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对小学生关于美的感受、审美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创造能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强化小学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基于此,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培养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探究,以期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和小学生审美情趣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1情境激趣,感受美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较强,对具体实物较感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录像,幻灯、故事、游戏、音乐等手法活跃气氛,使课堂充满情趣。审美教育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标准和敏锐的审美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不断的启发、训练和熏陶来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在美术课...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课堂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很好平台。小学生年龄小,处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初级阶段,通过对其美术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其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唯有美术课程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具体的事物和现实的环境,看得见、摸得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步培养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即能达到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良好的美术教学对学生享受、体验和创造美具有重要影响。在推动小学美术教学回归全面育人过程中,应从培养学生的作品品鉴能力、加强情感引导和提升审美能力等角度出发,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尊重学生的创造意愿,为学生提供充分、全面的美术实践空间,使小学生能够获得全面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小学美术教育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应该在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美术,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展现人的创造能力的艺术形式。因而,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处在最初级的入门阶段,创造力有余而表现能力不足,因而对于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讲求方式方法。只有方法足够科学合理,才能在美术教育中对小学生的创造力进行提升。对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研究,希望对相关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就是提高他们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开展有效、正确的针对性教学,激起小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和热情;要引导学生走进课本,更要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入生活,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师要提高教学的开放性与多样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美术欣赏课堂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美术教学,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创新,只有在当前美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当前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希望有利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凤春 《广西教育》2011,(25):63-63
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由此可见,创造、想象能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美术课是小学的必修课,其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美术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从而完善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一、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以及倡导学生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  相似文献   

11.
曹亚宣 《家长》2023,(11):135-137
<正>小学美术教学是美育教学的重要途径,承担着欣赏美、感知美、创造美的教育工作。色彩感培养要求教师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力,让其形成较强的艺术感知能力,促使小学生想象思维、创造能力得到多方面的进步。文章结合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对培养学生色彩感展开探讨,简述该能力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从“教学方法”与“学生视角”两个方面出发,逐渐提高学生对色彩知识的兴趣与对色块的感知力,强化学生的审美素养,为其未来的社会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而有力的基础。一、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美术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然而从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尚未形成新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教育下"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地照本宣科,课堂教学过于呆板、枯燥,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起着束缚作用。由此可见,创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方式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不断启发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为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学生提供创造空间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相似文献   

14.
小学美术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爱好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提高欣赏能力。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我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意渗透审美情感,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绘画的基本技能,还要求在有限的美术教学中通过对学生不断地启发和熏陶,来培养他们发现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15.
小学的美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能画几幅画,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学生绘画的潜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下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学美术是作为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认识和辨别事物的最基本的课程,也是能够使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因子,它旨在培养小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因而,做好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小学美术的教学研究,本文主要依据小学美术课程的特征,审思小学美术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构主义的设计理念出发提出小学美术教学过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7.
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它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审美教育"与"发展技能"两个基本特性,并有机融合在教学环节中。一、欣赏:感受"美",探究"术"美术课堂教学中,大多数的教与学活动中都会有"欣赏"这一环节。小学美术教师在课前都会收集一些图片、视频等直观的素材,还会让学生自己收集一些相关的材料,作为上课欣赏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也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所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学生思想活泼,具有积极探索的好奇心,教师要从教法筛选与调整入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学生的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新形势。1.在美术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美术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职责,所以  相似文献   

19.
小学美术是"美"的艺术,教师要关注"美",渗透"美",引导学生感知"美",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结合苏少版小学美术教材实例,分析培养小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过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门户。在小学美术课中,观察是学生绘画的起点。小学美术能够在技巧上让学生从小夯实基础,有利于学生情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小学生从小以艺术的视角去发现观察生活中的美,尤其是在小学美术学习中,能够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事物,立足点不同,观察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