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左传》战争篇章的人物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期历史名著《左传》,在记叙春秋时期的战争时,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刻画历史人物形象,因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左传》战争篇章可以称得起是早期军事文学作品。我国古代军事题材的作品数量众多,历史悠久,与《左传》有着深刻的艺术渊源关系,人物描写则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左传》战争篇章的军事文学特质来研究它的人物描写成就,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左传》中有较多关于梦的记述,而且其中对梦境描写几乎涉及了春秋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是《左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左传》对梦的阐释就是按照某种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结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体验进行再加工,从而展现出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性格。《左传》这种梦叙述的文学手法是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下面三方面做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参考了《左传》,从史实、体例、叙事方法和史论几个方面都对《左传》有所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史传文学源远流长,在春秋末和战国时代就已产生,典型的代表作是《左传》、《战国策》。以后逐步向前发展,到了司马迁的《史记》,史传文学蔚为壮观。本文将以这个嬗变过程为线索,以《左传》、《战国策》、《史记》三部著作为主要依据,探讨史传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建立问题。一人物形象的建立,时间空间是首要条件,它构成了人物活动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舞台。《左传》属编年体史书,人物活动受时间的严格限制,虽然有些片断具有纪传体雏形,  相似文献   

5.
《左传》中极具辉煌绚丽的内容就是关于战争描写的部分,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反映了其极大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以《城濮之战》为例,从五个方面对《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个青出于蓝的《左传》选本─—读《左传纪事精选》高海夫诚如梁启超所说,《左传》乃“秦汉以降史界不桃之大宗”(《中国历史研究法》第2章),为有志于研究中国古代史者必读之典籍;而且其“文章优美”,记事者“严谨而分明”,“委曲而简洁”;记言者“渊懿美茂,而...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之一,对研究当时的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其中的"以"字进行考察分析,对其用法进行分类研究,以展现出"以"字在《左传》中的语法面貌。  相似文献   

8.
“诗言志”是一个文化命题,在《左传》里与政治外交结缘,成为高层次交际的表意载体,梳理《左传》引诗言志的方式及其它,对于“采诗”、“诗教”、“诗论”等等方面都能引发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左传》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各国歧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状况的历史著作.在春秋战国大兼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言辞、军事战争、君主王权等成为其主要的叙述对象.然而,《左传》在叙事的同时也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胆识过人的勇士形象,并以其言语和行动表现出了他们的忠君、知恩图报、勇武、果敢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以《左传》中的这一类勇士形象...  相似文献   

10.
盟、诅之关系及其巫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典礼下》郑玄注云:“聘礼今存,遇、会、誓、盟礼亡。”是汉末已不知盟礼的具体内容。孔颖达曾据《左传》所载事例探寻盟礼的仪节,具见于《典礼下》“正义”。侯马盟书出土以后,陈梦家先生的《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一文有“左传所见盟誓之制”一节,详细讨论《左传》中散见的盟礼程序和仪节,较孔颖达更细致,更有条理,但是没有更深入的探讨。他同大多数学者一样,都是把注意  相似文献   

11.
空间在《左传》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具有重要意义,《左传》中的空间可以分为"国""郊""野""境"与礼仪中的"位"两个大类。越境与失位凸显了贵族人物违礼的一面,这一点或为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或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有十分丰富且颇具特色的外交辞令,辞令的运用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文化含蓄委婉等典型特点。《左传》辞令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同时,从这些修辞手段来看,又体现了汉民族认知文化特点:重辞尚文、温婉尚礼、隐喻尚象。  相似文献   

13.
《左传》的人物描写体现了春秋时期史家对道德的追求,它将人物及其事迹置于道德层面进行剖析,反映了春秋时期史家弘扬正义、贬斥邪恶的道德观。特别是对“闪现型”女性形象的塑造,更是较多倾注了作者的道德情感,反映了作者对君子人格的追求,展现了《左传》的文学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4.
据《左传》记载,郑庄公是春秋动乱的始作俑者、地地道道的阴谋家、彻头彻尾的伪君子,清人判之为"奸雄之尤"。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公羊"、"谷梁"二传对郑庄公却极少记载。《春秋》三传比较研究的意义,应在于证明《左传》文学价值之明显和重要,而对于郑庄公的研究,恰好彰显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左传》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中华古籍中一部生动展现春秋时期的传统思维与文化模式的重要研究文献。春秋时期,具有神秘性原始思维方式的泛灵信仰与巫术传统,同具有人文性理性思维方式的人本理性与道德德行存在紧张的对立,形成了春秋时期独特的文化模式。笔者以《左传》中的灾异现象为切入点,试图揭示春秋时期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6.
《秦晋殽之战》是《左传》里的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无论写战争、写人物、还是处理史实等方面,都代表着《左传》的艺术风格。 不少文章,对《殽之战》的艺术特色作过详细的分析,但有些文章在对秦穆公形象的分析上却有失偏颇,如说穆公刚愎自用,不听忠言,贸然出兵袭郑,招至全军覆没。有的文章还举出穆公骂蹇叔“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的话,说他显露出奴隶主的狰狞面目。  相似文献   

17.
韩愈所承传的史传传统 ,是从《春秋》、《左传》到《史记》一脉相承的直书实录精神 ,推崇的是《春秋》“褒贬之法”。其“人祸天刑”说盖有所激而言。其史传代表作《顺宗实录》很好地体现了他的史才、史品  相似文献   

18.
这篇文章提出讨论的问题,有的是针对大学古典文学教材对《左传》的选注;也有的是针对今人对左传全书注释的某一条。我觉得注释不确,便提出自己的看法来。 一、为什么“汉水以为池”的“水”是衍文。 《左传》多次用单音词“汉”表示汉水,但现在较通行的版本于僖公四年的传文作“汉水以为池”。这个“水”是否多余?除《释文》说水是衍文,还有王引之根据臧琳的说法对此作了精辟的论述。传文是“汉以为池”应该不成问题了。但今人杨伯峻的注本说王说“其实不  相似文献   

19.
孔子创立了儒学;孟子、荀子从不同角度加以发展。探索先秦儒学的渊源,《尚书》初见端倪,《左传》里则有更多展开。汲取先秦儒学精华,正确理解,为今人所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