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在体能锻炼上下功夫,增强学生体质.体能锻炼课是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发展阶段的一种课型.中小学体能锻炼课具有对接核心素养、落实课程标准、达成体质健康指标、指向体能考试的实然需求.终身体能教育理论、动作发展理论、运动技能发展模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理论为体能锻炼课提供理论依据.体能锻炼课可从课程类型、模块内容、核心要素、诊断考核四个方面构建设计.体能锻炼课在专业师资、开发设计、课程资源和协同推进方面面临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学校体育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模式,是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有效途径。体育校本课程的发展模式是将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体育校本课程将学校的运动项目特色及学生的兴趣、习惯和体育专项技能的强化结合起来,是将学校发展与学生体能增强、人格培养、运动专项技能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活动课。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20):99-100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体育课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同时也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愉悦身心、锻炼身体,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培养自主锻炼的兴趣。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访谈等方法,对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组织形式、锻炼时间、场地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影响农村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找到解决"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难"的对策。从而推动农村中小学中学阳光体育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新锋 《学周刊C版》2019,(6):134-135
课外体育锻炼能够增强学生体质,愉悦学生身心,是体育课的有效补充,因此教师要为学生量身定制一套体育课外锻炼方案,打造阳光体育的亮点,还要用简单多样的体育活动来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另外,教师可通过语言转变思想,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课外活动,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小学学校体育工作主要由体育课和课外体育组成,而课外体育又包括早操、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班级体育锻炼、运动队训练、运动竞赛等。从学校体育工作的角度来讲,这一针对学生的锻炼而安排的形式丰富的体育活动,不能不说是近乎完美的。然而2000年国民体质检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有所下降,体现为肥胖率上升,肺活量肌力、柔韧性下降等,  相似文献   

6.
王璐萍 《中学文科》2009,(5):136-136
《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工作意见》要求:“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开设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保证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凡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小时体育活动,课外活动时间应排进课表.”本文根据对我校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对我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认知态度、活动形式、锻炼时间、锻炼质量、场地器材使用等进行理性分析,提出课外活动的管理原则及管理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指出,小学阶段的体育课,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体育健康基础知识,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但是,在现实体育教学中仍有重锻炼轻自我保护教育的倾向。笔者认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呈下降趋势,这种现象着实令人担忧,国家和国人也都忧心忡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未来的大事;党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告诫全国的学校体育人:要加强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强健体魄;体育专家提出,当下迅速提高学生体质的当务之急和必经之路是:我们学校体育人赶紧行  相似文献   

9.
胡宗源 《广西教育》2013,(41):87-87
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要求小学体育课在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的同时,要让学生掌握体育健康基础知识,安全进行体育活动,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但是,在体育课堂上,重体能锻炼轻安全教育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单一化,课程设计简单化,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化,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被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9所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调查,发现在体育教学中班级人数多,学生体质差异悬殊,教学进行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操作模式:各层次教学目标的确定、按体能分层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层次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术、技能等。更好地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爱好,全面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应该强化体育课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开展科学合理的课外锻炼课程项目,并建立起新时期立体化的体育课外组织形式,优化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课外锻炼一类的竞赛活动,体育课中加强课外锻炼途径,改革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把课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方法,可以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以下笔者就浅析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途径与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2.
高职体育有其鲜明的特点,既要专注于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又不能忽视体育健康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研究表明,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组织群体性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觉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这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绥化市第二中学国武军学校体育工作根本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措施,所以,要因地制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好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采、有锻炼实效的、经常性课外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祁团结  张洋 《天中学刊》2000,15(5):91-9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外体育锻炼的一部分 ,它对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觉锻炼的习惯都有着积极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优良校风的创建 .课外体育活动正以体育课不能替代的作用充实着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高校应该结合本校的实际 ,多形式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笔者对此谈几点建议 .1 课外体育活动课程化依据《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 ,教师每学期要制定班级的课外活动课程表 .课外活动的内容要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师资力量、学生人数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等情况决定 ,要以达标项目和体育课中所学…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课存在被挤、占、挪用的现象,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流于形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无法得到保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难以落实,学生体质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6.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可以巩固提高体育课中所获得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课外体育活动能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逐渐养成经常、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一、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内容和要求。课外体育活动每星期不应少于两次,每次一课时,列入课表不得随意占用。为了使学生每天都有机会锻炼身体,应尽可能把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错开安排。1.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是以教学班为单  相似文献   

17.
二、填空: 1.全面贯彻我国教育方针 学校教育 2.增强学生的体质 建设祖国 保卫祖国 3.体育锻炼 营养物质 4.我国的教育方针 体育教学任务 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5.体育课早操 课间操 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课  相似文献   

18.
王祖正 《教育》2013,(16):40-41
2012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发5周年。5年来,全国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课间体育锻炼、课外体育训练都在有序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方案》得到有效执行。学生在校时间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体育锻炼活动,学生体能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是,不在校的节假日时间能否参与体育锻炼?有待于我们的考证。本文通过对杭州市大关中学1000名学生节假日期间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19.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课外体育锻炼是利用课余时间,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进行经常的全面身体锻炼,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锻炼习惯,调节精神和丰富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先后在全国推行了《劳卫制》、《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制度,这项基本体育制度,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基本要求。自《标准》颁布以来,成千上万大学生通过参加这项活动达到了标准,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部分高等学校对《标准》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一些学校将“达标”活动与体育课或课外体育活动等同起来,把《标准》的测验项目写入体育课教学大纲;还有一些学校把国家为衡量学校课内、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锻炼身体的效果和学生体质状况而制定的具体措施,作为学生日常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强加给学生。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对深入推动高等学校的体育改革,开展正常的体育活动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