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郁达夫不仅是一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态度严谨、目的明确、方法得当的翻译家。本文从郁达夫的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方面论述了他的翻译观。他的许多翻译方面的观点、见解不但在当时,就是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郁达夫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同时也是杰出的翻译家。从翻译选材、翻译标准、译者素养、对待重译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对他的翻译观进行归纳和评介。  相似文献   

4.
在《内心活动》和《异乡人的国度》这二本文学随笔中J.M.库切相当具体地阐明了他对于文学翻译的观点。该文在梳理其中有关文学翻译的文章的基础上浅析以下三个方面:库切对文学翻译所持的态度、库切关于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以及库切所持的文学翻译观的后殖民解读。库切对文学翻译的态度和对文学翻译提出的标准与其后殖民思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王佳 《考试周刊》2015,(21):31-32
翻译标准与方法是相互依存且多元变化发展的,哈汉翻译标准与方法也应动态化、多元化。作者在哈汉翻译实践中进行了总结归纳,认为"信为先,复原文"和"意通达,勿生歧"是译者应遵循的翻译标准;根据原文风格特点,认为使用"文言文"、"白话白"、"雅言雅"三种翻译方法可以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作者将理论与翻译实例相结合,对提出的翻译标准与方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很多高中生面对文言文翻译题都心生畏惧,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本文从文言文翻洋的原则、标准、态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力求让学生有法可循,有法能循,切实提高同学们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曾玉娇  程林华 《海外英语》2013,(19):162-164
"忠实"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翻译目标,也是译本好坏的评价标准。本着让西方人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辜鸿铭的英译《论语》采用了高度归化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增译、改译和加注的方法,巧妙引进了诸多西方事物对儒家经典予以阐释。该文从目的论视角分析了辜氏译文的各种翻译策略,总结出其译文是忠实于原文的。  相似文献   

8.
正很多高中生面对文言文翻译题都心生畏惧,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本文从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标准、态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力求让学生有法可循,有法能循,切实提高同学们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特点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针对文言文翻译的特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落实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含义,重视每次翻译练习目标的达成。对疑难语句,可使用意译的方法进行翻译,但要忠于原文意思,不可妄加猜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虽然不是翻译人员,但对翻译具有深刻的认识和见解。笔者首次系统归纳和探讨毛泽东对翻译的理念以及对我国翻译工作的巨大贡献。毛泽东信任、尊重、关心、保护、体谅并严格要求翻译工作者,且高度重视翻译教育;理解并重视翻译工作,对翻译意义、翻译态度、翻译目的、翻译方法、翻译语言和译场组织等有比较独到的认识。毛泽东的翻译理念对中国革命、新中国建设、外交事业和翻译事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薛绍徽在翻译作品时对原文的尊重以及严谨的态度为世人所乐道,她做到翻译忠实于原文,然而却没有一味地复制原文,在尊重译语文化和原文的前提下对译文做适度的创造,成功地将忠实与创造运用于翻译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这种转换要以忠实“原作”为前提。因此,翻译中,特别是以客观性和准确性为基本原则的科技翻译中,“信”是第一性的、本质的标准。但总观林业文献翻译现状,违背这一标准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势必会影响我国林业的对外交流。因此,译者既要认识到“忠实”、“准确”是改善林业文献翻译现状的根本,又要有意识地培养严谨的翻译态度、提高自身的双语水平,进行林业文献研究,厚实林业知识底蕴。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既是政治领袖也是文人学者。作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翻译家,他不仅从事过翻译实践和翻译组织活动,也进行过翻译研究活动,形成了“翻译为政治和革命服务”的翻译思想,在翻译的态度、“信、达、雅”的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的辩证关系、译文的可读性要求和译名的统一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对布宁1933年诺贝尔奖获奖感言的四个译本进行分析、比较,来说明译者的双语水平、文学常识、文化知识和翻译态度对译者进行翻译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德国功能派的“目的论”两种翻译理论,各有特点。文章分析了两理论的相同之处,并从译者地位、原文地位、翻译标准、对文化因素的态度、翻译过程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角度分析了两理论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说明目的论是翻译理论的一种新的尝试,丰富了翻译理论,使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研究语言本身,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巴金在桂林抗日文化城翻译了屠格涅夫的两部长篇小说——《父与子》和《处女地》。这两部作品的翻译反映了意识形态对巴金的翻译选择和翻译方法的影响,体现了巴金的"信"与"达"的翻译态度。本文从意识形态理论这一宏观视角来探讨巴金的翻译选择,从传统的微观翻译理论来观察巴金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王萍 《辽宁高职学报》2006,8(1):112-113
以翻译课教学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切入点,着重探讨翻译课教学目的、方法及考核标准的改革问题,提出的具体有三个方面,一是提高对翻译课的认识;二是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三是制定符合实际的考试标准。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日文法律论著必须遵循"忠实"、"通顺"和使用"法言法语"这三条标准。"忠实"要求准确传达原文内容,是法律翻译的根本和前提。"通顺"是字句要顺、明白、流畅,使译文更加完美。而"法言法语"要求使用法律专业用语,是法律翻译的"点晴"之处。从事法律翻译,除了具备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有较好的日语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法律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用一种翻译标准去衡量所有的翻译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时,指望用一种或几种翻译模式就解决所有的翻译问题也是徒劳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模式应随着原文、译文、原文风格、译者和译文读者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陈丽苗 《考试周刊》2011,(91):104-105
翻译是一项创造性和艺术性都比较强的实践活动,要求译者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尽可能宽的知识面。要做好商务英语的翻译,译者要本着"忠实、通顺"的标准出发,保持认真虚心的态度、加强自己的语言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和专业知识,方能避免错误,避免不必要的经济纠纷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以严复翻译理论为视角,对武术文本翻译进行研究,旨在为武术文本翻译理论研究与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文章以严复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与武术文本翻译之前提、目的、选择为主要内容和研究对象。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信是武术文本翻译之前提;达是武术文本翻译之目的;雅是武术文本翻译之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