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王独清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诗坛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吸纳和借鉴了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作为创造社的成员,他又属于浪漫主义诗人群,王独清是一个贵族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追求纯诗的象征主义诗人,他认为"理想中最完美"的诗的公式是:(情+力)+(音+色)=诗  相似文献   

2.
当代著名诗人邵燕祥在新时期"归来"之后继续创作了大量诗篇,并呈现出了与他以前的创作截然不同的风貌,对于这些诗作中所展现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索,是我们理解"归采"诗人邵燕祥的一把钥匙.从"一颗有璺的心"、"人格理想的倔强坚守"和"用‘临终的眼'看世界"这三个方面对"归来"诗人邵燕祥的精神世界进行分析,可探索他的诗作与他的内...  相似文献   

3.
郭志明 《阅读》2014,(12):1-1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乔治·拜伦(1788~1824)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一位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他的诗歌是不朽的经典之作,每一首、每一行都能给人精神的力量和艺术的感染。小朋友们读书,就要读这样的作品,给我们精神的营养,形成我们精神的骨骼。  相似文献   

4.
徐志摩的诗具有超越时空的魅力,不仅因为其用词灵巧,形式精美,韵律和谐,更因为诗人具有纯真的天性,博爱的心理以及对其诗化理想的恶诚。这一切,成了他诗歌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论冯至早期抒情诗的情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职大学报》2009,(2):21-24
冯至是一位富有现代生命意识的诗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关怀是其早期抒情诗情感意蕴的重要表征.其大量诗作,通过痛苦、绝望或毁灭的意象,曲折传达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问与期盼,在人与人、人与自然诸多关系的不和谐之中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强烈的生命意识奠定了冯至早期抒情诗审美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海子诗歌生命十分短促,但他在有限的创作生涯里,诗人凭着天才的创造力,延伸和扩张了诗人创作的智性空间,从而为世人奉献了数量可观,品位较高的诗歌文本.由于诗人对诗歌理想与理解的提升与深入,以1986年的<太阳·断头篇>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较为钟情于"实体",后期极力追求"动作",意象的选择标准因为这种变奏的介入而显为不同,更使他的这两部分作品彰显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美学趣味.本文即探讨其前后期作品中意象的分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惠特曼诗歌和全球化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特曼是第一个对全球化思想和实质内容做出充分论述的人。其代表诗作《草叶集》 ,表达了他所处的那个欣欣向荣的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的民主思想与文化价值观念 ,第一次描绘出诗人理想中的民主的、现代化的大同世界———现在的全球化思想 ,显示出作者超越时代的前瞻性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恶之花》曾被人们看做是诗人波德莱尔对病态美、忧郁美追求的诗作。其实 ,诗集中同样有着大量的对大自然进行讴歌的诗篇 ,这些诗恰恰体现了诗人那渴望心灵与万物丰契应和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评介各国作家作品的文章虽然只占他整个文论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很有特色的一方天地。由于他本人兼有小说家、诗人的气质,故而他的作家评论话语具有特别浓重的文学色彩。情感和情境因素均成为文章中的评论因素,且“自叙传”的小说创作理念在文章中也得到了明显的展示。他实际上是借评论其他作家,表达自己心中理想。  相似文献   

10.
论李白的怀古情结与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怀古情结是李白心理结构的重要成分,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它从一种历史理性确立了李白人格的理想范式及功名的最高境界。李白的这种理想精神与盛唐文化气氛是相一致的,但他的这种理想又不可能在盛唐政治中实现。在理想幻灭的苦闷中是怀古情结给李白的心理带来了恰当的调适和引导。李白的浪漫是一种历史理性的复活和高扬。  相似文献   

11.
阮籍受儒道两家思想的支配,他以儒家思想为本,渴求人生理想的实现,受阻也不能彻底放弃;追求道家精神境界的自由,却无法使自己真正解脱,两种思想纠缠于诗人心中,发为诗歌,郁结为深沉的忧思.  相似文献   

12.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陶渊明受老庄思想和隐逸风气的影响,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灭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解职而归,选择了洁身守志、栖身田园的道路。在陶渊明归耕田园的二十多年中,他亲自参加劳动,与下层广大劳动人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游仙诗将神仙境界与人间现实完美结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在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充分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不像屈原有很执著的政治理想和高涨的政治热情,他是一位追求自然的很随意的诗人,其诗文<闲情赋>是情感最热烈、最富有想象、最美的爱情辞赋之一,是其留下的144篇诗文中,惟一以爱情为主题的诗文.诗文表达了自己对异性狂热的追求和不被接受的忐忑.  相似文献   

15.
提喻是一种以部分代整体、由小及大的修辞手法。美国诗人弗洛斯特对提喻法在其诗中的运用已经渗透到从思维到语言到风格等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其总体特征都是提喻性的,因此不能把他仅仅看成是对某一修辞格的偏爱,而应如诗人自己所说,把他称为提喻派诗人。本文探讨了诗人的流派归属,其提喻法的继承渊源,及对现代自然抒情诗的影响,最后着重讨论了其诗的结构提喻法。  相似文献   

16.
威廉·布莱克是英国重要的早期浪漫主义诗人.作为画家、诗人、雕刻家,他的诗歌中互文性特征显著.他诗歌内部及诗歌与绘画间存在共时性互文;诗歌与其他作家的文本有历时性互文.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对他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对全面深刻地理解他的主题及美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天翁》是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的第三首诗歌,它描述了作为云中之君的信天翁为了觅食,在航船的甲板上饱受水手们的嘲笑和戏弄,隐喻着诗人地位身份的改变。《信天翁》总共四节十六句,相比于整部诗集是简短的,但是通观整部诗集,细读这首诗,通过互文法,可见诗人将其安排在诗集前面部分不是随性而为,而是精心选择、编排的结果,寄寓着他深刻的自省与诗歌理想的新变。  相似文献   

18.
读诗·写诗     
洪榴 《阅读》2010,(5):1-1
“诗是欢乐、痛苦和惊奇穿插着词汇的一场交道。”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这样说。读诗,就是与诗人跨越时间、空间的相遇、相知。你会在他的欢乐中微笑,在他的痛苦中忧伤,在他的惊奇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陈子昂是唐代诗坛上承上启下的诗人,他扭转了初唐诗人重声色、轻风骨的风气,使唐代诗风向着刚健爽朗的方向转变。他的诗歌体裁多样,有律诗、古诗、绝句等。其诗用韵多种多样,所用韵部就有十八种。陈子昂诗歌创作在当时极具有代表性,因此从他的用韵可见当时唐代诗人的普遍用韵情况。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