,提升社会舆论的引导力,扩大市场的影响力,强化报纸的综合竞争力,这是南京日报2007年春季改版着力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改版以来,“责任铸就形象”这一改版目标口号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同。围绕“责任”二字展开的新闻改版实践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初步实现了改版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业在世纪之交进入厚报时代后,“改版”已成为媒体的普遍行为。从中央大报到地方报纸,甚至广电媒体、网络媒体等几乎所有媒体都在改版。改版已成为关乎各报竞争能力甚至生死存亡的战略布局,尽管手法不同,运作模式多样,但报纸改版还是蕴含着一定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26岁出任广东东莞日报社执行总编辑,为国内最年轻的地市报总编。面对激烈的报业竞争现实,他成功操作了东莞日报数次重大改版并参与创办东莞时报,还应邀指导外地数十家报纸改版方案,在丰富的改版经验中形成了富有创新意义的办报理念。应本刊之约,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积累,富有激情地提出了地市报改版法则,旨在与媒体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5.
洪梅 《新闻界》2004,(3):65-65,64
改版是报纸内容和形式在总体设计上的改变与调整,是提高报纸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改版逐渐成为媒介参与竞争、争夺受众的基本方式之一。但是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报纸成本大幅提高的态势下,报纸改版的市场风险在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6.
李宇西  彭剑 《新闻界》2004,(2):53-54
进入2004年,成都两家主要综合性都市报相继扩版增容.并大力推出视听新闻、评论版等全新手段.这意味着在成都报业市场上,综合性平面媒体趋向深度竞争,媒体潜力逊一步释放.市场进入门槛继续抬高。与此同时.一份名为《新潮城市生活周刊》(以下简称《新潮》)的周末报纸经过包装改版后,悄然登陆各零售报摊,试图绕开综合性日报的阻击.从侧翼切人周末市场。那么,在成都这个报业市场发育相对成熟、媒体竞争十分残酷的城市,是否有周末类报纸的生存空间,其现状与发展前景如何,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媒介融合是大众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报纸作为发展历史最为长远的大众媒体,其改革势在必行。而报纸版面是报纸呈现给读者的直观印象,对报纸版面设计的创新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结合新时期读者阅读特点及新媒介版式设计的优缺点,探讨了相关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1999年元旦到2000年初,报业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改版的热潮。《北京晚报》、《南方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改革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等几十家媒体都先后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报业市场上,以期通过改版来赢得竞争的主动权。综观此次改版热潮,与以往报纸的几次改版相比,明显具有调研时间长、组织策划到位、方向明确、改版彻底、更具科学性等诸多特点,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版是对现实读者群既有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9.
《南方日报》2002年8月提出“高度决定影响力”的口号后,在业界引起热烈响应。很多报纸学习、借鉴,纷纷采取措施,创新突破,努力提升报纸高度,全力打造主流媒体。那么,报纸的高度是什么?报纸应具备什么高度?如何提升报纸高度?这都是在认识上和实践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报纸与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媒体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如何借鉴其他媒体的优势,消除报纸的劣势,甚至变劣势为优势,是新时期报纸从业人员需要研究和关注的问题。强化深度和权威、增强互动和服务,报纸对其他媒体优势的借鉴,本身也是报纸变革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报纸越来越注重眼球效应,纷纷进行改版和版式创新来争取最大阅读量.一些报纸版面尽量以简约化的设计理念作统领,也有报纸刻意张扬感性,大力推行彩版、彩页设计,让报纸更加直观易读。可以说,简约和易读已基本成为报纸版面设计的新潮流、新取向。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7日,改版后的北京日报在第15版用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长篇通讯《永远的刘胡兰》。不知不觉中,一行清泪流过我的脸颊——在报纸越来越厚,新鲜事越来越多的今天,你能从那些卖得火爆的报纸上读到过多少感动呢?又有几家媒体愿意用这么大的篇幅去追忆一个真正感天动地的英雄呢?  相似文献   

13.
2012年5月11日,新改版的华商晨报面世。此前的3月11日,我们刚刚迎来它改成日报九周年的纪念日。表面看,此次改版不过是九年来,这张报纸数次改版中的普通一次,但深入观察却可以发现,那些看似细微的改变之处,无不蕴藏着这张报纸新闻转型的打磨与升级,社会责任的肩负与承担。"以创新为线,推动新闻转型升级"——这是华商晨报对此次改版方向的描述。事实上,"转型"这个概念无论对华商晨报,还是国内其他地区都市报,都并非首次  相似文献   

14.
张志新 《记者摇篮》2004,(11):29-31
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近年来报纸不停地改版扩版,越办越厚,这是一种现象,不停地改版扩版的报纸,是不是就一定能满足读者的需要?这是一个问题。对于前一种现象,报界似乎早已达成共识:如今已进入厚报时代,报纸薄了既拿不出手。又没有竞争力,当然是越厚越好。对于后一个问题,真正认真思考过的报人恐怕不是很多,但是,这确实值得每一位报人特别是报纸领衔人物加以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辅导类报纸这一对中小学生颇具影响力的纸质媒体,在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开阔学生视野,介绍科学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等方面,确实发挥了特殊作用。但由来已久,这类报纸也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资料化倾向,而且近年来愈演愈烈。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读年级化,二是版面试题化。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求生存还是求发展,改版都是都市报创新求变的常用手段。报纸改版,就是对发展方向中的认识误区幡然醒悟,从容易陷入的操作陷阱中抽身而出,然后设定一个新目标,确定一种新方法,重新清醒头脑,打点行装前行,并时刻注意前进中少走弯路,避开新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海外传媒     
《传媒》2006,(6):76-77
92.5%日本人读报,新加坡将推出首份免费华文报纸,美国报纸发行量下降,BBC外语广播听众人数创新高,沙特禁止国内媒体刊载女性照片,网络漫画杂志现身日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进入到新媒体、自媒体的时代。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给我国传统的报纸编辑行业带来了冲击。报纸编辑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要狠抓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本文从报纸编辑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创新的迫切性、报纸编辑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报纸编辑行业的对策加以展开。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元旦,湖北日报以全新的改版与读见面。这次改版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读认为,改版后的报纸“围绕大局、关注民生、内容可读、版面清晰”;改版后具有亲近感、亲切感,使党报的面貌发生了变化,更加可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改版行动顺应了中国主流媒体的改革趋势,是顺时、顺心之举。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每逢过年,“总把新桃换旧符”,以全新的形象来告别过去迎接未来,媒体每到年节关头也往往要进行或大或小的改版,意在留住老受众招徕新受众。2004年元旦前后,国内媒体的改版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下面让我们来分别看一下各家媒体的改版都有些什么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